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是日更定矣 | 明辨是非 |
B.见余大喜曰 | 喜出望外 |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别具匠心 |
D.余一小舟 | 不遗余力 |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不要说相公您痴 ,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 春日 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游西湖 。
【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这首写景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解答】(1)本题考查多音字字音。判定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搭配和语境来进行。
①“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意思是“无”;读为 mò时,意思是“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 mò。
②“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 yǔ时,意思是“和,跟”;读 yù时,表示参加;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2)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根据句子的含义来判断字词的含义,即词不离句。
A.“是日”中的“是”代词,这;“是非”中的“是”意思是“正确”;
B.两个“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别”辞别,离开;“别具一格”中的“别”,另外的;
D.“余拏一小舟”中的“余”我;“不遗余力”中的“余”,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俱,都;绝:消失。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 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根据对联的特点上联空缺部分和下联“冬夜”要相对应,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等词语,但是,“春”对“冬”,“日”对“夜”比较工稳;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游西湖”、“寄幽思”等都可以。
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答案:
(1)①mò
②yǔ
(2)B。
(3)①大雪下了三天,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等)
游西湖(或“寄幽思”等)
参考译文:钱塘湖春行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