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几点思考
泾川四中 孙定春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让众多老师颇为头痛的事。他们平时自由散漫,不求上进,言行粗鲁,出口成脏,动辄以拳脚解决问题。是班级中的“刺儿头”,是学校中的“小霸王”让那些吃尽苦头的老师感叹:“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后来又从事学生管理,对“问题学生” 的教育和转化付出了很多心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自己工作的感受谈几点看法,以飨读者。
一、 “问题学生”的类型
1、心理偏驳型。中国家庭由传统的多子女逐步转向独生子女后,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家庭中时时受到溺爱,犯错误后往往被无原则的宽恕和纵容,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个性偏激,情绪冲动,蛮不讲理。在校期间无视校纪校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成了班里的另类学生。
2、关爱缺失型。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孩子跟随父母一方生活,或者寄养在祖父母处,学生从小就关爱缺失,性格孤僻,心理忧郁,自尊心脆弱,进取心较差;有些甚至自我封闭,心理阴暗,自暴自弃。心里缺少阳光,看世界必然是灰色的。
3、学习障碍型。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还有些学生因为智力因素,在学习上有较大的障碍。在学校生活中被人看不起,自卑情绪很浓。导致他们缺乏理想,浑浑噩噩混日子,打打闹闹度人生。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俗话说“身正为范”,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过分的放纵和溺爱为子女成长和发展创造了不少“问题”。还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不是冷静客观分析原因,而是轻则骂,重则打。造成子女与家长情感对立,无法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二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日甚一日。另外,在“分数”这根指挥棒下,教师以分数评定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就容易偏差,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免存在体罚或歧视。心理的失衡和自尊心的挫伤使这些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的心理,成为班主任的“绊脚石”。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孩子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感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还有一些学生接受了“一切向钱看”的庸俗哲学,信奉“读书无用论”的歪理邪说,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严重扭曲,心灵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在班主任眼里是“茅坑里的石头”。
当然,问题学生的形成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人探索。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
1、学会热问题冷处理。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遇事不急不躁,心态要平和,有时要学会热问题冷处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针对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在情绪上不能有太过激烈的反应。应该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变成这样的,在你之前不知有多少老师为他伤透了脑筋,你想一下子就改变他几乎是不可能的。每次教育的期望值也不要太高。既然是“问题”学生,其问题必然早已存在,是长期不良的坏习惯培养出来的。他在和老师多年的斗智斗勇中,一天比一天经验丰富,也一天比一天感到其乐无穷,所以不可能每天都是风平浪静,总会隔三岔五地发生一些事来兴风作浪,你如果大事小事动不动就生气找他,有可能正中他下怀,看你生气他觉得是一种刺激。
2、要给问题学生“留面子”。问题学生虽然有种种“问题”,但也有各自的闪光点,对他们要低要求,尽量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缺点。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们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要知道,问题学生别看他问题多,但是还是死要面子的。每当表扬都显得特别兴奋。帮助学生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
3、要给问题学生多一份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想想也挺可怜的,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在家中缺少温情,缺少管教,长期养成了懒散、放任、粗鲁的性格。在学校,如果教师再采取不闻不问、任其自流的态度,那这个孩子无疑会沦为社会残渣,成为社会的累赘。因此对这些孩子,我们要从生活、学习到思想状态都给予关注,让他们产生被重视的感觉。我们得经常不定期的找他们谈话,谈话的地点尽量不在办公室,有时在宿舍,有时在操场上……要选准时机和角度,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怎样去说,都做到心中有数。批评时也尽量不要在教室里批评,发动学生对他们批斗的事也无效,而且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总之,不要让他们有老师在教训他的感觉,鼓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学习信心,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原则。
4、正确对待问题学生的“问题”反复。既然是“问题学生”,那么,他身上的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所以要有学生“问题”反复的思想准备。在“问题”反复时,不能急躁、不能一味的指责。更别说一些使他们或绝望,或逆反对抗的话,否则会前功尽弃,认为老师虚情假意,并不喜欢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里,而破罐子破摔。尽量使这些学生拉长反复的时间,使有效期长一点。
5、教育问题学生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问题学生”的管理都是一个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换位思考,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要不断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每个教师都在追求幸福,都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功的内心体验,学生也是一样。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因为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他们想成为好学生却屡屡碰壁,而又找不到碰壁的原因,找不到出路。于是,有的烦恼不已,有的则破罐子破摔。他们最需要的是指点、指导、帮助,而不是指责、训斥、惩罚。我们如果把“问题学生”当成病人,医生不能抱怨病人生病,即使是生了疑难病症,因为他的天职是治病救人;那么教师就不该指责问题学生有问题,即使是严重的问题,因为促进学生成长是我们的义务。
6、教育问题学生要把握好火候。“问题学生”一般只怕班主任,因为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班主任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是也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比如我们做班主任的对“问题学生”弃之如敝履恨之如仇敌,那么你与“问题学生”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相融或恩断义绝的地步,无论再怎样教育,效果可能不会理想;再如连班主任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已经束手无策放任自由,那么“问题学生”的问题会变本加厉。所以说,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相比较而言,教育“问题学生”男班主任有先天的优势,而女老师则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尤其是年轻的女班主任。诚然,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大道理谁都懂得,但是操作起来又会千差万别,当然效果也就不一样。我想说的是,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角色?如果既能宽容、谅解,又善于抓住“问题学生”的心理弱点;如果男班主任心思细腻一点,也不妨以情感人,从细节入手;女老师说话更注重理性和有思辩色彩而不是情绪化,或许结果就会殊途同归。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泥人也有三分土气。因此,“问题学生”成了诱发批评教育者怒发冲冠的最直接因素。其实,跟“问题学生”谈话得需要讲究一些技巧,该电闪雷鸣时不能大事化小,该和风细雨处不能疾风暴雨。这其间的分寸非常难以把握,因为尽管我们提倡与学生之间展开人格平等地交流,但事实上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教育“问题学生”的契机有时又是稍纵即逝,所以我呼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齐心协力来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为这些另类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