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特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2025-09-29 05:19:01 责编:小OO
文档
特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特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精心呵护弱苗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特殊的“家”。下面跟大家分享特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xx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xx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像春雨一样滋润着那些残缺的幼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精心呵护弱苗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特殊的“家”。

  特教事业打下基础

  “20xx年之前,我还是在xx小学的一名普通生活教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我获得了一个到县城工作的机会。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去xx中学,还有一个就是去特殊教育学校。”xx回忆道,“我当时想都没想,就选择了特殊教育学校,因为我相信,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帮助。”

  选择特教事业,年轻的xx遇到的困难可不少,“2003年才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一只‘菜鸟’,因为这里的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是教育孩子的辛苦程度和难度和以前更是完全不能比。”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和xx以前任职的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够快速融入这个新集体,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教教师,xx在学校跟着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如何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学习如何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学习如何与他们沟通,学习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不仅如此,xx每天回家还查找资料,结合教学实际继续学习,很快,她就从一名副课教师成长为一名主课教师了。

  “后来,学校的聋哑学生逐渐少了,智障孩子越来越多,教起来更不容易。”xx说,除了课堂教学变得困难,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也非常差,“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开发校本教材,除了文化课,生活习惯和礼仪也是我们教授的重点。”xx将每天的授课经历先自我总结,然后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修改、打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套属于他们的校本教材终于完成了编纂。“我们的教材是从给孩子上课的实践中、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更加具有针对性。”xx说。

  现在,学校每到休息日还会组织教师送教上门,“能来我们特教学校上学的,我们全力争取;实在没办法的,我们会送教上门。”每到休息日,xx都会坐上一个小时的车,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来到xxxx的家,xx是一名下身瘫痪的孩子,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不能来学校上课。xx不仅教会她一些生活常识,还凭借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给她成长的勇气和信心,“在我们学校,有一本特殊的花名册,不论能不能来我们学校上课的特殊孩子,这本花名册上都有记录,我们一个孩子也不会放弃。”

  打开孩子的心扉

  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那些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关心和帮助。xx的班上有一个孩子叫xx,生活、学习都很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花钱大手大脚,总是嫌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太少。“我没有责怪他,而是经常和他谈心,告诉他生活的不易,应当尊重父母的劳动,好好学习,以后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还不断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找回自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段时间后,xx主动来到xx办公室说:“xx老师,我错了,谢谢您......”

  xx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从依赖老师到相信老师,再到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逐渐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一天,学生小刘向xx请假,说是回家过生日。谁知上午兴匆匆地回家,下午就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学校。一问才知道,他的父母出去打工了。“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悄悄地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晚上,当他看到丰盛的晚餐、装扮一新的教室、大大的蛋糕、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xx回忆道。从那以后,小刘变了:学校里的事情,不分大小,他主动去做;放学了也不着急回家,等xx老师走了才走;下雨了,xx老师没带雨伞,他去和同学借......直到毕业了,他还经常到学校去看望xx老师。在他的心中,学校就是他的另一个家,xx就是他的另一个妈妈。

  还有一个叫xx的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还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虽然多次教育,但效果甚微。xx决定从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着手,逐步改变他的性格和习惯。一发现他做好事,xx就及时表扬;犯了错误,xx也从不大声训斥,而是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去感化他、激励他。一段时间后,xx的家长看到孩子变化,他们激动地对xx说:“把孩子交给xx老师,我们一万个放心!”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是住校生。这些孩子远离父母、亲人,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没有了亲人的关怀,他们常常会不适应,甚至会彷徨、失落,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孤独感等负面情绪。xx告诉记者:“教育好这些孩子不仅仅是对一个个孩子和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如何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使他们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健康成长?xx以她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母爱。

  渗透到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xx积极采用表演课文内容、观看相关资料、合作交流、集体探究、动手操作、拓展运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她告诉记者:“由于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接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多时候口头的嘱咐对他们没有多大的用处,我就经常借用排练节目的方式教育他们,让他们在表演中领悟道理,从而做到‘寓教于乐’。”普通的孩子排练一个节目,都需要教师忙前忙后地指导,而在特殊教育学校,想要让孩子们演出一个简单的情境都十分困难。

  聋哑孩子刚入学时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只会发出不规则的喊叫声,有的甚至连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来。面对这样的孩子,xx内心柔软的地方时常被触动。“这些孩子是多么可怜和无助,我要用耐心和爱心教会他们发音、说话。”xx介绍说,她从a、o、e开始教他们练发音、学说话,一个字母、一个音节,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耐心地反复训练,每次都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练发音、对口形,常常一练就是几小时。

   有时由于发音过度,xx的嗓子哑了,咽喉肿胀,疼痛难忍,吃饭都困难。然而,学生的成功成了她的荣耀,当听到许多学生能发出较清楚的音节,看到学生表演诗朗诵,看到学生走上社会能与正常人交流,看到聋哑孩子走进普通学校的教室时,xx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很多次,一些家长站在教室窗外看xx上课,看过后都说:“特教学校的老师们真是太不容易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本着想要分享的目的与大众交流,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