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美事战略的基本特征
2025-09-29 05:18:41 责编:小OO
文档
美事战略的基本特征

作者:***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战略的演变和4个不变的基本特征,包括:霸权主义、国家利益至上、联盟战略和海外军事存在。

        关键词:美国 军事战略 基本特征

        美事战略是由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并由国防批准的关于如何使用军事力量实现美国国家目标的指导方针。二战后,美事战略经历了多次演变。冷战时期,从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肯尼迪-约翰逊的“灵活反应”战略、尼克松-福特-卡特的“现实威慑”战略、到里根的新“灵活反应”战略,都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并贯穿始终的。冷战结束后,布什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先后出台“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和“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的“采取以防务为轴心的全球反恐军事”战略,奥巴马提出了优化,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新军事战略。

        一 霸权主义

        纵观美事战略发展演变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美事战略目标变化的轨迹:争取—巩固政权—扩张—海外扩张—与苏争霸—独霸世界。在美国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上,只有战争和美国内战具有争取和巩固政权的正义性质,其余时间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大都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美国利用本土四周无强敌的条件,集中全力于美洲的扩张。通过战争或战争威胁,把版图从建国初期的230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30万平方千米。从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美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二战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创伤,而美国凭借远离战场的地理优势,不仅未遭到大规模战争破坏,而且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急剧增强,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进入了与苏争霸的新时期。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以三军总司令的身份宣读了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二十一世纪的国防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从题目我们便可看出美国对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捍卫,虽然美事战略屡经修改,但争霸世界的根本企图却代代相传。

        二 国家利益至上

        美事战略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美国的利益,只要是触犯美国利益的行为,美国就认为是对它的侵犯。美国把国家利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即根本利益。这类利益关系到美国及其主要盟友的生存、安全和经济等压倒一切的利益。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密切相关,因为在经济竞争的国际大趋势下,国家军事力量的维持、价值观的推行、外交能力的保持,都将依赖可靠的经济力量。经济利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民众生活,更在长远时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后盾,当此类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单独行动,坚决动用武力。第二类是“重要利益”,这类利益指的是那些重要性仅次于根本利益,不会直接影响美国的国家生存,但会影响到美国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美事战略的根本企图就是防止出现在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以维护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第三类利益是“人道主义利益”,这些利益与美国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和等价值观密切相关,它们容易受到种族冲突、自然灾害等“人道主义”危机的威胁,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受到影响。当此类利益收到威胁时,一般不把使用武力作为优先考虑的手段,但美军可参与部分行动,此时须明确限定美军的任务范围,确保承受尽可能小的伤亡风险。

        三、联盟战略

        联盟战略是美事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历届,一直以联盟为手段,推行“集体安全”,并承担了广泛的“防御义务”。美国认为推行“联盟战略”的好处是:一是有利于控制盟国的同时,共同对抗敌对国家;二是有利于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进行军事部署;三是有利于节省军费开支,弥补美军兵力不足。

        冷战时期,美国多方拼凑军事联盟,共同包围和遏制社会主义阵营。1947年,美国与19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里约热内卢公约”;1949年,与11个西欧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1951年,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美澳新条约”、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3年,与南朝鲜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与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1960年,与日签订“美日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依然重视联盟,并且对以前的联盟进行了调整和巩固。其中比较注目的手段是北约东扩,美国主要有两点考虑: 一是控制西欧盟国。美国要想维持住对欧洲的主导地位,必须设法维持北约的存在。北约东扩,为北约的存在找到了借口。二是遏制俄罗斯。通过北约东扩,美国在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同时也卡住了俄罗斯向欧洲发展的战略空间,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2012年,奥巴马在新军事战略中提出了军事重心向亚太转移,不断强化美国与亚洲盟友的安全联盟关系,包括美日升级安保条约,与韩达成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等。

        四 海外军事存在

        海外军事存在是美军参与地区及全球安全事务的基础,是在海外维护美国利益的重要方法。美军海外军事存在主要采取永久驻扎、临时部署、定期轮换等形式。通过执行各种紧急行动等保持在海外的军事存在。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包围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继续控制在二战中建立的海外军事基地,一方面新建一批战略地位重要的军事基地。在太平洋、欧洲、北非、中东等地建立起了一个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球基地网,并在“前沿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从而从军事上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冷战结束后,美军适当缩小了海外常驻兵力,裁减了海外基地。奥巴马执政后,缩减了陆军规模,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加大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宣称绝不放弃在中东地区的驻军和军事优势。虽然美军在海外的军事存在比冷战时期减少了,但美军非常重视“力量投送”能力的建设。有效的“力量投送”能力,在平时是一种重要的威慑手段,在战时又是赢得战争的可靠基础。同时,“力量投送”还可以提高运用的灵活性,增大处理危机和冲突时手段运用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 王小健,周伯林,《美事战略问题研究》,国防大学研究生院,2002年3月

        [2] 黄伟强,《美事战略基本特征》,现代军事论坛,2002年11月

        [3] 林荣,《解读美国新军事战略》,中国知网,2013年1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