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由于财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环节,所以各种风险最终都将表现为财务风险。由此可见,我们不得不将重视财务风险,从而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我们应及早诊断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扼杀于摇篮里,我们还必须及时分析、追究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以防类似风险再度发生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在深圳能源公司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正确对待财务风险的意识,能够通过不同的控制方法,做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持续地经营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Abstract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because many enterprises have a variety of problems, but the main reason is the existence of a wide variety of business risks, due to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business as a core activity, so the risks will eventually manifested as financial risk. Thus, we hav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financial risks,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inancial risk.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inancial risks, we should try to diagnose the possibility of financial risks, an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tifle in the cradle of the risk, we must also timely analysis, investigated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risk,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similar risk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provide protection. Between this, the paper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research enterprise risk analysi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more mature theory to practical cas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found that business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e fin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rai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for controlling financial risk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related enterprises on the financial risk related concept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for reasons arising from financial risk, financial risk control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henzhen Energy Company conducted a study, hoping to help companies establish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 financial risk awareness through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to achiev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enterprise, enabling enterprises to better sustained business development.
Key words:Listed company;financial risks;risk managemen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本文研究背景 1
1.2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2
1.3.2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3
1.4 本文结构 3
第二章 有关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4
2.1 财务风险的含义 4
2.2 财务风险的类型 4
2.3 财务风险的特征 5
2.4 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6
2.4.1 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6
2.4.2 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6
第三章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风险分析 7
3.1 公司情况简介 7
3.2 具体数据分析 8
3.2.1 财务指标分析 8
3.2.2综合指标分析 10
3.3 结论 13
第四章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风险的成因分析 14
4.1 企业风险的内部原因分析 14
4.2 企业风险的外部原因分析 15
第五章 深圳能源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6
5.1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6
5.2企业财务风险对策分析 17
第六章 结束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必免的,如果企业不重视这些问题,也许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财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各种各样的风险最终都将表现为财务风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风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更大的收益。因循守旧,因畏惧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的企业,其本身便蕴藏着更大的风险。因此,企业不能因为畏惧风险而停止不前,也不能不顾风险而盲目追求眼前利益。零点公司2003年8月针对京沪两地478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中,有72.7%的访问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啤酒花”、“郑百文”、“网点”等大量案例表明,财务失败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导致财务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财务风险的结果。
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以保证公司财务安全运行。这也是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逐步规范和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已成为每个财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对于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不能及时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处理,企业可能遭受损失,甚至会因此破产倒闭。近年来我国水仙电器、粤金曼和中浩等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不再具备上市资格,遭遇退市的例子提示我们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加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及早地发现企业财务危机信号,使经营者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对于监控上市公司质量、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财务风险客观、广泛地存在于企业的融资、投资、营运资金和股利管理的全部理财活动中,并且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正确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1]
我国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先锋和代表,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有利于稳定公司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②有利于为公司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只有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才能为公司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总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盲目投资, 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本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目前我国企业的贷款几乎都来源于银行,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可以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④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降低经营风险,保障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处理好公司已发生的财务风险,无论对公司,还是企业经营者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有关财务风险的研究,以期达到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19世纪工业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2]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3]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美国的特瑞斯普雷切特等四人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个定义强调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英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则侧重于对经济的控制经济的控制和处理程序方面。[4]但是,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缺少机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1.3.2国内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比较迟,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和学者先后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应用。[5]目前一些学者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大范围亏损的情况开始研究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开始从理论上考虑企业逆境管理的问题。从文献上来看,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1999年于川等著的《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做了全面深刻的剖析。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讨论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文章认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杜波于2003年出版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等财务风险著作。青岛科技大学的于新花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二期中发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6]她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原则,提出了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进行多元经营,制定合理的风险决策,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防范财务风险,为我国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的研究虽然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系统性的综合定量研究尚在探索阶段。
1.4 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本章概括了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含义、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和特征,然后介绍了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包括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本文通过对该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整理及进一步地筛选,并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依据财务分析中的相关指标,从而指出该公司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对深圳能源有限公司风险成因的分析,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针对深圳能源有限公司的风险情况提出的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主要内容是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的局限性。
第二章 有关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2.2 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7]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主体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作用,投资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企业投资曾宪按照投资对象的不控制具体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风险发生的程度,将损失的可能性,不确定性不让其转化为现实,即可有效地降低整体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到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产品销售出去以后,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销售一般可分为现销和赊销两种方式。现销是发货与收款同时进行的,因此不存在资金回收风险问题。但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厂商为了促销,往往采用同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先将商品提供给用户使用,然后再由用户按合同约定的方式、期限付
款,在这种赊销方式下,便产生了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奖金,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8]
2.3 财务风险的特征
⒈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财务危机成本、费用和损害的产生。实践经验表明,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其范围、程度、频率、时间、强度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形态,但它总是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出现的事件。
2.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自己分配等财务活动中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目标时,应全面地、系统地、从全局出发,既要查明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又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整体的管理。
3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发生。正是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时,人们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风险价值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的实质。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科学决策,获取风险报酬,促使企业快速成长。
2.4 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2.4.1 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就是分析者对财务风险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组织管理等各种风险综合评述后得出总体的结论。分析清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预估其可能造成的相应损失,以此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标准化调查和特尔菲法。[9]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杠杆分析,标准离差分析和层次分析。
2.4.2 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经营乃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
2、规避法,风险规避是指在企业财务风险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对于既存在的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采取不承担风险或放弃已经承担的风险,来规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实施风险规避策略可以通过彻底避免、中途放弃或改变条件三种方法进行风险规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规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其他一种或几种新的风险。尽管这种策略具有很多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3、转移法。在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想要完全规避或预防各种风险,不是做不到就是资金有限或代价太高。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财务风险转嫁出去。风险转嫁是指企业把有风险的财务活动通过保险、转让等方式转嫁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方法。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
第三章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风险分析
3.1 公司情况简介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由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6月)作为发起人而募集设立。1993年9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深圳能源,股票代码:000027,是全国电力行业第一家在深圳上市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也是深圳市第一家上市的公用事业股份公司。
2013年12月20日,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和资产,实现了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整体上市,开创了国内电力公司整体上市的先河,公司的资产规模、竞争实力得到大幅提升。2014年4月7日,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经营范围是各种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购销;投资和经营与能源相关的原材料的开发和运输、港口、码头和仓储工业等;投资和经营与能源相配套的地产、房产业和租赁等产业;投资和经营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高科技产业;经营和进出口本公司能源项目所需的成套设备、配套设备、机具和交通工具等;各种能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经营,以及与能源工程相关的人员培训、咨询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务;环保技术的开发、转让和服务;物业管理、自有物业租赁;在合法取得的地块上从事单项房地产开发经营;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其他业务。
3.2 具体数据分析
3.2.1 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综合指标。下面主要从偿债能力指标和运营能力指标方面对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1)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2)
表3.1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财务指标(单位均为%)
序列 | 指标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国际标准值 |
1 | 流动比率 | 76.67 | 63.24 | 62.76 | 79.39 | 100-200 |
2 | 速动比率 | 53.68 | 36.03 | 38.08 | 52.96 | 100 |
3 | 资产负债率 | 82.45 | 79.07 | 80.31 | 82.20 | 低于60 |
公司的流动比率在62.76%—79.39%之间。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而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却比国际标准值相差甚远。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将来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获利。
公司速动比率在36.03%—53.68%之间。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而公司的速动比率比国际速动比率低近50%,所以,如果企业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就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
公司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在79.07%—82.45%之间。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也并非说该指标对谁都是越小越好。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却比国际通常指标高出2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很重,资金实力不强。如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将陷入严重的财务问题中。
2、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反映运营能力的指标和计算公式如下:
(1)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3,3)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2)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3,4)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3)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5)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4)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3,6)
其中: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5)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3,7)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表3.2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债偿能力指标(单位为%)
序号 | 指标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1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210.99 | 208.16 | 229.06 | 253.29 |
2 | 存货周转率 | 175.14 | 121.63 | 168.98 | 1.15 |
3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62.03 | 57.27 | 81.00 | 87.16 |
4 | 固定资产周转率 | 136. | 112.13 | 88.11 | 60.15 |
5 | 总资产周转率 | 70.87 | 31.79 | 30.92 | 28.87 |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1年—2014年度呈增长趋势,说明公司在不断地努力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和速度。
公司存货周转率在2011年—2012年出现迅速下降趋势,公司可能造成了商品呆滞或是积压后果。但公司经过2012年—2014年度对库存的合理管理,存货周转率开始不断上升。
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在这几年里有所上升,说明企业开始重视流动资产的利用率。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运营能力不强。而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这几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随之下降。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也在不断下降,说明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越来越低。
3.2.2综合指标分析
201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如下:
2011年度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0.6097(1)
第一次替代:0.3483*0.4093*5.=0.8397(2)
第二次替代:0.3483*0.34*5.=0.7476(3)
第三次替代:0.3483*0.34*4.95=0.6283(4)
(2)-(1)=0.8397-0.6097=0.23
分析:从第一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上升是受到营业净利率上升的影响,而营业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经过对公司2011年净利润(87,577,747元)和2012年净利润(92,034,823.93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346,287,8元)和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261,238.56元) 的比较,可以看出2012年营业净利率的上升是因为2012年的净利润上升了,并且主营业务收入比2011年减少了,说明企业2012年在成本方面控制的比较好。
(3)-(2)=0.7476-0.8397=-0.0921
分析:从第二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受到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影响,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从第一次替代分析中可知公司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了,公司的平均资产(2011年平均资产= 846,001,282元;2012年平均资产=725,198,769.8元)也减少了。说明2012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速度快于平均资产的下降速度。公司应该针对企业自身情况进一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作出合理的2013年的工作计划。
(4)-(3)=0.6283-0.7476=-0.1193
分析:从第三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受到权益乘数下降的影响,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而企业权益乘数之所以下降,是因为企业资产总额(2011年资产总额=879,078,876.86;2012年资产总额=783,420,526.03)减少了10.88%,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无形资产减少。与2011年相比,公司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减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收回应收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公司经营情况引起的。而公司货币资金减少将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公司有必要合理分析货币减少的原因,进而作出好的决策。并且企业所有者权益(2011年所有者权益 =149,203,009.45;2012年所有者权益 =158,111,145.82)较2011年有所增长,其中,2011年股本为218,340,000元,2012年股本为235,0,000元。说明企业为筹集资本采取了发行股票的方式。
2013年度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如下:
2012年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0.6283(1)
第一次替代:0.3301*0.34*4.95=0.5954(2)
第二次替代:0.3301*0.3092*4.95=0.5052(3)
第三次替代:0.3301*0.3092*5.08=0.5185(4)
(2)-(1)=0.5954-0.6283=-0.0331
分析:从第一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下降是受到营业净利率下降的影响。经过对公司2012年净利润(92,034,823.93元)和2013年净利润(113,445,490.2元)、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261,238.56元)和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343,658,714.59元)的比较,可以看出2013年净利润增加了,主营业务收入也增加了,所以,造成公司营业净利率下降的原因是公司的净利润上升幅度小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得出公司成本增加(2012年为:177,452,935.43元;2013年为:227,535,371.44),说明公司的成本增加是导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3)-(2)=0.5052-0.5954=-0.0902
分析:从第二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受到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影响,从第一次替代分析中可知公司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公司的平均资产(2012年平均资产=725,198,769.8元;2013年平均资产= 1,111,532,580元;)也有所增加。说明影响2013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速度慢于平均资产增加的速度。
(4)-(3)=0.5185-0.5052=0.0133
分析:从第三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上升,是因为受到权益乘数上升的影响,而企业权益乘数之所以上升,是因为企业资产总额(2012年资产总额=783,420,526.03;2013年资产总额=1,226,506,866.37;)增加56.56%,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引起的变化。企业所有者权益(2012年所有者权益 =158,111,145.82;2013年所有者权益 =241,474,867.84)较2012年增长52.72%,主要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增加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公司2013年资产总额上升幅度大于所有者权益上升幅度,最终影响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2014年度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如下:
2013年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0.5185(1)
第一次替代:0.0775*0.3092*5.08=0.1217(2)
第二次替代:0.0775*0.2887*5.08=0.1137(3)
第三次替代:0.0775*0.2887*5.6174=0.1256(4)
(2)-(1)=0.1217-0.5185=-0.3968
分析:从第一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下降是受到营业净利率下降的影响。经过对公司2013年净利润(113,445,490.2元)和2014年净利润(30,695,853.74元)、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343,658,714.59元)和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396,257,5.36元)的比较,可以看出2014年净利润下降了72.94%,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15.31%。而企业的成本总额2013年为227,535,371.44、2014年成本总额为3,262,601.67,成本总额在2014年增长60.09%。经过分析得出企业2014年净利润的下降是成本总额增加引起的。
(3)-(2)=0.1137-0.1217=-0.008
分析:从第二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受到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影响,从第一次替代分析中可知公司20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5.31%,公司的平均资产(2013年平均资产= 1,111,532,580元;2014年平均资产=1,372,497,465元)增加23.48%。说明影响2014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速度慢于平均资产增加的速度。
(4)-(3)=0.1256-0.1137=0.0119
分析:从第三次替代中可以看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所以有所上升,是因为受到权益乘数增加的影响,而企业权益乘数之所以增加了,是因为企业资产总额(2013年资产总额=1,226,506,866.37元;2014年资产总额=1,518,488,062.78元)增加23.81%,而企业所有者权益(2013年所有者权益 =241,474,867.84元;2014年所有者权益 =270,317,186.96元)增加11.94%。分析得出造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增加的原因是公司2014年资产总额上升幅度大于所有者权益上升幅度,但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仅为0.119,因此,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乐观。
3.3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下:
1.通过对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我们得出公司的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债务负担很重,资金实力不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弱。如不及时对这些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企业有可能在将来陷入财务困境中。
2.通过对公司运营能力指标分析,我们得出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基本呈上升趋势,是公司加强管理的结果;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公司的固定资产和资产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3.从公司综合能力指标分析中,我们得出公司在2012年-2014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从62.82%下降到12.56%,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因素有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第四章 深圳能源有限公司风险的成因分析
4.1 企业风险的内部原因分析
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过程来看,盲目投资扩张、缺乏慎重的收购兼并,违规经营、管理滞后、用人失当、生产要素紧缺、企业内部矛盾、资金紧张、巨债压身、现金流或供应链断裂等等,都会让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10]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很浅薄,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等到风险发生了再采取措施,就难免会于事无补管理层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1]。
2.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故意误解等现象;内部控制发挥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
3.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理,并且财务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普遍。
4.能源企业人才的素质问题
人才管理是另外一个潜在的风险。人才的流失会带来现场管理失位、技术外泄、产生新的竞争等诸多不利因素,对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通过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加强制度化、透明化,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考核激励体系,将规避风险的发生。[3]
4.2 企业风险的外部原因分析
从外部环境上看,政局的动荡、金融风暴的席卷、国际汇率的变化、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发生、突发事故的袭击、国家领导人的更替、 国家经济的调整、对异国合同和法律的误读等等,都会产生诸多风险;
1.国家新能源的导向[12]
随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质疑。特别是由于我国在风能、电电、太阳能方面存在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意竞争,效益差等问题,使得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或许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的导向,直接对能源行业造成性风险。
2.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能源企业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必须遵循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资金、信贷风险
第二代生物燃料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度高,产业投资高;同时行业技术进步快,行业内企业必须保持对技术研究的高额投入。[13]由于目前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技术尚不成熟,加上我国货币趋紧,资金问题将逐步体现出来。据目前的国内汽油价格,在一定阶段内还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能力,加上新产品开发的巨大资金需求,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或融资能力。
4.突发性事件影响
最近国内外的突发事件很多,类似日本核泄漏、哈药总厂的环保问题等,都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源和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生产安全和环保的风险,这些都是国家监管的重点。自然灾害或者是设备隐患、人为失误等等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5.行业及技术垄断的风险
能源的推广使用对替代石油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效果,未来的生物化工发展对化石资源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所以能源行业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国内目前生产燃料乙醇除了天冠集团以外,都被中粮和中石油等大型垄断企业收购;大规模的垄断不利于行业的有效竞争,可能会影响到技术进步和市场化运作。
第五章 深圳能源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5.1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公司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14]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严格控制企业的偿债能力等各项指标,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对于已出现的偿债能力较低问题,企业可以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适度负债。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比重,保持最佳的负债效益,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对以前已有应收账款,工作人员应及时催款收回。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应选用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不能只顾销售数量而将赊欠抛到脑后。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机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15]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2企业财务风险对策分析
1.筹资风险控制对策
筹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容之一,因而在企业中,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和规避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风险作为企业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人们既不可能消灭它,也不可能完全逃避它。企业在筹资风险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符合
企业所筹资金必须充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但也不应过多。在核定资金需要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且要注意产品的销售趋势,防止因盲目筹资而造成资金积压。
(2)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筹资必须先确定投向,即先确定资金需求量及投资效果,然后才能选择筹资的渠道与方式。例如,企业要把资金用于流动资产,就不宜采用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筹资,企业要把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就不能选择短期银行借款来筹资。
(3)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
企业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筹资结构是指不同来源的资金比例以及负债长短的构成。当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比较大,进行运营的那部分固定资产吸收流动资产较多时,就不应过多地搞债务性筹资。反之,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比较小时,可以多搞些债务筹资。
在制定筹资风险控制对策时,具体的方法如下:
(1)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
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不断变化的,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生产和经营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
(2)安排最佳的筹资结构
企业筹集资金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有高有低,因此,就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筹资方式,从而安排最佳的筹资结构,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风险。同时,企业最佳的筹资结构是在负债到期日与企业适量的现金流入相配合,如果企业能根据其现金流入量的时间和流入量的规模妥善安排偿债,使长、短期负债配合合理,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增强,偿债信誉将增加。
(3)选择合理的筹资期限
企业融资按期限来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这样,流动负债的比例将会大些;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等,长期负债的比例就会大些。
(4)把握有利的筹资时机
对于由利率变动产生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筹资较为有利。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减少投资。当利率处于有低想搞过渡时期,应当筹集长期资金为主,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必须筹集的资金可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5)制定有效的筹资方案
当企业完成了筹资规模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期限的选择和筹资时机的把握等工作,就可将这四者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宜的筹资方案。
(6)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筹集到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用于投资。为进一步减少投资风险,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适时调整其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就要进行有关项目的投资活动。如何规避在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是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中所不可忽视的。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对策
资金回收风风险是由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和结算资金向货币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资金回收风险控制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加强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过程的控制。首先企业要做好科学的市场调查,对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成本,利润做到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其次,对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和售后的一系列服务型工作要给予顾客保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二,加强资金结算向货币转换过程的控制。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首先加强事前预防工作,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调查,确保客户是否能进行赊账,其次进行签订合法的法律合同,防止出现少数客户的赖账行为。[16]其次,财务本门应该加强对赊账客户的管理监督,建立一个专门的赊账客户档案,记载赊账客户的赊账资料和信息。最后,对不同时期的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款方式,建立问责制度和奖励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为企业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4.收益风险分配风险控制对策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营利,必不可缺的要面临利润的分配的问题,如果分配的不平衡,不科学会影响企业的形象,损失投资客户,资金的闲置,从而带来财务风险。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决:
第一,法律因素。严格的遵照国家统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采取积累优先原则,必须尊重市场竞争规律的要求,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前,在遵照法律因素之外还要通过董事会的的决定,最后才能确定分配利润的合理性
第二,公司因素。要充分的考虑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在企业发展和营利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平衡职工和经营者的利益分配是决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加强激励的建立确保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要加强意识的培养,让员工真正的做到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自觉的维护公司的利益。
第三,公平元素。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企业的每个投资者。企业在利润分配要遵循“三公”原则,保证企业利润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六章 结束语
本文通过参考借鉴国内外有关风险控制管理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了有关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理论知识,将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类型、分析控制的方法,与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具体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相结合,通过财务分析和综合指标分析的方法对该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做了初步的评估和分析,对该公司的风险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关于能源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市场环境、竞争、经营风险、国家相关的法规等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再根据分析得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指标数据,得出了该公司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的原因所在。最后针对不同类型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使企业财务风险能够及时有效地受到预防和控制,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的局限性首先在于,由于本人的相关理论、实践知识还比较欠缺,所以在论文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使得论文在整体内容和结构上还有待提升;其次是论文需要与实际企业相结合,而文中选中的深圳能源有限公司的行业我也无从了解,只能通过该公司发布的数据和报告来进行分析,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和详细,无法接触到很有价值的资料,因此使得论文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致谢
在这即将离别校园的最后几个月里,撰写毕业论文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份工作,也是母校交给我们的最后一份任务,完成了我们便要离开温暖活力的校园,踏上我们自己的前途之路。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魏老师,感谢他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在论文定题、论文的书写阶段指导我的论文。刚开始定题的时候因为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通过与魏老师的沟通他体谅了我的难处,更换成了现在这个较为容易实现的课题,我心里十分感动。后来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遇到有困难和不太容易选择的情况,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留言信息,魏老师都能够及时的回复并给予准确的意见,让我能够更好地往下进行。其次,还要感谢我的几个好友和同学,是他们和我交流意见和方法,我们互相沟通进展情况、交换信息。在我论文完成有难处而心情烦闷的时候,他们安慰我让我宽心,告诉我不要着急一步步慢慢来,有了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论文的写作。
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心里真是有万分的不舍,也有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不过我不会却步,我会一直勇敢的努力奋斗,和大家一起开始自己新的阶段的充满拼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雅丽. 浅谈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J]. 中国外资,2011,12:95.
[2]刘艳琼,沈永平,陈英武.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A].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04:12.
[3]顾弘宇.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 甘肃科技,2011,17:134-135+146.
[4]李忠普. 浅析财务风险管理[J]. 理论界,2006,S2:136-137.
[5]丁友刚,胡兴国.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 会计研究,2007,12:51-54.
[6]高楠.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
[7]冯艳.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8]张田田.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9] 曹慧婷.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 企业导报. 2010(01)
[10]刘钺,杜风光. 生物能源企业的风险管理[J]. 酿酒科技,2011,10:124-126.
[11]陈静. 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36.
[12]张世林. 能源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07.
[13]裴玉. 新能源企业财务战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210-212.
[14]徐谈斌.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以能源企业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3,18:71-72.
[15]李辉. 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持续防范[J]. 财经界(学术版),2012,05:230.
[16]黄爱斌. 浅述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2010,03:81-82.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