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届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09-29 04:55:30 责编:小OO
文档
2023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        ”,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何陋轩记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③上国:指京城。④莳:栽种。  ⑤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⑥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 ⑦信:通“伸”,伸张。 ⑧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5.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    (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B.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也忘了自己是住在边远山区。

C.于是人们来到我的轩中,好像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观赏,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D.于是到我轩中的人们,好像看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景象,而我们都忘了是住在边远山区。

9.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 丙文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以下具体原因:(1)               ;(2)             ;(3)                 。(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处于           的人生境遇,但都抱有      的人生态度。(10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5分)

玉石之路

孔德懿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其起源来说,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华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独具魅力。“石之美者为玉”,是华夏先民对玉石的最基础认知。在石器时代,先民发现了玉石这种特殊的材质。玉石的颜色比普通石头漂亮,色泽温润,硬度高于一般石材,具有韧性,不易断裂。特别是大部分玉石具有与天类似的颜色,如青玉、白玉等。因此,玉石在先民的想象中一开始就和天有联系,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占据了显著位置。 据《淮南子》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五色石”就是玉石。先民认为,玉石具有修补苍天的神奇功能。

③玉与石逐渐分化后,华夏先民开始将天然玉石加工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以满足日常生活、原始审美的需要。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玉器在华夏大地上大量涌现。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玉器时代”,作为连接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的一个完整时代,时间跨度长达4000年左右。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从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都出土了大量各类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

④“玉器时代”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社会阶级开始出现,成组的玉器出土于大墓中。与之相伴,还出现了更大的人群聚落,意味着城市初现规模,同时出现了青铜冶炼技术,产生了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

⑤特别重要的是,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还存在“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的玉文化传播,以及以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玉石资源“西玉东输”等现象。这些“玉石之路”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版图。

⑥新石器时代末期,巫觋①集团通过对神权的垄断,逐渐掌握了部族社会的政权、军权,大巫与王的身份合二为一。王权开始崛起,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华夏大地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这一时期,玉器逐渐演变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可以说,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

⑦1936年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良渚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形成独具特色的用玉。他们以玉琮、玉钺和玉璧代表神权、军权和王权。良渚文化中的部落首领,头戴大巫的标志玉冠饰,身挂玉管玉珠串,臂戴玉镯,彰显通神能力。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分等级,反映了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

⑧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玉器作为国家祭祀等重要政治活动中的“礼器”,历代统治者都视玉为“国之重器”。文献中也多次记载了王朝最高统治者与玉有关的事件。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玉器的归属是一个重大问题,《史记》也进行了专门记载。

⑨总之,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政治、礼仪、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够和玉器相比。玉文化经久不衰,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而且随着中华文明长河的延伸,其生命力会越来越旺盛。

[注释]①巫觋:巫师。

10.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1.阅读全文,请把玉的功用历经的几个阶段填写完整。(4分)

(1)修补苍天→(2)作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3)     → (4)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对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兴隆洼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都有祭神、标识身份的作用。

C.玉器和其他古器物一样,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D.《史记》专门记载玉器的归属问题,说明玉器在当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

13.文章第⑦段和第⑧段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20分)

邮局,邮局!

肖复兴

①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

②我第一次走进邮局,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我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少年文艺》。没多久,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风雪弥漫的内蒙古修铁路的姐姐,按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拿着汇款单,到邮局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为有《少年文艺》上那些故事;有姐姐的身影。

③除了给姐姐写信,我第一次给别人写信是高一的时候,给一位在别的学校读书的笔友。整整三年,几乎一周收发一次。每一次,在教室里写好信,到邮局买个信封,一张4分钱的邮票,把信也把少年懵懂的心事,一并放进邮筒里。然后,愣愣地望着邮箱,仿佛投进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只鸟,生怕它张开翅膀从邮箱里飞出来,飞跑。静静的邮局里,洒满黄昏的金光,让我觉得那么美好,充满一个少年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④上山下乡高潮到来,我去的是北大荒。那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夏天,荒草萋萋;冬天,白雪皑皑。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永远刻在记忆里的那一次是给母亲寄钱。这年,父亲突然病逝,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人。我莫名地担心,于是跑到邮局,给母亲寄去30元,又写了一封信,尽管母亲不识字,但我相信母亲会找人念给她听。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很长一段时间,走进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因为那里有我要寄出的或收到的信件,那些信件无一不是家信和朋友们的信件,即便不是“烽火连三月”,一样的“家书抵万金”。

⑤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写文章之后,总会有信件、稿费往来,也就常去邮局,和家那里的邮局工作人员都熟,他们中大多是年轻姑娘。有一次,到邮局取稿费,柜台里坐着个小姑娘,等她办理手续时,我顺手抄来柜台上的几张纸,隔着柜台,画了张她的速写像。取完钱,小姑娘忽然对我说:“看过您好多文章,上中学时还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您的文章”。受到表扬很受用,把那张速写送给了她。她接过画笑着说:“看见刚才您在画我呢!”她的样子让我感到亲切。

⑥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邮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几年网络发达了,不用常去邮局了。

⑦一天黄昏,一个女子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她又立刻掉头,骑到我的身边,停下车,问道:“您就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没有认出她来。她高兴地说:“看着觉得像您!有小二十年没见您了,那时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书寄信。”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她还是个年轻姑娘呢!她告诉我她已经退休了。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我们站在街头聊了好一会儿。茫茫人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如水横竖相通。

⑧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是邮局连接起天南地北,是邮局守护着尘封的记忆,是邮局淬炼出尘世间的人情味儿。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一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⑨邮局!邮局!

14.阅读第②—⑤段,完成表格。(8分) 

人生阶段生活片段或经历情感体验
少年 每月去邮局取姐姐寄来贴补家用的汇款,并买一本《少年文艺》。(1)                 

(2)                           

感受同龄人之间的友情,充满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青年

 

在北大荒,父亲突然病逝,在大雪纷飞的一天,跑去邮局给母亲寄信并汇款。(3)               

回京后

 

(4)                        

体验普通人之间交往时的轻松、亲切、愉悦。
15.阅读第④段画线句,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一条批注。(3分)

                                                                         

16.以下对于第⑦段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⑦段主要叙述了“我”在街上偶遇一位多年前相识的邮局工作人员的经过。

B.“聊了好一会儿”表明我们都珍藏着对“邮局”的美好回忆,珍惜那段岁月。

C.“落日熔金”给“我”和那位退休女职工的相遇营造了诗意、温馨的氛围。

D.这段场景的叙述描写主要为了表达“我”对生命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之情。

17.本文的标题和结尾同中有异,请联系全文说说其妙处。(6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根据要求,完成第18—23题。(20分) 

围绕“培养科学精神,厚植人文情怀”的主题,XX 中学文学社就《昆虫记》和《朝花夕拾》开展阅读活动。活动内容分为三个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一)读“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18.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法布尔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他笔下的昆虫充满生命的活力。

C.法布尔用文学语言展现昆虫世界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情趣盎然。

19.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围绕“培养科学精神”的活动主题,结合阅读全书的感受,谈谈你对“有益”的理解。(60 字左右)(5分)

(二)读“使我时时反顾”的书(《朝花夕拾》序言)

20.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21.《朝花夕拾》中,一个人物形象——“我”贯穿全书。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他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4分)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的“我”。

乙:《父亲的病》中有            的“我”。

丙:《藤野先生》中有             的“我”。

(三)经典是“重读如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卡尔维诺语)

22.文学社准备发函邀请专家作为嘉宾参加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下列对邀请函的写作要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要体现对对方的尊敬,根据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

B.应在邀请函中写明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情况。

C.如请对方发言,应在邀请函中说明以便对方做准备。

D.用语要热情洋溢,用真情打动对方前来参加活动。

23.启动仪式中,文学社请你为同学们做《昆虫记》《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3分)

亲爱的同学们:

重读《昆虫记》《朝花夕拾》两部经典,我感受到了蕴藏在两部名著中的深厚的人文情怀。《朝花夕拾》中有对别样人生的追求、对爱国者的悼念、对弱小者的同情等,让我们感受到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灵魂。法布尔的《昆虫记》也同样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它                                                       。(请用恰当的复句表述)名著阅读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相信在阅读之旅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感悟。

四、写作(60分)

24.请以“取舍之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练习卷语文学科答案

1-3 略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2分)刘禹锡  6.(4分)博学的人   认为

7.(3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8.(3分)B

9.(10分)惟吾德馨(1分) (1)龙场百姓的热情相助(2分)  (2)居室外环境清雅,居室内的陈设适合读书讲学(2分)  (3)来往客人都是文人雅士(2分) 被贬谪(1分)  豁达积极(2分)(写安贫乐道给1分)

10.(3分)通过玉文化的传播,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一个地域联系了起来,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传播的疆域。

11.(4分)(3)用于祭祀或与天神沟通 (4)作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

12.(3分)D

13.(5分)第⑦段主要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独特的用玉,反映出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1分)第⑧段主要说明在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夏商周时期,玉器被视为“国之重器”。(1分)这和第⑥段的说明中心,即玉是“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向一体化王朝文明”这一历史演进的“见证者”相一致。也和第⑨段的段首句形成照应。(3分)

14.(8分)(1)感受亲情温暖,充满对文学的渴望、期待。(2)高中三年和笔友互通信件,几乎每周都去邮局给笔友奇信。(3)思念、牵挂母亲,家庭责任感。(3)有一次去邮局取稿费,和年轻的邮局工作人员攀谈,并画了张速写像送给她。

15.(3分)环境描写,写农场场部简陋的布局和艰苦的条件。(1分)通过“几顶”“一个“一间”“一个”等几个数量词,反衬出在荒芜边远的环境中,简陋的邮局对“我们”意义之大:是维系“我们”和外面世界情感联系的唯一桥梁。(2分)

16.(3分)D

17.(6分)共同点: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邮局”成为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加之感叹号的运用,突出“邮局”在“我”人生各个阶段中的重要意义和情感桥梁的作用。(2分)不同点:标题处:逗号,预示着下文将叙述和“邮局”相关的故事,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结尾处:连用两个感叹号,表明“我”在回忆结束时,感恩和怀念的情感升华达到高潮,又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空间。(4分)

18.(3分)C

19.(5分)要点:法布尔为了揭开昆虫世界的奥秘,追踪观察、大胆假设、反复推理、严密求证。这种严谨缜密、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3分)B

21.(4分)示例:对父亲被庸医耽误病情去世而充满愧疚    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

22.(2分)D

23.(3分)示例:不仅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而且还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4.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