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康复医学科医师培训内容
2025-09-29 04:58:20 责编:小OO
文档
康复医学科医师培训内容

    康复医学科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专科。它针对的不仅是疾病本身,更重要的是疾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的改善。康复医学包括 : 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内、儿科康复,慢性疼痛等亚专业,还包括老年康复等亚专业。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 3 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康复医学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训目标 

    通过 3 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受训者掌握本学科常见的伤病和 . 或残疾的预防措施、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相关学科的临床诊疗基础知识,能从事本专科临床康复的诊治工作,并学会康复医疗组的管理模式。初步了解本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方法。 

二、培训方法 

    第 1 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重点了解并熟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内科等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关临床轮转科室培养的时间安排 : 

轮转科室 

时间(月)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骨科(包括脊髓损伤) 

心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重点糖尿病) 

风湿病科 

总计 

12 
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养 1 年结束,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进入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时间为 2 年。重点培养专业为康复治疗学、临床住院康复(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内、儿科康复等)及康复医学科门诊(包括疼痛等)。 

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的时间安排 : 

专 业 

时间(月) 

物理治疗 

作业和言语治疗 

神经康复 

骨科康复 

内、儿科康复 

康复门诊 

总计 

24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 1 年 

在相关临床科室培训( 12 个月)。 

1. 神经内、外科( 4 个月) 

掌握 : 脑和脊髓损伤神经科常见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临床治疗要点 ; 神经科物理检查 ; 基本掌握神经科常见病 CT 、 MRI 读片、肌电图等神经生理学的报告分析。 

熟悉 : 神经科常用药物 ; 神经疾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神经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 

病 种 

例数(≥)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 TIA 等) 

20 
颅脑外伤 

周围神经病(包括吉兰 - 巴雷综合征等) 

脊髓疾患(包括脊髓损伤,急、慢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 Alzheimer )病(又称老年性痴呆) 

肌电图等神经生理学检查(老师指导下操作和作出报告) 

2. 骨科( 4 个月) 

掌握 : 各部位的骨折、截肢、手外伤、关节置换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脊髓损伤等的临床诊治与处理。 

熟悉 : 骨科物理检查,熟悉常见骨科疾病的 X 线片、 CT 、 MRI 读片。 

了解 : 骨科常见病(骨折、颈椎病、下腰痛、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的处理原则。 

骨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 

病 种 

例数(≥) 

颈椎病 

10 
下腰痛 

10 
骨折(各个部位) 

脊柱损伤 

手外伤 

关节置换术 

截肢 

3. 内科( 4 个月) 

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 

( 1 )心内科 : 高血压病诊治原则、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心律失常的处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诊断,心肺复苏技术。 

( 2 )呼吸内科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3 )内分泌科 : 重点是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 4 )风湿科 : 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内科轮训期间要求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 

病 种 

例数(≥) 

原发性高血压 

10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相关技术操作培训 :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心电图阅读 

心肺复苏技术 

(二)第 2 ~ 3 年康复医学科专科培训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康复医学专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熟悉本专业病历的特点,能完整的收集病史,做好功能检查和测评,书写病历 ; 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原则,并熟悉常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装配的特点、适应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 在本阶段的后期进行临床康复的深入培训,进一步打好临床康复的基础,提高对各类常见伤病、疾患和残疾的康复评定、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康复治疗的能力。本阶段结束时达到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准入的水平。初步掌握本专科临床研究和教学的方法。学会康复医疗组的工作特点。 

1. 康复治疗科( 6 个月) 

康复治疗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 

名 称 

时间(月) 

物理治疗 

作业和言语治疗 

2. 神经康复( 6 个月) 

掌握神经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方法 ; 能够制订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 ; 掌握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神经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 

病 种 

康复例数(≥) 

脑血管病 

20 
周围神经疾患 

颅脑外伤 

1. 骨科康复( 6 个月) 

掌握骨科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慢性疼痛的康复可结合骨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安排进行。 

骨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 

病 种 

康复例数(≥) 

腰椎间盘病变 

10 
颈椎病 

10 
脊髓损伤 

骨折 

手外伤 

周围神经损伤 

截肢 

关节置换术 

4. 内、儿科康复( 3 个月)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方法,能够制订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及治疗方法 ; 掌握儿童脑瘫康复的评定、康复计划制订的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 

内、儿科康复专科技能训练的安排 : 

病 种 

康复例数(≥) 

高血压(不同类型) 

冠心病(不同类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风湿性关节炎 

脑瘫(不同类型) 

注 : 上述轮转时间、顺序、病种等各项指标,各培养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总时间及总例数不能少于规定。 

5. 康复门诊( 3 个月) 

掌握神经科、骨科、内儿科常见疾病的门诊康复评定和治疗 ; 掌握疼痛康复的评定、康复计划制订的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和各种类型疼痛 10 例) ; 掌握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方法(操作 3 例) ; 掌握假肢佩带的原则和方法,能开出假肢、矫形器处方(不同类型 5 例)。 

通过上述康复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受训者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处理,稳定病情以创造强化康复的条件,掌握康复评定方法,制订出完整的康复医疗计划,并能带领整个康复医疗组实施康复处理,达到预定的康复后果。 

(三)课堂学习 

1. 时间 

培养基地每月应为全体受训专科医师开设下列课程 : 

教 学 内 容 

时 间 

病例讨论会 

2 小时 / 次 

文献报告会 

2 小时 / 次 

小讲课 

0.5 小时 

科研讨论会 

科技论文和科技英语写作 

专科医师理论课 

1 小时 / 次 

高级康复医学专业课 

2 小时 

2. 讲课、自学和临床实践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康复医学发展史。 

( 2 )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肺系统、疼痛等的功能评价。 

( 3 )残疾的评定 ; 数据的采集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解释。 

( 4 )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等康复治疗技术。 

( 5 )注射技术、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等。 

( 6 )假肢,矫形器,轮椅、移动设备,特殊床和其他辅助设备处方。 

( 7 )神经心理学、一般心理学和职业能力的测试及方法。 

( 8 )康复医疗设备的安全、保养、实际操作。 

( 9 )儿童残疾的康复。 

( 10 )老年残疾的康复。 

( 11 )运动损伤的康复。 

( 12 )残疾的预防。 

( 13 )康复管理。 

(四)较高要求 

( 1 )应对本专业国内、外的近 3 年进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 2 )能指导和带领康复医疗组完成整个康复计划,取得良好的康复后果。 

( 3 )外语应达到撰写专业英文摘要的水平。 

( 4 )能进行医学院本科或相应水平的教学。 

( 5 )能参与本专业相应的科研工作,撰写杂志论文 1 篇。 

( 6 )最终应有以上 5 个方面上级专家的证明文件或考试成绩。 

( 7 )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阅读网上的专业文献资料。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