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谈_西游记_中的如来
2025-09-29 05:18:52 责编:小OO
文档
《西游记》中的如来即是佛教中的释迦摩尼——

—佛教的创始人。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母亲生下他七天之后去世,由他姨母抚养长大。释迦摩尼二十九岁出家修行,六年之后,彻悟成佛。但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已经不再是释迦摩尼的原型了。

《西游记》中涉及到“如来佛”的笔墨不是很多,但是地位却很重。具体来说,和如来佛有关的回目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第二十一回《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一百回《迳回本土五圣成真》。笔者试从这些回目中来分析《西游记》中的如来。

一、非凡的佛

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是佛教中最高的果位,是佛教理想人格的体现者。大乘佛教认为,达到觉行者即为佛。佛有十个名称,从这十个名号中也可看出佛具有的一些特

谈谈《西游记》中的如来

胡金佳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西游记》中的如来即是非凡的佛又是世俗的人,即有法力无边、遍知一切等神的特点,又有狭隘爱财,精于世故等人的特点。这与《西游记》的创作思想是有关的,吴承恩把对现实的不满寄托到文学创作中了。

关键词:《西游记》;如来;佛;人;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C9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2009)04—0053—(04)

Talk about the rulai buddha in“Record of West Travel”

HU Jin-ji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nzhong723000,Shanxi)

Abstract:The rulai in“The Monkey”is powerful buddha,and he is a secular perone also.H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d,such as limitless power,experienced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h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ity,such as cover profit,worldly-wise.All this relate to creative thinking.Wu Cheng-en's pu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place of reality into the literature.

Key words:Record of West Travel;rulai;buddha;person;creating thinking

收稿日期:2009-06-05

作者简介:胡金佳(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点。十个名号分别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西游记》中的如来法力无边、洞晓一切并慈悲为怀,是具备佛的一些特点的。

1.法力无边

在第七回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把天庭搅了个鸡犬不宁,天庭战将们在这个石猴面前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不得已,玉帝请如来救驾。如来便在一片混乱中出场了。果然不负众望,如来轻轻松松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取经路上,每当孙悟空遇到劲敌,只要找如来帮忙,便会战无不胜。如在第七十七回中,悟空兄弟三人敌不过狮驼岭的三个妖怪,师徒四人全都被抓,悟空使个计逃了出来,去找如来,如来收那大鹏怪时也只是:“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揪了筋”。

[1]若论法力,如来当之无愧为天下第一了。

2.遍知一切

在佛教中,如来还有一个称呼,叫做“正遍知”,就是遍知一切,《西游记》中的如来也具有这个特点。如第五十八回中,真假猴王,众神莫辨,两个行者,一路打来,从观音处打到玉帝处,再到地府处,结果观音不分,玉帝不辨,地府不知。直打到如来那里,方才被如来道破:原来“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1] 3.慈悲为怀:

在第八十三回中,通过哪吒与托塔李天王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哪吒道:“父王忘了,那女儿原是个妖精,三百年前成怪,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差我父子天兵,将他拿住。拿住时,只该打死,如来吩咐道,积水养鱼终不调,深山喂鹿望长生,当时饶了他性命。积此恩念,拜父王为父,拜孩儿为兄……[1]另外,在“真假猴王”的故事中,那六耳猕猴被捉后,原文这样写:

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吧。”[1]

显然,如来是不愿意悟空将那猕猴打死的,虽然悟空所说句句是实,但如来仍是想放那猕猴一条生路。无奈,死则死矣。如来也只好将悟空打发走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不仅具有这些佛的特点,他还具有“人”的特点,甚至这些“人”的特点把他的佛性都给消解掉了。

二、世俗的人

“佛”是“无我”“无欲”“无争”的,佛家认为“诸法无我”,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重组变化得来的,“我”根本不是实体,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太看重“我”才产生了很多“利我”的想法,产生很多贪念欲望,使人泯灭了佛性。但《西游记》中的如来虽然身份是佛,但他却总是除不去“我”,不但爱财,爱吹嘘表现自己,更是深谙人情世故。

如果除去他佛的外衣,他更像是一个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人。他有人的特点,不管这些特点好或坏,他们毕竟把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佛拉下了神秘的供台,变成了可亲近的,有血有肉的人。正如胡胜所说:“(仙、佛)他们除了一身上天入地、变化腾挪的法术以及神奇莫测的法宝之外,还有一颗同世俗人一样的‘凡心’……”[2]

1.狭隘爱财

《西游记》中的如来似乎心胸不是很宽阔。第五十五回中写,有一个蝎子精在雷音寺前听法,如来见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那蝎子精便扎了如来一下,结果,如来吃疼,便派金刚去捉那蝎子。一只老鼠偷食了他的香花宝烛,他也派人来捉。取经前原是说传“三藏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结果最后却说:“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3]只传了一藏的数量,五千零四十八卷。除此之外,如来爱财之心也是非同一般的,在他将孙悟空压到五行山后,天庭开了“安天大会”,在他和他的徒弟吃饱了后,还要“叫阿攤、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4]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走到西天,可以求取真经的时候,如来的两个得力徒弟阿攤、迦叶居然向唐僧要“人事”。如来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处罚他的徒弟,反而对唐僧师徒说:“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经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子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1]

只念一遍经便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如来还是嫌少。因为没有“人事”,就不传原来答应好的三藏经改传无字经,居然还振振有词。按如来的意思就是“天下白吃的午餐”,阿攤、迦叶向其要人事也是如来默许的了。更甚的是,此一番遭际后,再去取经书,阿攤还是要“人事”,他“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从阿攤,这个如来座下贴身弟子身上,亦可见平时如来对他们的言传身教了。

2.精于世故

在第五十二回中,妖怪有个能收人兵器的圈子,悟空斗不过他,去找如来。如来慧眼遥观,已经知道那妖是谁所变,可却对孙悟空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5]如来这一称呼在佛教中是如实到来之意,而这个如来,居然却因为害怕妖精会“反遗祸于我”而不愿将实情说出来,所以他只是派人拿着自己的宝贝金丹砂下去跟悟空走一趟。如来明知那金丹砂收不了青牛精所以暗中告诉降龙、伏虎两个尊者如果失了金丹砂,就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那妖怪的踪迹。其实这就是做个秀,是做给老君看:你那宝贝圈,我如来也是没有办法对付的。这样,一来可以先把悟空打发走,二来不得罪老君,反而会让老君觉得由于自己的过失让青牛逃跑了,还要麻烦如来等众神仙来收服,心里愧疚,而且也会为自己的宝贝圈子金刚琢而得意洋洋。即帮了悟空的忙,又让老君欠自己一个人情,真是名利双收,何来而不为?任悟空再机灵聪明也是看不懂的,只能恨恨的说:“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1] 3.吹嘘卖弄

降服了孙悟空后,天庭说要开个庆功会,如来便给那庆功会取了个安天会的名字。参加完后回到雷音寺,众人问“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1]如来便对众人描述事件经过,最后还不忘加上“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6]言辞间沾沾自喜。似乎玉帝的首席是证明本领的尺码。再如在第五十八回中,观音等人辨不出真假行者,到了如来这里,如来先是问观音,是否能看出谁真谁假,其实,如来心里很清楚:众神中若有一个能辨认,那真假行者也不会打到这里。问的目的只是要证明自己的见闻广博。等观音在大家面前说明众神都辨不出来的时候,如来先是嘲笑了一下众神“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之后便卖了个关子,不再继续说了。直到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慢条斯理的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显然那假悟空就是那四种猴中的一类了,可是如来说到这就又不说了,只等到菩萨再问,才又继续说出了。如来纵是学问广博,可这样做也太有卖弄之嫌了。

三、《西游记》中如来佛形象的成因

如来佛的这些特点并不是作者信笔写就,而是与《西游记》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环境密切相关。《续西游杂记》中说:“凡人著书,无非取自古人以自寓。书中之事,皆作者所欲吐之言;不可显著而隐约出之,不可直言而曲折见之,不可入于文集而借演义以达之”。吴承恩写作《西游记》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他自己在《禹鼎志序》中也说:“不专名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生活于明嘉靖时期,嘉靖皇帝昏庸,朝政为严嵩父子掌握,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吴承恩本人少有才名,“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却一直不得志。大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的经历,使吴承恩愤懑难平,正如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中所说:“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所以他笔下的神佛魔怪都带着现实世界的特点,倾注着他不平的情绪,“《西游记》所描绘的地府龙宫。佛国天堂,虽然瑰丽雄奇,千姿百态,皆极变幻,但揭开它们的帷幕,其实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的模拟、夸大和揶移,也总能使人感到期间人间社会关系错综交织的幻化”即便是尊贵的如来,也不过是个精于世故、吹嘘卖弄的俗人而已。此外,明后期商人地位提高,整个社会形成重财的社会风气:“凡是商人归家,……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

[7]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也就难怪吴承恩笔下的如(上接18页)

[12]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

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4):62—66. [13]李幼穗.儿章亲礼会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

师大学报,1999,(2):28—32.

[14]卜卫.人众媒介对儿章的影响[M].北京:新

华出版社,2002:79—80.

[15]杨兴鹏.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

行为发展[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1):67—70.

[16]李杵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

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9—80.

(责任编辑:覃伟)

(上接页)

做法,可能会让某些民俗文化停止不前,要么扼杀了它的生命活力,使这些民俗文化不能表现出鲜活的特征;要么不能表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更好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其次,某些民族的民俗文化不具有普遍、永恒的保护价值和意义,它不可能永不变化地长期存在着。过去,它是某些民族恶劣的自然环境、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后,每一次大的运动都明显地又使民俗文化发生改变,原因还在于生产方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现今,旅游开发毫无例外地改变民族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照样又会使当今的某些民族民俗文化发生新变化。那种要坚持保持原汤原汁、一成不变的某些民族民俗文化的观点,只能算作是主观的臆想。

总之,脱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尤其脱离一定的、具体的、改革、发展和变化的生产方式来谈“保护繁荣”,是缺乏客观根据的,甚至会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要处理好旅游开发后给民俗文化所拥有的族群百姓带来的遗留问题,应设置专门机构专职负责。民俗文化所拥有的族群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精品,塑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当地旅游业的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72.

[2]吴晓萍.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

制性因素[J].旅游学刊(双月刊),2000,(5).

(责任编辑:彭雨生)

来会纵容门下弟子“取财有道”了。

张锦池在评价如来纵容手下所要“人事”这一情节时说:“其意义由严正而趋于滑稽,由教训而变为讥讽。”[8]透过《西游记》诙谐,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种天上、地下、人间无一净土的悲哀!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2]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

[3]董说.西游补[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年影印崇祯本.[4]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刘怀玉.吴承恩诗文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李希凡.‘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谈<西游记>的现实性[C].西游故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7]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8]张锦池.宗教光环下的尘俗治平求索——

—论世本<西游记>的文化特征[J].文学评论,1996,(6).

(责任编辑:彭雨生)

!!!!!!!!!!!!!!!!!!!!!!!!!!!!!!!!!!!!!!!!!!!!!!!!!!!!!!!!!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