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材料
2025-09-29 05:20:0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热爱和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

  岫岩满族中学坐落于闻名遐迩的岫玉之乡,是全县唯一一所满族学校,也是迄今为止省内规模最大的一所满族学校。始建于1947年,至今已走过了69年的光荣历史。今天的满中,已然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9511平方米,建筑面积11635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7人,98%是满族;教职工174人,94%都是满族。在我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

    我校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结合各科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团队活动、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传统教育等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一、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创设经典诵读环境。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

   3、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2)、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创新性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一系列德育工作中: 

1、组织各班开展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营造宣传氛围。

2、学校德育处利用清明、七一、国庆等节日,开展缅怀先烈,热爱伟大祖国等多种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橱窗、班队会等宣传阵地,在全校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事例。学校还通过道德讲堂通过诵经典,谈体会等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逐步渗透传统文化。

(3)、组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音乐美术、拓展课探究课教师组成。通过校本培训、外聘教师等途径培训教师。2012年,我校专门聘请师范大学的书法教师来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书法培训,为后期的书法教学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创新性的开发校本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

    (1)、开展书法课: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独特风貌。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人类的艺术瑰宝,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良好品德有重要意义。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开展了书法课,每星期开展一节,保证孩子写字、练字的时间。通过长期开展,学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同学们的书法水平、艺术鉴赏水平和想象能力。

    1、切实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

    无论是书法尖子生,还是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新手,基本功是贯穿整个书法学习过程的必备条件。我们要求老师从教学和复习基本笔画入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效果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的轻松,效果非常好。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在每次练习字前先写一写基本笔画,时刻不忘基本笔画的书写。

    2、发挥书法尖子生的示范作用。

    在一个班级里,充分合理发挥好尖子生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教师对他们进行书写辅导。我们将书法尖子生和其他学生进行结对,让他们坐在一起,在平时的练习和学习中,让尖子生监督和帮助他们的书法学习,适时进行提醒和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他们书写的作品给全班学生欣赏,让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措施,一些平时很随便又很懒的学生变得自觉而认真了,书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加强书写方法和书写习惯的训练,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和习惯。

   每次书法教学,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的训练。经常让学生进行分析字形结构的练习,让学生仔细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书写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或同桌检查,并进行修正。

    4、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不懈练习。

   经过坚持不懈的书法教学活动,总体上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上升,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强化。学生能从“认真、仔细、耐心”的学习态度上进行书法学习和练习,并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书法训练活动中,学校也呈现了一派“热爱书法,欣赏书法、书写书法”好景象。

   (2)、在美术课中,逐步渗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通过鉴赏国画,让学生对传统国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少儿国画班,培养学生对传统国画的艺术鉴赏及绘画技巧。

   (3)、成立少儿诵读班,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积累与欣赏。

三、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                        2010年11月我校申报的“ 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国家级课题正式立项。由于我校是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的民汉合校,维吾尔族学生占学生人数的90%,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缺乏文化底蕴,学习汉语缺乏语感,阅读理解能力受到制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认识,我校申报了课题“主题阅读”,主题阅读采用“一主两翼”教材体系和单元教学法体系,这一课题实验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题阅读年级组利用30分钟的午读时间开展经典诵读和新语文主题阅读。我校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11年6月我校借助“六一”文艺汇演的契机,由三四年级组组成的百人诵经典,成为文艺汇演的一大亮点。

    2013年4月,开展了“诵古典之风 品庄雅之兰”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经典诵读比赛。

学生慷慨激昂的朗诵,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学生在民族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下,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四、我们的思考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还应对语文等课程、教材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教学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注意实效。可精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题材的专题视听资料(或反映有关中国历代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展现祖国壮美山河、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资料)加以编辑整理,形成系列教材,有计划地纳入德育课堂。

此外,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有目的地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

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十九小学扎根,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