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jí ) 琐屑(xuè) 濒临(bīn)重峦叠障(zhàng) |
B.记载(zǎi)推崇(chóng)镂空(lóu)惟妙惟肖(xiào) |
C.残损(cán) 恶劣(liě) 纤维(xiān)巧妙绝轮(lún) |
D.遒劲(jìng)寻觅(mì) 苔痕(hén) 自出心裁(xīn) |
经过历史____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_____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对于____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等大有裨益。
A.积淀 蕴藏 承载 启发 |
B.积累 承载 蕴含 启发 |
C.积累 蕴藏 承载 启迪 |
D.积淀 承载 蕴含 启迪 |
A.清晨,我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升起,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
B.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
C.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充满激情、栩栩如生的演讲让同学们更加有信心了。 |
D.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张教授旁征博引,语无伦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专利成果。 |
A.“江河奔腾”是主谓短语,“传承历史”是偏正短语,“千疮百孔”是并列短语。 |
B.“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这个句子主语是“人”。 |
C.“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句中的加点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
D.“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 |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
B.《五猖会》中,儿时的鲁迅被父亲强迫背完《鉴略》后,兴高采烈地去看了五猖会,并对赛会印象深刻。 |
C.《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
D.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其为“亚圣”。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B.颈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
C.尾联描写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诗人这一年刚45岁,可见“白头”是虚写。 |
D.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
8. 【材料一】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出来。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内容,将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对中小学生而言,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不仅能让他们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担当,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生受益。因此重申劳动教育的价值,让劳动课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意义重大。
【材料二】
家长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既能与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又能做到不包办代替。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劳动场所、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要做好保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供合适岗位。各方共同努力,让劳动育人取得实效,才能激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诚实劳动、努力奋斗来成就梦想。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三、句子默写
9.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6)富贵不能淫,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 ”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敝:通“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犹割股以啖腹
④若耽嗜滋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12.甲文和乙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调国家兴盛内要有“___”,外要有“____”乙调为君之道,首先是“____”其次是“___”,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各题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3.在选文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
1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选文第④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16.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下列填空。
我喜欢 ,就因为它象征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汤圆开水
曾颖
①在四川话中,汤圆开水的形象可不正面。如果说一个人喜欢乱喝汤圆开水,就是指他产生非分之想,并自找麻烦的意思。乱喝汤圆开水,烫到了,背时(活该)。
②而在我的人生词典里,汤圆开水却是温暖、智慧且充满了悲悯之心的。这一切,与李汤圆有关。
③李汤圆,什邡外西街人,自幼跟父亲学做汤圆心子。其父早年在县城南华宫旁经营一家名叫“味余香”的食品店,以川味汤圆为主,最有特色的是加了花椒的红糖椒麻馅汤圆,还有黑芝麻和玫瑰,其味道是很多老什邡人童年美好的记忆。
④我认识李汤圆时,他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的炊事员。因为与他儿子洪贵是好朋友,常常受惠吃到他用做馒头的边角余料蒸的小寿桃和兔子之类的,虽然同样的粗面加糖精,但比起蒸笼里给大人们吃的馒头,味道就是不一样。那时,我就对食物的外形及进食的方式对味道的影响,有了最初的认识。我和洪贵每天中午十一点踩着钟点从蒸笼的蒸气中接过李叔叔塞过来的小搪瓷碗,躲在灶台背后的旮旯里,吃得不亦乐乎,比真兔子真仙桃还香。
⑤这场景,是我童年最美好最温暖的画面。但这个画面的制造者李叔叔的生活并不温暖美好,一家七口的生活担子,重重地压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份炊事员的微薄工资,根本不能承担起这份重量。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施展不出来,每日里忙完手中的活就坐在厨房里生闷气。
⑥改革开放后,他第一个从建筑公司辞职,在我家门口摆起一个小摊,两根条凳支起一扇门板,两个蜂窝煤炉灶,一个煮红糖百合稀饭,一个煮汤圆。汤圆馅都是他自己做的,有红糖馅、玫瑰馅和黑芝麻馅。
⑦从那以后,我的每个清晨,就是被李汤圆搭火的柴烟和百合稀饭的香气唤醒的。特别是冬天天短,天色漆黑,地上的白头霜惨白惨白的,李汤圆生火的那一团小小的光亮,成为整个外西街唯一的亮色和暖意。
⑧那时,这里叫建设路,是什祁西边几个大乡镇入城的要道,每天早晨,卖菜的赶场的挑粪的人们络绎不绝,您想想,在黑暗与寒冷中赶了一早晨路,结着冷霜的眉眼和挂着冰涕的鼻子看到闻到这点炉火与烟火气,该是怎样一种感觉?
⑨李汤圆做生意,从不吆喝。炉膛里那点小小的暖意,对寒风中赶路人的感召,足胜油灯中的光亮对飞蛾的诱惑。人们从远处走来,总会停下驻足,与李汤圆搭讪聊天,闻闻汤圆和稀饭的香,问问昨日的菜价或明天的天气,还有熟人故旧的近况轶事。当时的汤圆8 分一碗,稀饭5分,但并不是所有的早行人,包包里都有这份余钱。大家出门办事,事前几天,就已把不多的钱和要置办的事,在心里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盘算了好多回。西门外都是穷乡,好多大队大半天工分,也就分钱。
⑩李汤圆决不问顾客要不要来碗汤圆,而是抽凳子请人坐下,从滚滚冒着热气的汤圆锅里,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水,双手递过去,无论对方年龄衣着怎样,都一视同仁。汤圆水里姜和糯米的香气,像雨后仙山的云气一般,冉冉升起在寒冷而黑暗的空气中。而端着碗的李汤圆,脸上真诚而不带杂质的笑容,俨然有光一般。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小商小贩为了揽客的一个小小手段。我不否认其中确有多卖一碗汤圆的愿望,但如果仅是这样,他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这样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送汤圆水这一个小小举动,刨开燃料之类成本,光是碗,每天必须要多洗几十次,街边摊离最近的井至少50米,每天多挑三五趟水,是绝不成问题的。对于一个独力支撑七口人家生计的中年男子,这额外的几担水里,装着的是悲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对于一个走了一大早晨夜路的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对城市充满了敬畏与恐惧。而在城门口,迎他的是一碗温暖的汤圆水,会是怎样的感受?
我的外公就非常欣赏李汤圆的这个举动,因为他就有在异乡讨碗水喝被拒的经历,对方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煤烧,凭啥子给你?”此事曾深深刺痛过他老人家。而李汤圆对每个站到摊前的人奉上汤圆水的举动,让他钦佩不已。
人们喝下汤圆水,当即叫加几个汤圆的有之心怀感激赫然地表示下回来吃汤圆的,也有之;还有送上一把小菜或放下两个果子的;也有吃碗汤圆,下午卖完菜回来再给钱的。无论照没照顾生意,李汤圆都笑眯眯地迎送。特别是对那些喝完汤圆水没买汤圆一脸歉疚的,他更是语带关切地请人家改天再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仿佛那不收一文钱的汤圆水带给人们的那一份暖意,也是他赚到的重要一笔。
这个小小善举,一直坚持了多年,令他的招牌,在外西街乃至整个县城,都响当当的。人们都说他的汤圆很好吃,而我却觉得,他的汤圆开水更好喝,那洁白如乳汁般泛着姜和玫瑰和红糖芝麻香气的一小碗开水,是一个小生意人在苦难人生中对世界报以的小小善意。
(节选自 《四川日报》)
17.结合选文的具体事件,分析李汤圆的思想性格。
18.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中的“这场景”指代的内容。
19.第?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有什么妙处
20.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标题《汤圆开水》的含义。
21.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像李汤圆那样的人给你带来充满暖意的时刻,请你将这幅温馨的画面描绘出来。(不少于30字)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葡萄树下话葡萄
贾彬彬 程景民
①“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听着这首熟悉的儿歌,葡萄也在秋季大量上市了。关于葡萄,你真正了解多少呢?
②葡萄栽培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6500年。公元前4000年,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酿制,后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向东传到东亚。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自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葡萄酒酿造也开始出现,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题材的频率显著增加。最经典的记载,当属魏文帝曹丕的“葡萄赋”“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论葡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署,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绢,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可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如今,葡萄在全世界果品栽培面积及产量一直高居首位,被称为“水果之神”。
③葡萄味美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能健脾和胃。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经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葡萄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每天适量食用葡萄,不仅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有益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健康。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④虽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但有人说葡萄皮上的白霜是残留农药,一定要洗掉。其实白霜是葡萄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又称果粉。它是植物自然合成的物质,不溶于水,所以不易清洗掉。它对葡萄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葡萄采摘后快速失水皱缩,从而减少病菌感染。那葡萄皮到底该不该吃呢事实上,葡萄皮含有白藜芦醇、花青素、膳食纤维、果胶质等营养素和黄酮类物质。从理论上讲,葡萄皮的确含有抗氧化成分,在保证葡萄皮是无公害、安全的前提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可以的。但实际上,通过葡萄皮摄入这些物质的含量微乎其微,没必要特地为了这些抗氧化成分去吃皮。
⑤现在,无籽葡萄成为市场新宠,但又有传言说它用了激素,对人体有害。实际上,无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植物激素处理;第二种是通过杂交;第三种是通过寻找植物自身产生的种子不育但又能够产生植物激素的突变个体,来生产无籽水果。无籽葡萄就是第一种和第三种无籽水果的典型例子。而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差异大,无核化栽培使用的植物激素对动物体不起作用。
⑥葡萄该如何清洗与保存?只要在水中加入一勺淀粉或面粉,将葡萄放水里来回滚动,轻轻揉搓,再用清水筛洗,就可除去皮上的脏物。吃不完的葡萄可以用纸包好,放在冰箱暂时贮存;使用塑料袋保存,会使葡萄表面结霜,引起扇烂。不要着急去蒂,马上去蒂会导致葡萄的果肉裸露空气中,不但吸引小虫,还会加快氧化。
⑦糖尿病患者应适量享用。贫血、高血压、水肿、神经衰弱、疲劳的人应适当多吃。葡萄性偏凉,胃不好的人也不要吃太多。吃葡萄后切勿立刻喝水,因为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肠道蠕动,很可能产生腹泻。
(节选自《科普时报》)
22.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3.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依次介绍了葡萄的___________、味道、_____
2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5.下句中加点词语“经常”不能删除的原因是什么?
经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
26.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葡萄营养价值很高,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
B.葡萄皮上的果粉是植物自然合成的物质,不溶于水,所以不易清洗掉。 |
C.清洗葡萄时,只有在水中加入一勺淀粉或面粉,将葡萄放水里来回滚动,轻轻揉搓,再用清水筛洗,才可除去皮上的脏物。 |
D.吃葡萄后切记不要立刻喝水,因为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肠道蠕动,很可能产生腹泻。 |
27. 根据要求写作。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28. 按要求作文。
不一样的视角,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选择,踏上不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心态收获不一样的生活……正是因为不一样,人生才有多种可能,世界才会异彩纷呈。
请以“不一样”为话题,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