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产检+骨盆外测量
2025-09-29 04:58:09 责编:小OO
文档
产检(包括四步手法、听胎心音)+盆腔模型骨盆外测量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步触诊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物品: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

    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四步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前3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形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点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的距离。(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顶点)。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8.5~9.5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骶耻内径(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12.5~13cm。检查者将一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的距离。

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12.5cm,此值减去1.5-2cm代表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10cm(可容6横指)。检查者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代表中骨盆横径。

骶坐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将阴道内的示指置在骶棘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6cm)正常。

(3)阴道检查:孕妇早孕初诊时应双合诊。孕24周-36周做骨盆内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4)肛门指诊:了解骶骨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骶尾关节活动度、出口后矢状径。确定胎先露部是什么,位置高低(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准)。孕足月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位置、质地、消退程度、开大程度、儿头高低位置)。

广州医学院实习生妇产科基本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产前检查)

实习医院: 
实习生姓名: 性别: 学  号:实习专业: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    号:
评   分   标   准满分扣分得分
准  备

(5分)

1、洗手,询问病史

2
2、向病人说明目的,意义,嘱病人排空尿液

2
3、物品准备

1
产 科

检 查

(40分)

1、腹部视诊2
2、腹部触诊,测宫底、宫高、腹围5
3、四步触诊法20
4、胎位判断5
5、听胎心5
6、检查者位置3
骨  盆

外测量

(30分)

1、检查测量器

2
2、髂棘间径

5
3、髂嵴间径

5
4、骶耻外径5
5、坐骨结节间径5
6、耻骨弓角度5
7、检查过程中孕妇体位3
检查后垫单或纸单及器械的处理

2
记录工整,填写完整,推算预产期3
提  问

(20分)

问题1:5
问题2:5
问题3:5
问题4:5
总分:100
主考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