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题
2025-09-29 04:56:5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题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

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格:90分;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在( B )中,康氏提出“凡书贵有新意妙理”,揭示了艺术创作的。

答:A《书镜》□B《说分第六》□C《广艺舟双楫》□D 《艺舟双楫》□

2.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体系最完整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 C )。

答:A缪篆□B金文□C甲骨文□D 大篆□

3.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 B ):“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

答:A邓文原□B虞集□C揭僖斯□D吴丘衍□

4.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

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B《莱子侯刻石》□C《居延汉简》□D 《武威汉简》□

5.( C )是魏碑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北圣”。答:A陆柬之□B□智永C郑道昭□D韦诞□6.(D )前段品评当世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之书,后段论学书之要,言简意赅,评论得当。

答:A《书断》□B《书估》□C《文字论》□D《论书》□

7.点明“凡书通即变”的观点是( B )中的观点。答:A《书小史》B《论书》C《书谱》D《三十六法》

8.( D )与索靖的书法并称为“一台二妙”。答:A皇象□B怀素□C柯九思□D卫瓘□9.( D )篇幅不长,但以简洁的语言,分析字形结构,是中国书法史上现存的论述字形结构最早的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A《八诀》□B《书旨论》□C《指意》□D《心成颂》□

10. 《画禅室随笔》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 A )未收入

《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答:A董其昌□B赵孟頫□C杨凝式□D薛稷□

11.“意在笔先”创作观点在书法史上第一次提出是在(A )。答:A《题卫夫人<笔阵图>后》□B《笔试论》□C《说郛》□D 《论书表》□

12.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简称(B )。答:A大篆□B 甲骨文□C金文□D小篆□

《法书要录》十卷,是( C )编撰而成的。答:A羊欣□B 13.

赵豪□C张彦远□D张怀瓘□

14.李邕书法学习( C )后别开生面,在行楷之间,用笔深厚坚韧。答:A米芾B苏轼C王羲之D颜真卿□

15.著名书画家( C ),与石涛齐名,绘画位列“清四僧”。答:A郑燮B吴昌硕□C朱耷□D邓石如□

16.元揭傒斯认为:“唐人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句中的“此”是指( A )。

答:A《书陆机文赋》□B《急就章》□C《兰亭诗》□D《兰若碑》□

17.《采古来能书人名》记录了秦至(B )的书法家,共六十九人,并著录了他们的书迹。

答:A汉□B晋□C元□D明□18.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B《琅玡台刻石》□C《会稽刻石》□D 《青川木牍》□

19.“铁画银钩”,就出自(A )中的“刚则铁面,媚若银钩”。

答:A《用笔论》□B《笔髓论》□C《书旨论》□D《论书》□

20.《论书剩语》,一卷,书学论著,(C )撰。答:A钱泳□B朱履真□C王澍□D冯武□二、填空(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董其昌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家”。2.宋米芾认为:“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3.杨凝式的书法被公认为五代书家第一人。他在唐代谨

严书风的笼罩下,扬起了纵逸抒情的风帆,在书法史上是由唐入宋承上启下的书法家,为宋人“尚意”书风开启了先河,“宋四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无不受其影响。

4.笔论和九势是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汉代书论的代表。

5. 宋高宗赵构作为国君极不称职,但却与其父徽宗一样,醉心艺术。精于书法,擅长楷、行、草书。他的书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6.在书法史上,孙过庭的经典之作是书谱。

7.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8.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9.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

10.《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11.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12.五字执笔是指擫、押、钩、格、抵。

13.“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

14.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15.阮元在文中首次提出书分南北派。

16.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除正文部分外,还要有署款。17.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与另一篇艺文双佳的《中山松醪赋》接裱在一起,成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作品。

18.苕溪诗帖与《蜀素帖》书写年代相同,反映了他中年的书法风貌,也是其行书的代表作。

19.鲜于枢与赵孟頫并称“二雄”,并笔力遒劲,以骨力取胜。

20.自言:“吴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是明代书家徐渭。

三、判断(每题2分,共计10分)得分:分

1. 在书法中,楷、行、草、隶、篆等书体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篆、隶、草、行、楷。答:A对□

2.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的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答:A对□

3. 《古诗四帖》为怀素代表作。答:B错□

4.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的书法家是虞世南。答:B错□

5.《三段碑》相传为索靖所书。答:B错□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

2、瘦金书: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初学黄庭坚,后又学习褚遂良,薛稷,薛曜兄弟,参以诸家,融会贯通,变化二薛,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3、籀文: .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也叫籀书﹑大篆。因着录于《史籀篇》而得名。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与篆文近似。意趣古雅、凝练浑厚,有自然之趣。今存石鼓文即这种字体的代表。

4、提按:指运笔过程中提和按的动作,在笔画中要笔笔提,笔笔按,提避免僵滞,按防止点画飘滑薄弱。

五、论述题(30分)得分:分

1、试述唐太宗在唐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

唐太宗喜好书法,唐代朝野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书法艺术空前发展,名家辈出,楷行草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网罗书法名家, 培养书法骨干是李世民在书法史上的又一大功绩。“贞观元年, 太宗诏设弘文馆,设书法一科, 由欧阳询, 虞世南教授楷法, 诏令五品以上的喜书者可就馆学书,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选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认为其书法尽善尽美,不仅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还命冯承素等人制作摹本,力倡百官学习,奠定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不可动摇的书圣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致使书家名手应运而生,书法事业蒸蒸日上,书法理论也进入了成熟期。

2、试述黄庭坚与苏轼书法审美思想和风格的区别。

答:黄庭坚的书法用笔生涩老辣,长大戢,多有战掣之笔;结字呈放射状,中宫紧收,外部舒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这种书风的形成是他对早期书法不断地作出深刻的反省,并不断师法古人的结果,另一方面,黄庭坚力主自成一家,要在唐与苏轼之外写出自己的风格。

首先,在审美上避开苏轼的尚意从容风格,而走出一条重韵去俗的道路。他说,书画以韵为主,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以俗,俗便不可以医也。//其次是借古,他们同游于晋唐之间,但苏轼挑隽逸清雄一路,而黄庭坚则选择雄强宽博一路。//再次是用笔,苏轼以单钩卧笔著腕来取妍,黄庭坚则以双钩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得篆籀气。//第四是结体,苏轼如石压,黄则似树梢桂蛇。//总之,他在艺术上努力与老师拉开距离,自成一家。师生二人虽在诸方面的选择不同,但是在书法中表现已意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实可谓殊途同归。

六、翻译题(20分)得分:分翻译王羲之《节制章第十》节选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尊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则以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

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学书作字的根本,必须遵守正确的法则。字的形势不能上宽下窄,不宜伤于密,密了就像有病缠身,不舒展,又不应当伤于疏,疏了就像溺水的禽鸟,到处松垮不紧,不要伤于长,长了就像死蛇挂在树上,腰枝无力。不能伤于短,短了就像踏死的一样扁阔。这些是学习书法的大忌,难道可以不谨慎吗?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七)

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格:90分;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 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 B《莱子侯刻石》□ C《居延汉简》□ D《武威汉简》□

2.( A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刻石,被称为“石刻之祖”。

答:A《泰山刻石》□ B《峄山刻石》□ C《石鼓文》□ D《琅玡台刻石》□

3.( B )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答:A《南北书派论》□B《广艺舟双楫》□ C《艺舟双楫》□D《北碑南帖论》□

4. 草书由章草发展到今草,相传是由东汉时期的书法家( B )奠定的。答:A皇象B张芝C赵壹D杜度□

5. 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一文认为:“( D )与二爨相近,为今楷之滥觞。”

答:A《居延汉简》□ B《马王堆汉简》□ C《武威汉简》 D《神爵四年简》□

6. 唐代( A )《书断》评价钟繇书法:“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答:A张怀瓘□B赵壹□C崔瑗□D阮元□

7. 篆刻以“印从书出”,对后世篆刻影响很大的是清代( B ),并被康有为成为清代篆书的集大成者。

答:A吴让之□B邓石如□C伊秉绶□D赵之谦□8.( D )是书法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五体发展齐备,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书法家群体,而且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开始从实用走向艺术追求。答:A魏晋南北朝□B宋代□C 元代□D汉代□

9.( B )是我国最早探讨书法艺术理论的人。答:A康有为□B萧何□C张怀瓘□D赵壹□

10. 梁启超《碑帖跋》评( D )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答:A《石门颂》□ B《乙瑛碑》□C《曹全碑》□D《西狭颂》□

11. “日书万字”的元代书家( B )。答:A杨维桢□B赵孟頫□C康里巎巎□D董其昌□

12. 坼壁路”和“屋漏痕”是怀素与( D )从生活和自然中悟出的书法点画的写法,都是师法自然的典范。

答:A欧阳询□B柳公权□C虞世南□D颜真卿□

13.( A )与赵孟頫并称“二雄”,并笔力遒劲,以骨力取胜。答:A鲜于枢B米芾C董其昌D邓文原

14. 自言:“吴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是明代书家(C )。答:A傅山B王铎C徐渭□D石涛

15.“扬州八怪”中取法汉魏碑版,自创“漆书”的是( C )。答:A郑板桥B何绍基C金农D伊秉绶□

16. 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是明清书家( B )。答:A徐渭B王铎C翁同龢D朱耷

17. 米芾(A )内容为自作诗六首,亦称《拟古诗帖》。答:A《蜀素帖》B《苕溪诗帖》C《元日贴》D《李太师帖》

18. 认为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的是清代书家(A)。答:A杨守敬B张裕钊C何绍基D阮元

19.( B )匡正了阮元理论上南北书派论的失误,指出书法可以分派,但南北不可分派。

答:A包世臣□B康有为□C张裕钊□D郑文焯□20.(C)开六朝楷书的先声,是汉隶中方笔的代表作之一。答:A《爨宝子》B《爨龙颜》C《鲜于璜》D《张迁碑》

二、填空(每题1分,共计20分)得

分:分

1.隶书早期时称为“古隶”,中期时称为“八分”。

2.钟繇传世书迹有被后世称为“五表”的是宣示表、《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调元表》。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有“南伊北邓”之说的是清代书家伊秉绶与邓石如。

5.清代倡导碑学理论的书家主要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三人。

6. 有“浓墨宰相”之称的是清代书家刘墉。

7. 吴昌硕篆刻“以刀如笔任曲屈”,体现书写的笔意,是第一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8. 唐张怀瓘《书断》将皇象的章草列为神品,而八分列为妙品,小篆列为能品。

9.有“南伊北邓”之说的是清代书家伊秉绶与邓石如。

10.“明末三家”是指倪元璐、黄道周和王铎。

11.李邕书法学习王羲之后别开生面,在行楷之间,用笔深厚坚韧。

12. 清杨守敬认为同治、光绪年间,翁同龢的书法推为天下第一。

13.杨沂孙的篆书宗秦汉,取法石鼓文,笔圆体方,自成一家。

14. 近人马宗霍评郑文焯书法:“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碑,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到六朝。”15.与薛绍彭并称“米薛”的是宋代的米芾。

16.“吴中四才子”是祝允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

17.张芝的冠军贴,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抒情写意的浪漫特质。

18. 袁安碑与《袁敞碑》相类,似出于一人之手。

19. 东晋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艺术水平的最高时期。

20. 清书法家翁方纲评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说:“以

圆浑之笔为性情,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之处,置根柢于篆隶。

三、判断(每题2分,共计10分)得分:分

1.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的是著名书画家石涛。答:A 对□B错★

2.赵壹《非草书》中的草书指的是今草。B答:A对□B 错★

3.称为“铁崖体”,尤精于诗的是元代书家杨维桢。答:A对★B错□

4.《六一题跋》体现了欧阳询“学书为乐”的主张。答:A对□B错★

5. 揭傒斯不仅是“元诗四家”之一,还位列“儒林四杰”。答:A 对★B错□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得分:分

1.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

是三国时的魏至两晋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它以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2.颠张醉素:颠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

醉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

这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

3.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4.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作为篆书的简省字体而自然产生,早期称为古隶,中期称为八分,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之称。

五、论述题(30分)得分:分

1.汉碑书法风格多样,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分别阐述其特点。

汉碑书法风格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优美整齐,秀逸端庄。是汉隶中的典范作品。代表作有《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第二类,古朴劲健,方整雄浑,用笔方正,有生拙之趣。著名的有《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封龙山颂》等。第三类,古朴自然潇洒,意趣昂然而浪漫多姿。此类多为摩崖刻石。著名的有《石门颂》《西峡颂》《杨淮表记》等。

如《乙瑛碑》是东汉恒帝时,根据鲁国国相乙瑛的请求于孔庙设百石卒吏以守庙,此碑就是记叙此事的,碑现在在山东孔庙内,波折有力,端庄潇洒,优美秀逸,有厚重之感。

《张迁碑》是为纪念张迁的政绩而刻立的,书法雄浑,极尽古朴之气,用笔方正,棱角分明,笔画方整劲挺,结构严谨峻整,有篆书的遗迹,章法也见灵动之气。

《石门颂》汉中太守嘉奖杨孟文校尉开凿石门之事,字体大小不一,纵横劲拔,雄浑奔放,粗犷豪迈,洒落自然,于灵秀中透着宽博,章法结构自由而少碑版之严整,有自然之趣。

2.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六、翻译题(20分)得分:分翻译王羲之《创临章第一》节选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都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结构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戚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