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7年4月学考模拟测试语文卷(附答案)
2025-09-29 04:54:29 责编:小OO
文档
2017年4月学考模拟测试

语文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打夯(hāng)    潜(qiǎn)力      癖(pǐ)好       固执己见(zhí)

B. 旋涡(xuàn)  遒劲(jìng)      倩影(qiàn)    休戚相关(qī)

C. 矿藏(zàng)       匀调(tiáo)         苔藓(xiǎn)          汗流浃背(jiā) 

D. 栖息(qī)    虔诚(qián)    羞怯(qiè)     脍炙人口(ku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许多的哥抱怨,自从专车出现,自己的月收入大幅减少。人们越来越亲睐手机约车,认为其比出租车便宜、叫车更快以及服务更好。

B.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这是势利者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

C. 最悲伤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然而《泪》的发现者却遭到调查,其所在学校也收到因涉嫌违建被强拆的最后通谍。

D. 高考不是唯一,失利也不必哀声叹气,甚至自杀。当不幸来临,我们绝对不是出离愤怒、铤而走险,而是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野田内阁刚刚下台,安倍晋三又粉墨登场,在、等问题上继续制造麻烦,日本“向右转”倾向已非常明显。

B.近年来,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较知名的企业更是门可罗雀,这都是在给文化产业敲警钟。

C.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了国人一直以来的心愿,让国人如释重负,可谓是大快人心,众盼所归。

D.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对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则可以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当初始料未及的。

B.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妈妈一样,愿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D.我在记忆的浅海里穿梭,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5.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进化论已发展成为进化的综合理论,运用各方面的科学成就, 论证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②认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③由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在地理隔离中的生物群体渐次分化,相互间表现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

④综合进化学说,亦称“现代达尔文学说”“现代新达尔文学说”,是生物进化学说的主流。

⑤终于形成变种,由此可能逐渐发展成新种。

⑥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群体遗传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其他分科的成就 而发展起来的。

  A.④②③①⑥⑤    B.③⑤④⑥①②    C.④⑥①②③⑤    D.③⑤④①②⑥

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

C举酒欲饮无管弦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项是                     (       )

①道海安、如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都督诸路军马     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按剑而前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⑦北虽貌敬       ⑧既东封郑    

A.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⑤⑦/②③⑥/④⑧       D.①⑤⑦/②⑧/③⑥/④

8. 下列有关古人的名、字、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B.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

C.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           D.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以为莫己若者      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10.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采用荆轲刺秦王的策略,这才招致了祸患的 到来。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也不再挺直,车轮的滚动让它这样了。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到我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披草而坐                   披:拨开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往、赴

C.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缘:攀缘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望西山,始指异之

C.不知日之入                     D.故为之文以志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作者于众山之游的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后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作者借西山的怪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不群的品格。

C.作者写游览西山所见的景物,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仰视和近观,显示了西山与众山的不同。

D.文章借游西山展现了作者“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14. 下列对晏殊《蝶恋花》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A.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脉脉含愁,兰花默默饮泣,渲染出主人公悲凉、迷离而 又孤寂的心态。

B.“轻寒”,既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C.明月本无情,主人公却偏要怨它。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

D.“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公回想与对方分别的场景,主人公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望着对方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

阅读下面的这篇短文,完成15、16题

文体的创制与新变,总是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学建设的一个突出表征是,文学“为人生”命意的强调和平民化趋势的加浓,传统的文体观必有所变,于表现人生有用、易于为平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就不再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就出现了传统文体观念中“主要样式”(散文、辞赋)与“次要样式”(小说、戏曲)畛域①的打破,乃至促使后者由边缘向中心位移。以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历来被视为毫不足道的“俗”文学上建树最多,便体现了勇决的文体革新精神,而这恰恰相当程度地受制于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

南宋以来,浙江的话本、长篇通俗小说、戏曲、传奇的创作可谓盛极一时,内中不乏流传后世的精粹之作。有学者统计,元、明、清三代最重要的戏曲家、小说家、曲词家几乎都出在浙江,其数量在30位以上,内中包括徐渭、罗贯中、凌濛初、李渔、洪升、俞万春、俞樾这样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在当时稳稳坐定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位置。

受到浙江地域文化传统的浸染,新文学“浙军”在全面拓展新文体建设视野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其中,呼应前贤,改变传统文体观念,执着于新兴文体创作的探索与尝试,恐怕是最突出的。针对小说与戏剧的“邪宗”说,钱玄同与此唱反调,他说,“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并认为“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于是把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做了个空前的颠倒。沈雁冰在新文学开创期接手《小说月报》编务时,即提出“说部、剧本、诗,三者并包”的方针,其目的显然也在于提高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次要样式”的地位。而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在小说和戏曲领域荜路蓝缕的建设者之功,更显出对前贤精神的承续。

[注]:①畛域:边界范围。

(节选自王嘉良《地域人文传统与浙江新文学作家群的建构》)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前贤”与“传统文体观念”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

B.“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C.“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D.“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

1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学建设使得有利于表现人生、容易为平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地位有了提高。

B.以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最终促使小说等“次要样式”由边缘向中心位移。

C.活跃在元、明、清三代文坛的浙江的许多戏曲家、小说家等留下了不少精粹之作。

D.钱玄同的唱反调,沈雁冰提出的“三者并包”的方针都是为了改变传统文体观念。

非选择题部分

2、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即可)

(1)荀子《劝学》中开门见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虞美人》一词中,李煜对故国江山易主、历史更迭发出感慨,并将这种情感寄寓在客观事物“月”这种亘古不变的意象中的句子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              ,                ”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4)辛弃疾《永遇乐·井口北固亭怀古》写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词句是:“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24了牲醴25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选自鲁迅《祝福》)

18.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19.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讽刺,或沉郁悲哀,结合此段文字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20.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只要满怀深情地热爱诸多事物,深情热爱这日子,当下即是天堂。

                                    ——利奥·巴斯卡利亚《开往天堂的9路巴士》

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它是难以到手的。但是,当你安静地坐下时,它却可能降落到你身上。

                                                           ——纳撒尼尔·霍索恩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或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 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600字。

2017年4月语文学考模拟测试卷答案

1-5 DBADC       6-10 DBCCB        11-15 CCCDC       16 B

17

(1)学不可以已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8.这段文字主要写了鲁镇年底“祝福”景象,与小说开头形成呼应,以乐景衬哀景,与文中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19.《祝福》中的语言是沉郁悲哀的。作者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例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乐景不乐,只让人觉得沉郁。

20.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作者对祥林嫂这一类中封建礼教之毒而死的劳动妇女的深深同情,是对她们未来命运的祈祷和祝福。

作文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