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道路施工方案汇总
2025-09-29 04:59:01 责编:小OO
文档
一、

工程概况

仪征110kV三益变电站工程位于江苏扬州仪征市十二圩镇土桥村,变电站围墙内用地面积为4.27亩,平面形式为矩形,长73m,宽39m。站内道路路宽为4米,道路约850 m2。路面砼标号为C25,道路坡度为双坡2%泛水。道路结构由上到下部分组成:砼路面厚度为180mm、120mm厚C25砼基层、100厚碎石基层、400厚毛石路基;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8 号)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2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65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9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Q/GDW665-201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标准库》2012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四典型施工方法(第一辑》》2011版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国电基安全〔2005〕50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8 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及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

三、标准工艺流程图

根据工程的具体构造,工程现场施工涉及的各相关专业的施工内容等,本工程施工标准工艺流程:

四、操作要点

4.1施工准备

4.1.1人员准备

本工程现场项目经理汤波为现场负责人,项目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分别为质量安全负责人。具体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统一有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保证各机械操作人员具有从事相应工作的上岗证,能适任于工程施工。

4.1.2技术准备

(1)图纸会审已经完成。

(2)在施工前已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已审批。

(3)在施工前已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交底时根据工程实际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阐明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明确对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所用的材料准备完成,并通过抽检合格。

(5)所用的工具准备完成,并经检查,性能完好。

(6)所有作业人员已经培训合格,并进行了安全交底。

4.1.3材料准备

(1)工程采用商品砼,要求商品砼公提供的材料符合GBJ9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提供的砼选用同一厂家,同一产地、同一品种规格的材料,确保砼机理、色泽一致。

(2)工程安排商砼公司使用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含泥量控制≤1%。掺合料要求符合现行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采用饮用水拌合,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的规定。

(3)路基用碎石及毛石,控制毛石尺寸不宜过大,碎石级配要求采用连续级配,保证碾压能达到的效果。

4.1.4机具准备

(1)振动梁要求采用2根ф100钢管制作,设两台振动机,振动机设置部位应设在两头,振动梁长为3米。  由于主道路分二次浇筑,因此振动梁无须起拱,次道路根据设计要求按2%起拱。

(2)准备好插入式振动机两台、抹光机两台、切缝机一台、水准仪一台、翻斗车3辆。

4.2定位放线

道路定位:根据总平面图的坐标,采用全站仪对原有路基的定位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进行道路定位,并根据道路中心放出道路的边线,为侧模板安装提供依据。

4.3路基土方开挖

清理路基范围内耕植土或其它杂土,对于道路施工所挖出的耕植土或其它杂土,决不能用作回填土,挖出即外运至指定地点。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对于清理超出设计标高的部位,或下有暗沟渠部分,由工地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施工技术负责人现场勘察,由设计院给出处理意见。

4.4过路隐蔽设施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过路的电缆沟、接地网线、过路管道等各种需隐蔽的设施先行施工,施工完成后报监理组进行验收,并对其上部位的基层及上部的回填土按要求进行夯实。

4.5路槽碾压及检验

路槽开挖完成后,路两侧开挖小型排水沟,与下水道相连接,防止路槽积水。路床晾干后测定含水量,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3%-5%)的范围内,本工程所有路基,在原土的基础上用15T压路机碾压。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光轮压路机重叠1/2 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40~50cm,相临两区段纵向重叠2.0m。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进行路基土方压实,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经验槽后,对不合格的设计持力层进行换填处理,分段分层进行压实,每层回填厚度根据机械的性能确定,回填压实完成后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6道路基层施工

工程采用毛石及碎石基层,根据设计要求,毛石最大尺寸控制不大于25CM,首层铺设时大面朝下,毛石缝隙由小石子填满。碎石垫层采用连续级配。开始碾压时,先用小吨位光轮压路机对松铺水稳表面预压,然后再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按照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纵向进退,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光轮压路机重叠1/2 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40~50cm,相临两区段纵向重叠2.0m。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压实宽成后,按标准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进行密实度的测定,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7道路面层下层施工

(1)基层施工同面层,混凝土基层路面的施工工艺与永久混凝土路面基本相同。该下面层的整平、抹面要求表面平整,密实,不积水,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规定标准的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道路面层下层的变形缝设置与道路面层上层变形缝的设置一致。

(3)在道路面层施工前,对于道路下面层发生的严重的塌陷、沉降处,采取破碎并挖除该处道路下层,按规定从新分层夯实回填,经试验合格,经验收后,在该部位加钢筋网片加强处理,具体布筋由设计院确定。

(4)在道路面层施工前,对于道路下层发生的局部变形开裂之处,采取道路面层上层中增设钢筋网片加强处理的方法,具体布筋由设计院确定。

4.8道路面层上层施工

4.8.1立模

(1)模板制作。道路面层直线段边模,根据设计厚度,下面层采用12号,上面层采用18号槽钢作为边模,以保证面层砼的厚度。槽钢开口一侧离端部100MM处及槽钢中部每隔1.5M焊二根圆18钢筋用于模板安装时固定和拉接。采用角向磨光机对槽腹板、端头接缝处磨平,磨直,将缘板磨成与腹板形成一定的斜度,以保证两槽钢对接平整齐、顺直。转角处采用钢制倒圆角定型模板。模板外侧采用钢筋和花篮螺丝固定,防止模板跑模。 要求模板接头紧密,接口平整,模板边沿控制顺直;确保不出现离缝、前后错台、高低不平现象。

(2)模板的定位和固定

1)根据定位放线,安装道路模板,模板侧面用可调拉件及丝杆顶撑定位固定。模板安装时,模板上口做到向外侧略顷斜,倾斜与路面坡度一致,保证外观美观。

2)用直径18MM以上的钢筋插入丝杆顶撑内两端固定用小孔内, 并打入土体一定的深度,保证丝杆顶撑稳固。在两槽钢接缝处背面开口一侧加垫小木块,并用丝杆顶撑和可调拉件调整槽钢内侧,使之成线后将其固定牢固。模板内侧接缝采用双面压缩胶带填充补平,保证模板接口平整。

3)保证模板内侧与道路面层下层的外边平齐,用木板支垫模板。模板安装完成后,模板与面层下层接缝处采用细石砼堵缝。要求道路面层上层模板安装上口平齐。

4)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侧及顶面涂刷一层隔离剂。

4.8.2混凝土搅拌、运输

(1)采用机械搅拌,要求砼厂家根据砂石料场现场含水量进行配比调整,以确定施工用配合比,并以施工配合比以质量比进行计量,确保计量偏差不超过下列规定:水、水泥±1%,粗细骨料±3%。

(2)砼运输过程中搅拌车均匀转动,防止离析,当有离析时,在下料时加强搅拌。

4.8.3摊铺混凝土

(1)混凝土拌各物在摊铺前,仓内适当洒水湿润,做到洒布均匀。洒水量根据基层情况、温度、湿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2)混凝土采用人工摊铺、不能远离抛投混凝土,靠近模板旁应翻锹拍紧,使模板旁充分填满混凝土。

4.8.4混凝土振捣、整平、抹压

(1)本工程为18CM厚的道路面层,交接处按要求做好胀缝处理。道路砼浇筑时,靠边处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振点间距不大于500,重叠100-200,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

(2)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控制时间略大于15秒,用插入式振捣碎器振捣的时间略超过20秒。

(3)振捣时辅以人工找平,随时检查模板情况,如有下沉、变形和松动,应及时纠正,保证道路外观质量。

(4)振动梁振捣拖平后,用铝合金刮尺刮平。刮前先用尺找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不平之处,然后用尺来回刮动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层进行找坡。

(5)待混凝土水分略干后,在面层上层掺加耐磨粉,用磨浆机磨出面层砂浆,用3M铝合金刮尺进行检查刮平。

(6)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抹压,同时处理好边角及细部,要求压实平整。待混凝土开始凝结即采用机械和人工配合分遍抹压面层,面层抹压五遍。抹压时不得漏抹。人工抹压时,操作人员手脚应垫泡沫垫板,并将面层坑和脚印压平,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抹压,抹压后,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抹痕、无接头印、无外露石子,色质一致。

4.8.5养护

(1)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控制在14天。采用表面渗透固化结晶型养生液养护。

(2)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运,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4.9接缝施工

(1)路面胀缝设置:胀缝留设间距以18-24m控制,在道路与建筑物衔接处,道路交接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处均设胀缝,缝宽20mm。胀缝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灌填缝料,下部设胀缝板。胀缝用软木板制成,设于胀缝的下部。

(2)胀缝传力杆的固定方法:顶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在混凝土不连续浇灌时采用。传力杆长度一半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前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灌邻板时拆除顶头木模,设置胀缝板、木制嵌条和传力杆套管。

(3)路面缩缝切割:缩缝设置控制间距不大于4M,宽度5-6MM,锯切深度为不小于混凝土面层的1/3。当混凝土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开始进行缩缝切割。

(4)为使切割后的道路缩缝顺直、平整、缝宽一致、无咬边、无错缝,横纵交接点光滑平顺,对切割机加设导轨装置,将切缝机原来的滚轮刨刻成V型槽,防止切割时由于振动原因使切割刀片偏离切缝线。

(5)填缝:道路养护期满后,及时填缝。缩缝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胀缝下部用胀缝板填充,上部用40高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封胶。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理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在夏天与板面齐平,填缝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五、路面施工的质量措施

1、进场商品砼公司专人负责监督抽检,控制聚丙烯纤维质量及掺入量,并做好坍落度的测量记录。

2、模板标高,路面宽度、厚度,模板的刚度由施工员负责,质量员负责验收,不经验收不准施工 。自检合格后,再请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混凝土浇筑的施工。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责任人为王世根,确保路面养生液及时涂刷,由质量员负责监督检查。

4、为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

B、振动梁振捣拉平后的路面严禁人行走;  

C、路面人工压光时应注意模板边的平整,因模板边的混凝土收缩率要比中间的小,在人工压光时要控制低一点,避免翘嘴造成路面集水;  

5、   为防止暴雨影响施工,要事先搭设好钢管移动式工棚,如遇大雨时可及覆盖,保证路面施工的收尾工作。

六、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质量通病,夏季施工的早期裂缝尤为多见。经实地观察,发现早期裂缝大多数表现为如下两种形式:一是表面裂缝,多发生浇完面板的3天之内,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都较小,且在面板的表面,缝呈不规则状;二是横向裂缝,多发生在浇完面板的3至10天之间,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都较大,缝呈横向;缝长和面板宽度相等,缝深到底。两种裂缝都属病害,但后者危害甚大,更应注意防止。为预防早期裂缝,可采取如下措施: 

    1、基层表面平整密实,在浇筑混凝土前先洒水湿润。  

2、尽量减少水灰比及单位水泥用量,尽量使用发热量少及收缩性小的水泥,有条件的可用真空吸水新工艺。 

    3、混凝土浇筑温度在35℃以下,遇强风和干热风时,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提前覆盖、洒水养生。 

    4、板面加强养生,不得干燥,板面避免日光直射,不能使温度上升很大。 

    5、滑动传力杆要正确地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埋置,并一半涂沥青以便滑动。 

    6、适时切缝,切缝深度应不小于板厚的1/3。

七、风险识别、风险预控

1、风险识别

在土方开挖,路基碾压,砼路面施工中,主要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的危险,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防范。

序号作业内容 可产生的危险 固有风险评定D1 固有风险级别 
1土方开挖 触电、 坍塌、机械伤害 272
2路基填压机械伤害 272
3路面施工 触电、 机械伤害 272
2、风险预控措施

针对道路施工的不同阶段,项目部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a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工人的安全交底,所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好胸卡,戴好安全帽并扣好帽带。

b、各施工班组长每天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工作,作业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c、现场各项防护设施严禁私自拆除,如作业中必须拆除时,必须与现场安全员取得联系,在得到其同意后方可施工。

d、机械操作定人定岗,非指定机械操作人员。不得私自开动任何机械设备,使用中做好防护,戴好防护用品。

e、用电设施要由专业电工操作,要定期检查电源线的性能,发现老化的线路及时更换。

f、开挖前了解水文地质和地下设施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g、挖掘区域内如发现不能辨认的物品、 地下埋设物、 古物等,严禁擅自敲拆, 报告上级进行处理后,继续施工。

h、在有电缆、 管道等地下设施的地方进行开挖时,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严禁用冲击工具或机械挖掘。

i、挖掘前将斜坡上的浮石清理干净,并按有关规定确定堆土的距离及高度。

j、在电杆或地下构筑物附近挖土时, 其周围必须加固。 在靠近建筑物处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防坍措施。

k、施工中经常检查土方边坡及支撑, 如发现边坡有开裂、疏松或支撑有折断、 走动等危险征兆时, 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工作。

L、机械填压作业时,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业过程设专人指挥。

m、压路机或振动式压路机作业时,操作人员缓速慢行。 变换前进后退方向时,待滚轮停止后进行。

n、两台以上压路机同时作业时, 操作人员将各台压路机的前后间距保持在 4m 以上。

o、施工机械在停放时选择平坦坚实的地方, 并将制动器制动住。 不得在坡道或土路边缘停车。

p、使用振动器的电源线采用绝缘良好的软橡胶电缆,开关及插头完整、 绝缘良好。 严禁直接将电源线插入插座。 使用振动器的操作人员穿绝缘鞋、 戴绝缘手套。 

q、作业人员在搬动振动器或暂停作业时将电源切断,严禁将开启的振动器放在模板或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上。 

r、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设专人进行现场指挥并设专职安全员监护,严禁各工序作业人员随意走动或自行作业。 

s、采用切割机进行切缝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作业前检查电源、 水源及机组试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切割机刀片与机身是否完好。

t、开始作业时先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 切割时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 停止切缝时, 先关闭开关, 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以上, 停止运转。 作业完成后及时切断电源再移动切割机。

u、每道缝处理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 确保路面整洁,不造成对路面的污染和损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