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
2025-09-29 05:17:07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

城市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累了去做SPA,渴了就喝咖啡,上下班挤公交地铁,偶尔放假也是以床为家。完完全全的城市化生活,哪儿还知道农村是怎样的呢?但随着新词“田园综合体”横空出世,农业和农村必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也将更有意愿回到农村,接触农业,喜欢上清新自然的农村生活。

2017年一号文件指出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其中打造“田园综合体”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

一、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我认为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是绿色的、清新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是没有办法单纯的用文字给它限定在一个框架里的。但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文学上的定义,可以借用一号文件中所说的——田园综合体就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就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创意农业是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地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地创意农业。

农事劳动就是休闲农业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农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地需求。

二、为什么要打造田园综合体?

    总的来说,就是在环保的理念下,保护美丽乡村的前提下,更快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首先,发展循环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学物质、农药以及有害物体的使用,以确保农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间绿色健康,同时增强农村资源的寿命,增加自然资源的循环次数。在日常生活中,推进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等措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另外循环农业的亩均产值通常比普通种养殖高,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因地制宜”增加农事体验项目。城市人特别是90后、00后的城市人,早餐吃的是牛奶面包、午餐吃的是外卖便当、晚餐吃的是火锅烤肉;有钱的开车上班,没钱的公交地铁;休息时去喝咖啡奶茶,看电影逛街;度假去风景名胜,国际都市。他们不知道每天吃的饭是怎么来的,没有看过大片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地,没有雨后漫步过充满泥土清香的田间小路,甚至连见到种在地里的番薯叶都要感到吃惊。而农事体验的提出正好弥补他们对于“农”的缺失。不论是普遍存在的农家乐、采摘园、插秧种苗还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的体验活动如竹编、蜡染、剪纸,都在以提高趣味性、增添乐趣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社会认知,同时也会乡村带来更多的人流量。

最后,推进创意农业。创意农业是在贴合现代人生活特性的情况下提出的,符合当代人休闲娱乐、生活度假的要求,自然能带来更多人的热捧,创造更多的收入。而且创意农业赋予了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变得更有意味且别具一格,极大的满足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卖得更贵一些,反而能带来更多的流量,赋予休闲农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给大家介绍三种创意农业案例:

1、荷兰

荷兰创意农业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主要是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出口型农业。荷兰借助于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制品,使其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荷兰创意农业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2、日本

日本创意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创意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足绿化环境的需要。

3、法国

法国创意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巴黎的创意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各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创意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田园综合体将面临的困局

1、循环农业方面

循环农业这个词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具体怎么做、有什么意义却很少被人熟知。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机械化农业覆盖不广、不深,农民循环农业意识欠缺,买什么农药、什么时候喷、喷多少剂量完全凭主观,什么时候覆膜揭膜、什么时候浇水、喷灌或滴灌等等也都缺乏科学基础。

2、创意农业方面

当前的创意农业所面临的困局逃不开六个字。

一是“浅”,肤浅。创意层次低,方法和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不够,也没有文化底蕴,总的来说就是为了创意而创意,缺乏意味深长的地方。

二是“滥”,泛滥。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只重量的扩张,不管质的提升,大量低水平重复投资,同质化严重。

三是“抄”,抄袭。好听点是相互借鉴,可实际上呢好的坏的都照搬,换个名字就说创意,可什么时候创意这么“俗”了呢?

四是“乏”,缺乏。创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都严重缺乏,更缺乏善创意、懂技术、会管理、知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五是“滞”。在流通渠道上,当前创意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要着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此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六是“少”,国有资本一家独大、民间资本介入不足等原因也是制约创意农业发展的软肋。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我国创意产业投入不足,以投资为主,投资主体相对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

创意农业关键在于创意,可农业说直白点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怎样把这两者有趣的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3、农事体验方面

见得最多的农事体验项目应该就是农家乐、采摘园了吧。确实通过体验农村生活、亲子互动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今天生活的不易,增强家庭的和谐,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相信去过的朋友应该很清晰的能感觉到项目的单一,能玩的很少,体会到的乐趣也不多。比如农家乐,很多都是依赖于提供游客住宿和多样化饮食差异来盈利,劳动和娱乐的部分较少,只能说是乡村游,很难提升到农事体验的档次上来。

四、怎么发展田园综合体?

1、农事体验我想可以借助时下最火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里面出现了很多结合了当地特色的有意思的游戏,而且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增强了家庭的整体和谐。

2、创意农业的问题比较芜杂,但归根究底,逃不开新颖和实际。看到这两个词,有人不免疑惑了“这实际说白了不就是种地吗,这还咋整出新颖来呀?”其实不然,难道拖拉机的年代不比刀耕火种新颖吗?机械化农业不比传统农业新颖吗?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特色,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内涵,增强农业的历史感、饱满感,例如以美食出名的地方则加入农食文化;以风景出名的地方修建特色小镇;以传统工艺出名的地方加入工艺教学课。而对于一些特色不是那么突出的地方,不拘是播种、插秧还是下田割麦都可以,讲究的是体验生活,项目只是载体。

3、对于循环农业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采用层级思想。第一层是领导班子的重视。循环农业还在发展阶段,必须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离得远、站得高的部门研究制定出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中间的部门制定出具体的计划、监督下级的实施,促进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最接近农民的部门则要担负起提高农民循环农业的意识,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加强宣传、技术人员下乡指导等方式达成。总之一句话,全民参与,全民进步,循环农业肯定是囊中之物。

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  杨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