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0高考全国II卷理综文综试题分析
2025-09-29 04:55:28 责编:小OO
文档
2020高考全国II卷试题分析

英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李华完成写信使命

2020 年高考全国 II 卷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继续体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在巩固德育坚守智育的基础上,培养家国情怀,加强了对阅读、环保、审美情趣和劳动精神的考查。

从基础性方面讲,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弱化语法。语法填空考查了定冠词、介词、非谓语动词中的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以及过去分词、谓语动词中的一般现在时和主谓一致以及形容词、副词等;短文改错考查了冠词、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并列连词、名词单复数和固定句型等,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没有出现偏难怪题。

从工具性和思想性方面讲,阅读理解部分语篇 A 倡导旅游开阔视野;语篇 B 告诉我们拼图玩具有助于大脑开发;语篇 C 提倡购买合法皮草,倡导环保意识;语篇 D 提倡多去图书馆,培养阅读好习惯。七选五以表情符号和工作地的交流为主题,旨在培养多渠道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形填空讲述了 " 尼可勒 " 用 32 美元的低价淘到价值 5 千万美元保罗 - 高更油画真迹的故事,美从来都不缺乏,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分别以 " 春节 " 和 " 中国功夫 " 为主题,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新变化】

今年的书面表达没有延续书信格式,而替换成了记叙文,打破了人们的猜题定势," 钉子户 " 李华也完成写信使命。书面表达要求介绍上周末农场采摘活动,提倡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总之,今年的试题稳中有变,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辨能力。

文 综

地理

周老师表示,2020 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依然保持了一贯风格,在题型设计、命题思路、信息呈现、问题设问等几个方面与往年基本一致,给人以亲切平和熟悉之感。试题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材料的选取和设问角度上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很有探究性,饱含浓浓的地理味。试题通过创新情境、递进设问,重点考查地理主干知识,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重点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实现了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的作用。

高考试题的材料选择,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生活实际脱节。例如选择题 1-2 小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名设计问题,考查地名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6-8 题更是以咱们甘肃的某绿洲和周边沙漠为素材,考查绿洲和沙漠的温度差异和变化。这些题目都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突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 6 — 8 题围绕考生熟悉的绿洲和沙漠的热力差异展开,重点考查了气温、热量、辐射、蒸发以及热量在大气与地表、绿洲与沙漠中的迁移和转化等气候专题的核心知识。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地理试题立足学科本质,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强调综合思维应用,突出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第 1-2 题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区域分析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往年相比,试题在形式、结构上保持基本稳定,在选材、设问、图像等表达形式以及考查主题、角度和答案设置等方面保持了一贯的特色,没有偏题、怪题,考查了区域、气候和农业、工业、旅游开发影响评价等地理基础主干知识,让每一位经历了疫情大考的考生感到亲切、熟悉,好上手,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平稳中维护考试公平。

政治: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

2020 年全国Ⅱ卷政治试题较之往年基本稳定,整体难度适中,命题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创新,试题力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2020 年全国Ⅱ卷政治试题,选择题 12 道,大题 3 道共 5 问。其中选择题的数量和顺序设置都没有变化,但是第 12 题没有和往年一样考查供求曲线,而是考查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传导类选择题也没有出现,而是考查了图表类选择题。非选择题设问清晰明了,都是一层设问。今年政治高考试题立足主干知识选择热点材料,试题立意凸显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整个试题都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高频考点仍是考查重点,但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点的记忆,而是结合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事件来考查考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选择题涉及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企业经营、对外开放、行政执法权限下沉、精准扶贫、国际关系、思想道德建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规律等知识点。非选择题涉及就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创新意识等知识点。贴合新冠疫情、脱贫攻坚战、民法典编纂等大的时代背景,通过试题深化学生对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理解。全国Ⅱ卷经济生活主观题以新冠疫情背景下促就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内心增强对中国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全国Ⅱ卷政治生活主观题围绕民法典编纂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哲学和文化主观题聚焦青年人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突出关键能力、人文精神与素养的考查

2020 年全国 II 卷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突出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人文精神与素养的考查,试题既是对高中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测,又满足了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试题呈现了以下特点:

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的学习和掌握,激励考生的 " 四个自信 "。如第 30 题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普选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第 41 题以清代和新中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对比,凸显现代制度的优越性及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

试题重视卷面整体风貌的积极性正面性,传递真善美的人本理念和奋斗进取、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如第 24 题通过对我国古代传统表演项目角抵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描述,呈现了秦汉时期昂扬向上的风貌和整个社会开放包容的心态;第 46 题材料取自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反战和平运动状况,引导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第 47 题通过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事迹,激发考生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理 综

生物:" 稳中有变、凸显能力 "

" 稳中有变、凸显能力 " 是今年生物试题的突出特征。试题不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核心学科素养。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融入新冠疫情作为素材考查。如第 1 题,将均能引发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在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促使学生加强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加深了对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体现应用性。精选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加强考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如第 38 题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的实际案例,分析单一树种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剖解施用有机肥的优点和作用,考查利用生物法回收污水中重金属实验方案的设计,凸显了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染的优势。健康与疾病历来是生物学常考的问题,今年也不例外。如第 31 题,以人剧烈奔跑时机体生理变化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变化,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维持血糖浓度稳定的调节方式,和大量出汗后补充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方式,引导考生思考锻炼身体的科学性。

化学: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2020 年全国卷 2 理综化学试题以 " 稳 " 字当头,保持了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重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化学思维品质与化学核心素养,较好的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性功能与育人功能。

试题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强调学科素养。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化学主干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陌生情景下化学问题的变通能力了进行深入考查,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较好的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紧跟学科前沿,突出学科素养导向,设计新颖,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保护等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联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考查真实和有用的化学,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凸显了综合性和应用性。

物理:对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明显导向作用

今年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严格以《2019 年物理考试大纲》为命题指导,试题设计既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又注重对各种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全面考查,对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明显导向作用。本套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易、中、难比例适中,有利于各级各类高校选拔所需的人才。具体来说这套物理试题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比如第 25 题,这道题从本质上讲属于多研究对象、多运动过程的动力学问题,与师大附中最后一次周考的练习题完全相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十分精准。只要学生仔细进行运动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并能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两个运动阶段,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列方程,最后联立方程认真求解,就能拿到满分。比如,第 22 题力学实验题要求学生写出一条测量的加速度实验值和理论值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学生实验误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第 24 题要求学生根据粒子射出位置,分析粒子的受力方向,从而说明磁场的方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1 题通过设置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的情境,要求学生分析圆环内到圆心距离相等的四点的电场强度、电势的关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矢量叠加原理及对称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亮点就是增加紧密联系科技发展、体育运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境,突出情境的时代性,强调情境与考查内容的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第 16 题以摩托车越野赛为情境,通过设计摩托车掉进坑内和恰好越过坑内两种不同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7 题以 CT 扫描机中 X 射线产生部分为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理解。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