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林
22012北师大培训日志
培训时间:2012.10.11 2:30-5:00
培训主题 | 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 培训方式 | |
主讲教师 | 胡晓毅 | 联系方式 | huxiaoyi@bnu.edu.cn |
主要内容 | 一理解行为 艾斯博症,智商好,爱打架。四年级前,7、8岁诊断、9、10岁行为有问题, 问题孩子,只重视智商发展,不重视孩子人格发展 中国教育毁灭健康人格的发展 行为干预对问题孩子、特殊孩子均有帮助,针对所有的孩子。 行为的功能 情绪的缓解,正常人玩一下、唱个歌可以 问题孩子感觉不通畅情绪缓解的途径不同 行为干预不是学业,但针对问题行为可进行纠正 自我刺激,获得刺激,帮他用别的途径来缓解他寻找替代物,让他通过另一种途径去缓解其不适。 1970年在美国 行为矫正 惩罚可能暂时有效,并不是真的有效 我国天平重心在学业,不纠正行为可出现严重的问题。 行为干预越早越好
*这个方法对我们教育孩子非常有用,而且发现自己的教育知识非常缺乏。 应打开思路,放开眼界,多学习各学科知识
1991年中国开展研究,但国内还是以学业为重。 有行为问题,孩子不会调节情绪。 对自闭症孩子的所有干预均以情绪为入口。 如何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行为干预。 IEP最强调目标,太功利,功利性极强,以目标为导向,一切均可评估,需求与目标的差距,要如何实现,目标导向具有很大的功利性。 要达到目标,你是怎么去做?怎么去调整?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教具?如何体现个别化。 从孩子的行为上只看到孩子冰山上的一角,没看到其根本的需求? 我们的价值观认为正正经经学习的是好孩子,爱玩爱吃的不是好孩子。 我们接受不了的行为就认为是不好的行为。 换一种思维从学生的角度看,站在冰山脚下想,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他有什么需求? 但行为问题可通过教育来获得,也可通过教育来消除 忽视情绪及人格的培养 智力是先天因素,但人格 、情绪、情感由后天获得。 《我心看世界》:我的行为问题很多,通过父母的教育改变了。 父母、家庭的教育很重要。良好的行为表现是通过家庭教育实现的。 后天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野孩子的实验前二十年形成的行为很难干预,对行为的纠正是越早越好。 巴普洛夫与他的狗、斯金纳的小白鼠、模仿:社会学习理论 培智教育对社会技能培养与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不足。 应多指导怎么交朋友,如何打招呼? 行为次数不多也要进行纠正 理解行为:行为分积极的行为与消极的行为。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消极的? 以下三种行为是需要干预的 1、行为的不足 2、行为的过度 3、行为的不恰当 如何用好的行为去替代不好的行为? 任何的行为都是有功能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
不要只关注行为,而要观察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前因和后果 不良的行为如果不干预非常容易泛化。 孩子的目的 老师的目的 要考虑行为的前因与后果 *能不能不批评他(案例) 二.基本的行为矫正技术 如何纠正消极行为 *正强化 表扬 大家都希望活在开心与被肯定认可的情况下。 但正强化也适于不良行为 基本的行为矫正策略---正强化 *吃到 *感觉到 *触摸到 *从事其中的 *社会化的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正强化物 强化物是可开启的关键点,要突破才能让他服你、配合你。
怎么识别强化物呢! 问 看 给 试
补偿缺陷影响了我们,要发现他的长处才可弥补其不足。只有知道他喜欢的东西才可以对他进行纠正。 表扬和反馈是最好的正强化物!! 教师的表扬:容易、省钱、自然,永不被厌烦,不会阻碍目标 不出现不良行为就是好的,不一定要有进步。
*行为契约
惩罚 隔离:注意时间、地点,隔离性,计时器,要隔离适用的行为。
强化物的剥离也是一种惩罚 制止否定和斥责 批评后要有甜头,要让其知道如何做才对。
负强化 做这事可让你摆脱一个不良情绪
基本行为矫正策略--提示 语言提示 手势提示 示范 物理提示:手把手教:局部---整体
目前我们重视问题行为纠正,忽视建立良好的行为。
任务分析法与提示法要配合,不要过度提示。 错误的纠正:要及时的纠正 错误纠正和提示不同。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要立即进行纠正。要及时进行纠正。及时的提示
三、行为的功能性分析+案例分析
基本的行为矫正策略---链锁 自闭症:看 微笑 伸手 一步一步进行 基本行为矫正策略—行为契约 基本行为矫正策略—塑造 基本行为矫正策略—消退
功能性行为分析 行为的功能是什么? 1. 问题行为和适宜行为都是由目前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2. 必须掌握行为的三项功能 第一个功能: 积极的作用(关注,控制力,物品,等一些对孩子来说好的东西) 第2个功能: 消极的作用(逃离或避免孩子不想要的东西) 第3个功能: 感官统合/感官刺激 摸,闻,看,听,说
四、行为干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华东师范 昝飞《行为管理 》行为纠正技术 李芳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
| ||
培训体会 | 最能引起我思考的问题是: 如何透过学生的不良行为看到行为的根本需求,以及如何去寻找学生的正强化物? 对我最有帮助的内容是: 1.认识到IEP所存在的缺点:最强调目标,太功利,功利性极强,以目标为导向,一切均可评估,需求与目标的差距,要如何实现,如何摆脱目标导向的功利性。 2.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教师从孩子的行为上只看到孩子冰山上的一角,没看到其根本的需求。 3.通过案例分析学到了一些行为纠正的可操作性的知识。 自己产生的思想与打算是: 1.需要学习如何透过学生的不良行为了解其内心需求,做到真正的尊重与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思考的。 2.对学生来说上网几乎是所有学生行为纠正的正强化物,如何用好这种正强化物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值得我好好的去思考与研究的。 3.继续深入了解行为纠正的知识并用于教学中 4.值得一看书目:《我心看世界》、《行为管理》《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