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正确摆放骨科病人肢体体位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025-09-29 04:58:05 责编:小OO
文档
 

正确摆放骨科病人肢体体位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者:                  年     月     日

项目考核标准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原因扣分得分
护理措施91分1、外固定病人肢体功能位摆放:肩关节保持外展45度,前屈30度,内旋15度;肘关节保持屈曲90度;腕关节保持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髋关节保持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膝关节保持屈曲5-15度;踝关节保持背屈90度。7一项不符扣7分,扣完为止   
2、四肢骨折内固定后或骨折未行外固定的病人摆放的体位建议取休息位:上肢-曲肩90度,屈肘90度,前臂旋前30度;下肢-曲髋屈膝15-20度,髋外展15度。目的是使韧带及肌肉处于放松状态。7   
3、颈椎骨折:屈曲型颈部后仰过伸位,伸直型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肩关节外展大于90度。7   
4、胸腰椎骨折: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屈髋大于90度。7   
5、锁骨骨折:患者取卧位时,注意使用薄枕或不使用枕头,保持肩部的后伸外展,避免骨折移位。患者取坐位或站立时,使用颈腕     固定患肢,避免患侧负重。7   
6、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平卧位时,可适当抬高床头30-45度,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在患肢侧垫—软枕,避免肢体前屈或后伸。7   
7、肱骨干骨折:注意保持患肢的曲肘90度,前臂中立位,掌心贴腹放置。7   
8、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病人,患肢屈肘90度,颈腕吊带固定于胸前;针对屈曲型骨折病人,患肢屈肘40-60度,吊带悬吊于胸前。患者取卧位时,患肢下垫软枕,注意保持患肢的屈曲位置。7   
9、肘部骨折:平卧位时,患肢垫软枕,使患肢略抬高,帮助静脉回流,利于肿胀消退。离床时,用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上肢于胸前。肱骨外髁骨折应保持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掌心向上);肱骨内上髁和髁间骨折等体位应保持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和旋前位(掌心向下)。尺骨鹰嘴和尺骨近端骨折可以固定在屈肘60-70度,前臂中立位;复杂的挠骨小头骨折和挠骨小头移植可固定在屈肘120度,以稳定挠骨头。7   
10、挠尺骨干骨折:在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前提下,卧位时应抬高患肢。可在患肢下垫软枕,或使用床边悬吊带,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水肿消退。站立或坐位时,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旋转中立位,悬吊带或三角巾固定于胸前。7   
11、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卧位时抬高患肢,使用软枕垫高或吊带抬高上肢,利于静脉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坐位或站立位时,使用吊带将上臂悬吊于胸前。7   
12、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发生。7   
13、监测并控制患者足下垂、关节僵硬、跟腱挛缩及肌肉萎缩的发生例次。7   
评价

9分

1、病人肢体体位摆放符合病情需要,病人感觉舒适3一项不符扣3分,扣完为止   
2、病人无因为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压疮。3   
3、能预防或减轻关节畸形、肌肉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3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