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2025-09-29 04:54:16 责编:小OO
文档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3期

        摘 要: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善了交通可达性,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加快了要素流动,改变了经济空间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的经济效应机制、区域经济及城镇、城市群发展等角度出发,梳理现有学术观点,分析不同观点的分歧,探讨高铁对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城市群;城镇;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2019)03-0199-02

        十九大提出“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高铁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高铁迎来了机遇期。2017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2/3,成为“高铁大国”。高铁提高了经济效率,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高铁的经济效应,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高铁的经济效应机制分析

        1.1 高铁改善交通可达性

        从宏观层面看,高铁提高全国可达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也有助于提高交通可达性,但作用小于高铁。[1]从中观层面看,高铁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2],但不同地区可达性的改善程度具有空间不均匀特点,有些区域可达性差异趋于弱化[3],而有些区域可达性分化趋势加剧[4]。

        1.2 高铁带动产业发展

        在市场潜力方面,高铁对制造业市场潜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批发零售业,最小的为金融业。[5]在产业聚集方面,一种观点认为高铁使制造业、交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空间分布更加极化,使金融业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6];另一种观点认为,高铁降低城市间经济联系成本,促进要素流动,提高服务业就业密度,从而促进服务业集聚[7];还有观点认为,高铁提高市场潜力,促进制造业集聚,但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弱于非中心城市[8]。高铁对制造业、服务业的分布是集聚抑或分散,不同研究存在分歧。

        1.3 高铁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铁对站点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作用于非区域中心城市,例如高铁开通对西部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显著高于中东部城市。[8]铁路提速提高沿途企业的技术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9],对非国有控股、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10]。

        1.4 高铁加快要素流动

        高铁压缩时间距离[11],促进人才资源流动,提高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其中对高管人群和出差频率高的非国有企业高级人才的流动影响较大。[12]高铁开通吸引周边经济活动,使得沿线城市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相比其他部门就业增长较快。[13]

        2 高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1 高铁与区域经济发展

        Ahlfeldt(2018)研究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高铁开通六年后沿线地区GDP平均增长8.5%。[14]高铁带动城市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5]翟炜(2018)发现区域交通设施对京津冀各城市市场一体化有正面影响,但对于特大城市具有负面影响;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给其他城市带来正向溢出效应,且大城市更加明显。[16]由于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可以借此条件发展面向区域的总部经济[17]。

        2.2 高铁与区域经济差距

        高铁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距离、时间等制约。一种观点认为高铁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表现为东中部中心城市网络区位优势增强,而西部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高铁覆盖率与城市行政等级成正比,虽然中小城市也有受益,但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之前未开通铁路而直接纳入高铁网络的城市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城市较少。[18]另一种观点认为高铁一定程度上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19]、城市间收入差距,这种作用在中长距离上更明显。[20]还有观点认为高铁存在时间效应[21],这种效应使区域经济差距先递增再递减[22]。

        3 高铁与城镇、城市群发展

        高铁吸引更多人迁移到城市,有利于城镇化发展。[23]游士兵等(2018)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中型城市GDP增长发挥促进作用。[24]高铁对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促使人口流向经济中等发达城市,促进区域城市化协调发展。[25]位于高铁网络枢纽地位的城市,无论站点设在城市中心或边缘,其在区域中的位次均会提高。[26]还有研究从区域、城市和站点互动视角探讨高铁站点对城市空间的作用。[27]

        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16]城市群要素密集,单位面积经济产值较大,对快速交通需求较高,因此中心城市密度较高的城市群对高铁的需求较大。反过来,城市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对高票价有更强的支付能力,且经济因素是高铁客流生成的根本原因,因此高铁更适合在经济发达城市地区修建。[28]

        4 文献述评

        上述成果丰富了高铁的研究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高铁提高城市,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生产率,增加沿线城市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业量。提高全国和城市交通可达性,但对区域的影响呈现不均衡性。高铁对制造业、服务业分布的影响是集聚或者分散存在分歧。高铁提高城鎮化水平,促进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否扩大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存在分歧。因此,高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等诸因素有关,没有适用一切的结论。此外,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时滞性,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刘莉文,张明.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影响[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4):76-81+.

        [2] 王雨飞,倪鹏飞.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6,02):21-36.

        [3] 梅琳,黄柏石,敖荣军,高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可达性格局及演变[J].经济地理,2018,38(06):62-68.

        [4] 何丹,杨犇.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0):12-1275.

        [5] 蒋华雄,孟晓晨.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产业市场潜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7(11):108-114.

        [6] 邓涛涛,丹,程少勇.高速铁路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J].财经研究,2017,43(07):119-132.

        [7] 李雪松,孙博文.高铁开通促进了地区制造业集聚吗?——基于京广高铁的准自然试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07):81-90.

        [8] 冯山,范红忠,张誉航.高速铁路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06):14-19.

        [9] M. Farhadi.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in OECD countri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2015,74:73-90.

        [10] 施震凯,邵军,浦正宁.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生产率增长:来自铁路大提速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8,41(06):127-151.

        [11] 董艳梅,朱英明.高铁建设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85个城市倾向匹配倍差法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6,38(11):26-44.

        [12] 杜兴强,彭妙薇.高铁开通会促进企业高级人才的流动吗?[J].经济管理,2017,39(12):-107.

        [13] X. Dong.High-Speed Railway and Urban Sectoral Employment in Chin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2018,116(603-621.

        [14] G. M. Ahlfeldt,A. Feddersen.From Periphery to Core: Measuring Agglomeration Effects Using High-Speed Rail[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8,18(2):355-390.

        [15] 欧国立,谢辉.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及其结构绩效分析[J].产经评论,2017,8(04):-73.

        [16] 翟炜,白雪音,石钰,夏静婧.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同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05):72-79.

        [17] 姚毅.高铁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8,01):94-98.

        [18] 王列辉,夏伟,宁越敏.中国高铁城市分布格局非均衡性分析——基于与普通铁路对比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68-78.

        [19] 张恒龙,陈方圆.高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徐兰客运专线的实证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5):91-106.

        [20] 王赟赟,陈宪.高铁通勤成本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群集聚效应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9):95-98.

        [21] 王赟赟,陈宪.城市化、贸易成本与空间分化——来自中国高铁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38(01):86-.

        [22] 卞元超,吳利华,白俊红.高铁开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J].财贸经济,2018,39(06):147-161.

        [23] 鲁万波,贾婧.高速铁路、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等——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2):5-14+2.

        [24] 游士兵,郑良辰.高铁对沿线中型城市的经济拉动效应评估[J].改革,2018,10):150-159.

        [25] 李新光,黄安民,张永起.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基于DID模型对福建省的实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7,04):125-132.

        [26] 殷铭,汤晋.城镇密集地区高铁站点对区域城市格局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一个跨尺度的分析框架[J].现代城市研究,2017,12):46-51+63.

        [27] J. M. Urea, P. Menerault,M. Garmendia.The high-speed rail challenge for big intermediate cities: A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J].Cities,2009,26(5):266-279.

        [28] 蒋海兵,祁毅,李传武.中国城市高速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格局[J].经济地理,2018,38(07):26-3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