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桃花源记导学案
2025-09-29 04:56:47 责编:小OO
文档
   苏教版 教版    九   年级“乐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标题:桃花源记                      

编写人: 方孝奎   辅备人:                        编写时间: 2017.9.6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用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4、了解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合作,独学群学

【独学群学】

1、“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桃花源记:作者记叙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2、文体知识拓展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帝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3、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一破落官僚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因不满当时士族把持的政权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时即辞官归隐,并作《归去来兮此》以明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清贫生活,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极其在农村的生活情景。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此》、《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4、了解背景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

【自主学习】

1、听读,正音

捕鱼为业(wéi) 夹岸(jiā)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qiānò ) 黄发垂髫(tiáo )  怡然自乐(yí ) 便要还家( yāo )

间隔( jiàn ) 为具言所闻( wèi )此中人语云(yù)不足为外人道也( wèi)

南阳刘子骥(jì )

2、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30分钟,注意句子的停顿,争取在这30分钟内将课文背诵下来。同位或小组内相互检查。

3、根据课文注释,结合手头的资料理解疏通文意。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遇桃花林→

二、展示质疑,释疑点拨

【合作探究】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翻译时注意直译关键的文言词语。

2、将译文、原文进行对照阅读,各小组从下列问题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探究并准备全班展示: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有意寻找还是无意相逢?

 (2)渔人见“山有小口”,为何就敢“从口入”?

 (3)桃花源的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答题提示:a、渔人都讲了些什么?b、桃花源的人生活怎样?)

 (4)读了课文,桃花源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印证。

 (5)渔人回来后,“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缘何没有找到桃花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思考提示:结合课后习题二。)

【展示提升】

1、规定内容展示(即“合作探究”2中的问题探究结果。)

2、自由展示(背诵、默写、解释重点文言词语、回答课后的问题、谈体会、质疑……)

 (说明:教师或全体同学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结果记入该小组的学习档案中,每周一评比。)

三、巩固拓展,盘点收获

1、归纳中心思想。

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2、领会课文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思考讨论:课文描写的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奇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明: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发言。教师在总结时,可作如下启发。

景奇。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

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等。

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

四、当堂检测

(一)快速回答问题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

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解释加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 、具答之 、皆叹惋

7、便扶向路 、诣太守 、遂迷,不复得路

10、欣然规往 、后遂无问津者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翻译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文中那句点明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

6、理解一词多义。

(1)志: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

(2)寻:①寻向所志( ) ②寻病终 ( )

(3)遂: ①遂迷( )②遂与外人间隔( )

(4)舍: ①便舍船。shě( ) ②屋舍俨然。shè( )

(5)为: ①捕鱼为业wéi (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 ) 

(四)归纳古今异义的词语。

鲜美:今:味道鲜美可口 古:鲜艳美丽

交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互相通达

妻子:今:男子的配偶。 古:妻子和儿女

绝境:今:走投无路的地步。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间隔:今:时间、空间上的距离 古:隔断,隔绝

无论:今:表条件连词。  古:(更)不要说

五、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所感: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六、教学反思

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