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公开课教案
2025-09-29 04:54:36 责编:小OO
文档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公开课教案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中学:严华武

教学目标: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咏月名句的收集和诗歌鉴赏。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这里,一起听一首悠扬的曲调,欣赏中秋的月色,有很多古代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注重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古曲,播放mp3)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我们在学习《浣溪沙》时已经介绍过作者的情况和词的相关知识。

2、写作背景:

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

(序)总结:中秋时,大醉时。 (序:起说明作用。这里是交代写作背景)

补充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三、朗读训练 

1. 播放朗读mp3。

2. 学生跟读。

3. 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

四、理解全文

字音

阕(què)上阕 婵(chán)婵娟   琼(qióng)琼楼  绮(qǐ)绮户

词语注释

分析全文:

我们现在来分析和欣赏全文,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这首词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再加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直接写明月) 

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 “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出了下一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分析:指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笔势淋漓顿挫,表面上是责月问,实际上是怀人。“月圆而人不圆”,“不应有恨”却恨在其中。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

分析: 这一句话是最富哲理的诗句。它从月亮的圆缺的自然规律,说到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难以求全,讲出了一个自然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哲理:客观事物是难以求全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

注释: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分析: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这首词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对月思念亲人,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又战胜了消极的“遁世”思想,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归纳小结 : 

           上片----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片----怀人(抒情)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上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五、布置作业

1. 基础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_  _,下片问__   __,归根结底,是问__  __。表现作者对            。(需要教师提示)

2.背诵并默写本词(课后作业)

3.这首词的基调是抑郁的还是乐观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六、音乐欣赏 (水调歌头)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