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区及单体设计的相关知识,熟悉小区规划及单体设计相关规范,设计手法。以便以后能顺利完成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与住宅设计工作。
当前我国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信息化、城市化的时代,城市用地紧张,合理的小区规划、户型设计对缓解城市居民居住困难,改善居住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以发现社会即存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比研究现有住宅存在的制约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住宅设计贴近生活,适应生活变化。
本课题强调对社会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关注,要求学生做一定理论上的研究。培养学生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课题的能务。
课程设计过程中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学习:
1、掌握居住区的基本概念,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编制与设计, 掌握住宅设计基本参数和规范、法规;掌握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人居环境的外在影响因素;了解各种住宅类型、组合特征、合理造型;掌握住宅设计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国内外住宅发展最新成就和发展动向;掌握住宅设计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2、资料收集:正确评价有代表性的套型、单元和住栋平面,提出受制约的具体方面。
3、平面设计:正确理解相关规范与指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套型,组织好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及流线关系。合理的利用设计套型拼接成单元或住栋,以形成良好的住区环境。
4、立面设计:与平面有机结合,有创意,有时代气息。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概念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 000-15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同使用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
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等的总称。
建筑容积率
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总用地面积(公顷)的比值表示。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车的停车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
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拉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二、设计阶段即成果要求:
(一)调研要求:
1、了解我国的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和居住标准。
2、调查居住小区的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小区住宅设计是否具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考虑住宅节能:住宅组群布局如何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空间环境的创造等因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3、对居住小区及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进行调查:小区道路系统规划结构、道路断面形式、停车场规模和布置形式。
4、调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内容、规模和规划布置方式。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5、调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所需条件。
6、收集总体规划设计图(总图、景观分析、道路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区等)
7、收集大量住宅平面
一室、两室、三室每种不少于四个,并对每一个套型做功能评价。
(二)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用地详见地形图,规划用地位于曲阜市高新区,场地呈不规则形,用地地势基本平坦,可不考虑高差。地块北为孔子大道(孔子大道向东通向高铁站),南为盛世路,东为仁智路,西为城市公园。规划用地为4.8公顷,要求建筑后退用地界线5M。
2、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提出居住区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用地功能结构、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3、分析并提出居住区内部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居住区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必要时,步行、车行出入口可分开设置。
4、小区内的道路交通系统应分级设计,各级道路应相互衔接,形成系统。确定道路平面曲线半径,结合其他要素并综合道路景观的效果。
5、确定停车场的类型、规模和布局。停车位建议按不少于住户的75%配置。
6、住宅建筑层数最高30层,建筑形式应丰富美化城市景观。
7、分析并确定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确定各类公建的规模和布置方式,表达其平面组合体型和室外空间场地的设计构思。
8、绿化系统规划应层次分明,概念明确,与居住区功能和户外活动场地统筹考虑。
9、总体布局中应适当考虑电力、电讯、邮电、给排水、燃气等设施的布局。确定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点、公共厕所等)、变电室(箱)及污水处理等居住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
10、多层住宅前后日照间距不小于1:1.5;高层住宅之间前后距离不小于前排高层建筑物高度的0.7倍,且不小于30米,并应满足当地日照分析的要求。绿地率不低于35%;容积率视方案特色定,控制在1.5-3.0左右;建筑密度原则上不高于25%。
(三)建筑设计要求
1、住宅户型灵活,大、中、小户型结合,其中小户型50%,中户型30%,大户型20%。小户型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70-80M2,中户型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90-110M2,大户型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20-140M2。
注:阳台不计入使用面积,折半计入建筑面积,户外公共楼梯及走道按使用户数均摊入每户建筑面积。
2、户型设计要求做到四明:明卧,明厅、明厨、明厕。对于一套户型内有两个厕所的允许其中一个为暗厕。
3、多层、小高层宜采用一梯两户,高层宜采用两梯三户或四户,层高不宜低于2.9M。
(四)、图纸内容及要求
1、居住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1:500或1:1000)。
图中应标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2、规划结构分析图1:2000。
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和社区构成等,以及规划基地与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等。
3、道路交通分析图1:2000。
应明确表现出各道路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路线,以及各类停车场地、广场的位置和规模。
4、绿化景观系统分析图1:2000。
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景观的范围、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
5、整体鸟瞰图或透视图(彩色效果图)。
6、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指标。
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hm2)、居住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口密度(人/km2)、停车位(辆/百户)、住宅建筑总面积(m2)、公共建筑总面积(m2)、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
8、图幅均要求用1号(594*841mm)图纸墨线淡彩绘制。
(五)、进度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评分标准 | |
9-10周 | 讲课,收集资料,作调研 草图设计(徒手):总平面(1:1000),户型选型示意(1:100-1:500),设计说明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每套平均建筑面积,套型使用面积及使用面积系数) | 20分 | 构思 功能7分 图纸表现3分 学习态度3分 |
11-12周 | 评讲草图,修改设计 方案正图草底:总平面(1:500), | 20分 | 功能技术10分 图纸表现7分 学习态度3分 |
13周 | 修改方案正图草底,设计定稿 | 20分 | 功能10分 技术经济5分 学习态度5分 |
14周 | 绘制 正图:内容按要求,应包括设计说明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同上) 二号图幅、墨线绘制 ; 室内及组合体透视表现方法自定 | 40 | 功能10分 技术经济10分 造型6分 图纸表现8分 学习态度6分 |
交图时间: 年 月 日 | 方案有创新图纸表现精美,可奖励10分 |
1、中国计划出版社《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高校统编教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中国八五新住宅设计方案选
4、中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丛书(建筑设计篇)
5、《建筑学报》2004-2007年第4期
6、《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3集
7、时代楼盘
8、中国热销住宅创新户型5000例
9、深圳特色楼盘
10、《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1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编写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住宅建筑优化设计》 詹可生 著
13、《国外住宅区规划实例》沈继仁等 编著
14、《建筑设计原理》
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