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025-09-29 04:54:30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称《摩擦力》
教材分析该节知识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探索过程。

难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能够联系分析日常生活中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能够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判断其方向能判断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4.能借助提供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讨论、回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4.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问题思考和游戏互动等主体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界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素养。

3.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辨证思想。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1.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

2.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处理。

3.分析猜想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

4.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视频PASCO实验系统(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DataStudio软件)、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砝码、毛巾、玻璃板。

教学过程(一)视频展示:身边的摩擦现象

结合视频及预习回顾初中学习的摩擦力概念?

观看视频:1.获得感性认识,陶冶情操。

2.了解生活中的摩擦,产生深入探究兴趣

回忆摩擦力概念并回答。

1.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二)摩擦力概念

投影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概念,分别用动画和实验演示说明“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断方法。

观看动画及演示,思考并交流。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要点,突破理解难点

本节探究重点: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探究静摩擦力大小。

两摞完全相同的书:1、分别在两摞书的上部与底部夹上两本相同的书,让一学生左右两手同时抽出两本书感受哪边比较容易抽出,并猜想可能的原因;2、再在两摞书的同一层(其中一摞中夹放了两张砂纸)夹上相同的书让学生抽出,感觉用力仍不同,猜想可能的原因,分析不出,教师让其拿开上面的书,发现砂纸。

1、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抽书活动,一个用手掌在树上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另一个同学将书抽出,体验有何不同感觉?

2、思考、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并讨论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表述猜想。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从启示性演示实验中总结简单结论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积极表达。

2.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习惯和发现物理规律的敏感性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分析推理能力。

课例研究综述1.使学生了解对物理规律探究的科学流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

2.会根据数据的分析形成结论,培养总结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软件工具等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4.通过适当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就感,达成情感价值目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