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东民族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2025-09-29 05:16:22 责编:小OO
文档
山东民族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建议)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总结

 

曲玉侠

 

经过一个来月在潍坊教育学院的集中培训,我不仅初步了解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在高等院校的授课模式、方式、方法,尤其对本专业实践授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技师学院未来培养技术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就本专业的建设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1)专业建设的社会背景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使我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虽然较高,但是科学技术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紧密地交汇融合为一体,形成先进制造技术,对机电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2)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中国作为建立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理想国家。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未来 10 年,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机械工业的多家重点项目机床用户、大型企业采购团将选购大量国内外先进机床工具设备,以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技术实现这一转变一是要高技术化,二是要技术升级。但是,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的制造大国,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其低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广大企业坚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一支基本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结构合理的职工队伍是进行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要求从事机电专业人员的能力进一步专门化,给我们的教育机制、教学思想、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既有专门的岗位技能,又有一定的弹性就业能力,使他们“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是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创建新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建设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的目标

①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技师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等,使我系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③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育人环境建设,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④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技师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充分体现技师教育特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与技师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育质量观等;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为本,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培养基础应用能力为主旨,以知识技能模块为要素,重组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进行教材建设;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技能;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鼓励制作和使用CAI课件,推广专业应用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工作,以督促提高教学质量。

(2)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要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岗位的需要和技师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基本素质培养,建立技师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构建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以下一些转变: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主上来;从强调工程设计、研究能力转到强调技术应用能力上来,把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从过去按照学科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转到按工程的综合性和技术应用性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上来。摆脱学科教育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从死记硬背和技术操练转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从注重专业教学转到注重基本素质教育上来。

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把过去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首先要求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大幅度地淘汰过时的技术内容,增大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比重。同时,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或采用现有整合教材。

整合教材表

传统教材整合教材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应用力学》
《机械原理》

《机械零件》

《机械设计基础》
《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机械制造技术》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工艺学(热加工部分)》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
《电工学》

《电机与电力拖动》

《电工技术》
《摸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Auto CAD2000》

《机械制图及AutoCAD2000》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根据能力模块的要求,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

还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鼓励学生跨系选修文学、艺术、管理等方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程设置的重点为:英语、计算机应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熟练操作技能、维修电工必备的知识和技能、PLC、CNC等。

主干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床数控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培养过硬的岗位技能,必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我系的具体改革措施中,按照机电并进、融汇交叉、由易到难、少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①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改变计分方法。实验课学习成绩与面授课成绩分离,单独计入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

②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

③改变某些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过去以理论课形式开设的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用以实验课、实习课形式开设。如电子测量与仪器改为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实训;传感器原理改为工程检测实验;PLC原理改为PLC课程设计。少讲授、多使用、多练习,真正达到会用的目的。我们设想当条件成熟后,《数控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也改变原有模式,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实训室,边讲授边练习。

④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种形式地开展实践性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学科提供了多种功能强大的仿真、设计软件,在现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电子仿真软件、机械仿真软件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⑤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指导教师选择企业实际课题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机电技术,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山东省“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鲁教职字[2005]9号),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6)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人才资源需求的调研,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建设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牢固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观念,坚持“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证书互通,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上,重点展开对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的研究、技师教育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以及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等,着力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技师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紧密结合。

(8)深入持久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培育办学特色

加强课程建设,及时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全面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树立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的观念,确保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支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

四、专业建设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机电一体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的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如下技能:

①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

②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③初步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④熟悉和掌握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微机控制及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等。

⑤初步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⑥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

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考核合格,颁发中级或高级技师型毕业文凭;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普通话、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培养计划及可行性论证

①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3年。

招生对象:职业中学、中专、技校、高中毕业生。

②教学计划与学时分配

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 程 设 置课内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 践 学 时各学期开课周数及周学时数
类别序号课程名称  实验实训实习一13周二16周三16周四16周五16周六17周
必修课公共课1理论和三个代表3232    4/8    
2思想概论2626   2/13     
3思想品德修养1616     1/16   
4英语(含专业英语)208208   4/134/164/162/16  
5高等数学6666   5/13     
6计算机文化基础584328  2/132/16    
7普通话3232      2/16  
8体育5858   2/132/16    
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232       2/16 
10法律基础3232      2/16  
专业课11机械制图及CAD10270 32 4/134/16    
12应用力学586   4/16    
13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52466  4/13     
1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483612   3/16    
15机械制造技术6060      4/16  
16机械设计60528    4/16   
17液压传动564610     4/16  
18电工技术967818   6/16    
19电子技术1047826    6/16   
20电气控制与PLC应用563818     4/16  
21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56488     4/16  
2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4816      4/16 
2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816    4/16   
24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48 10     4/16 
实   训25金工实训58  58 1周1周    
26数控机床操作实训128  128    4/164/16 
27机械拆装与测绘26  26  1周    
2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6  26   1周   
29电子技术实训26  26   1周   
30电气控制实训52  52    2周  
31职业资格证书考前培训210  210      7周
32生产实习60   60    2周 
33毕业实习与实训300   300     10周

 

34机电一体化技术6060       4/16 
35模具设计与制造44368      3/16 
36CAXA制造工程师4816     4/16  
37MasterCAM3232    4/16   
38电力电子技术44368      3/16 
39C++语言程序设计

625012    2/152/14  
合   计2658146224858836027/1327/1624/1626/1625/1617周
 

课时分配表

学年学期教学周数教学时数周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实习
113352272781658 
217460273185290 
317468243288852 
417442262283611860
517426253105660 
617510   210300
合计982658 1462248588360
理论学时/教学学时=53%    实践学时/教学学时=47%
 

说明:

◎本教学计划为分支(Y)结构,分为现代制造技术(A)和现代控制技术(B)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任选其一。

◎任意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学。

(3)教材建设规划

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精选内容、深度适中,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从而形成实训教材系列化、规范化。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技师教育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①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②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③每年选送几位教师到全国知名培训基地进修,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所有教师轮训一遍;

④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⑤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聘请有关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教学与科研指导;

⑥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5)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规划

①实验实训室状况

本专业应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实训室,要开设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变流技术、电机拖动、PLC、CAD、EDA、单片机、测绘、机械拆装等科目的实验课程。

实验室主要设备仪器及功能一览表(推荐)

实验室名称主要仪器设备主要功能
电工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台、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晶体管毫伏表、三相功率表、绝缘电阻表、晶体管图示仪、精密万能臂主要为机电工程专业开设《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课程开设基础理论实验
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台、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单相功率表、晶体管图示仪

主要为机电工程专业开设《电子技术》等课程开设基础理论实验

CAD实验室联想电脑、HP打印机、HP绘图仪、数码相机、HP扫描仪主要承担机电专业AutoCAD的实验教学任务,还可利用各种电路设计软件如EWB、Protel进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仿真实验
PLC&EDA实验室联想电脑、PLC实验箱、EDA实验箱、稳压电源主要为机电工程专业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专业理论实验
传感器实验室传感器系统试验仪、天车模型、挖土机模型、高频信号发生器、电梯模型、虚拟示波器为机电工程专业开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专业实验
电机与拖动实验室电机系统实验装置、数字实时示波器、双踪示波器、函数记录仪开设《电机学》、《电机与拖动》专业实验
公差测量实验室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尺、深度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读数显微镜、物镜测微尺为机电工程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开设测量实验
工程材料与

金相实验室

洛氏、布氏硬度计、箱式电阻炉、金相试样抛光机、金相试样切割机、金相显微镜、200mm台式砂轮机为机电工程专业《金属材料》课程开设实验
单片机与微机

接口实验室

微机原理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微机、温控炉、步进电机、调速电机完成微机组成原理、汇编、8051单片机、8086单片机、8098单片机的相关实验
变流技术实验室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数字实时示波器、双踪示波器、函数记录仪开设《半导体变流技术》、《电机控制》、《交流调速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机电控制系统》专业实验
 

学院要有金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实训中心,购置先进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要初步解决车、铣、刨、磨、钳以及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大型实训设备的安装、使用问题。

②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

学院要把机电实验室建设成规模大、设备类型全、设备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使学生能在校内实验过程中,全面掌握机、电、机电综合类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实用性人才。

③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

建设数控仿真实训室和数控特殊加工实训室,购置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各种仿真软件、加工软件、建设金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实训中心,达到一定规模。要不断更新现有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数控模拟实验室和高级电工实验室。

五、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学院要高度重视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学院切实研究如何落实专业建设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教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以教务处、机电工程系为重点,全院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2)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如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机电工程系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等。

(3)保障

为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学院要制定一系列相适应的性文件、措施,如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激励、教材改革等。

(4)资金保障

学院要有足够资金用于建设数控仿真实训室和数控特殊加工实训室;更新电工电子实验室、数控模拟实验室和高级电工实验室;扩建金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实训中心。

六、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1、教学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我院要求和机电专业教学计划需要所安排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的综合性实习,它是课程实习内容的深化和扩展。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要求:

    (1)在学院和教务处领导下,系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选派指导教师,组织经验交流,解答咨询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有关问题。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由我院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操作的过程,操作的方法。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表现等。

(2)学员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坚持作好实习日记,不断总结,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要切实锻造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和特别能合作”的优秀品质。

(3)综合实践活动后,学员应写出有关本专业内容的实习论文和总结。学员的实习总结应由指导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阅并签署意见。

(4)班主任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安全及生活安排。学员在实习单位应服从该单位的安排和管理,按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考勤。

(5)学员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尽量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探讨、研究、力求解决实习单位的实际问题。

3、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解决如下问题:

⑴、制定实习时间

⑵、寻找实习地点

⑶、有实习步骤

⑷、考核办法等

 

总之,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环节多,任务重,尤其产教结合,培养技术性人才和技师目标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院领导下,在系领导操作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专业建设好,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茁壮成长,一路走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