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论文的研究意义
2025-09-29 05:09:16 责编:小OO
文档
微观计量方法及其在农民收入问题的文献综述研究

计量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三大分支:微观计量(Mciorecnoomertcis)、宏观计量(或称时间序列计量)和金融计量"微观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前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对微观计量经济学做出原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JmaesJ.Heeki吐na和DnaeliL.MFcdaden,充分显示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重大价值,这也是微观计量经济学正式诞生的标志¹"微观计量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统计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所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个体)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与交易º"这种研究对象决定了微观计量研究的问题直接源于实际的经济现象,而科学地研究这些实际经济问题又迫使计量经济方法的创新,这两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微观经济理论的丰富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进步及其相互的融合"近几年,微观计量的发展很

快,特别是PnaelDaat模型,离散及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经济学和金融学期刊,乃至统计学和管理学的主要期刊上均可发现"这一现象意味着,微观计量已吸引了大量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研究者的兴趣,其方也可以用于研究非常广泛的经济和金融乃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尽管微观计量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主题,但是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当滞后,而我国的经济界和金融界的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都迫切需要使用微观计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推动微观计量在我国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对微观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以及研究方向深入探讨,进行归纳研究,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这无疑有助于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推广"

目前,微观计量的应用已覆盖了很宽的经济领域,如在劳动力经济学中用微观计量方法研究劳动力供给决策;在经验实证财政经济学中研究税收和福利决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对消费者的行为研究中研究消费者对多种品牌的选择;在城市和运输经济学中研究如住址或运输方式的选择等"但将微观计量方法用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还很少见"而三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性地位,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对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的,缺乏较为系统的微观基础"农户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对于农业经济而言,又是最基础的生产组织,而总体又寓于个体之中,所以可以从微观走向宏观¹"因此,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尝试用微观计量的理论与方法,将/农户0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特别是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农户,来探讨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农民的意愿选择问题,可望为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所以对它的探索是有意义的"

微观计量经济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发达国家,当时这些国家开始兴起民间调查,逐步有多个大型/微观数据资料库问世"这些资料库的推出,除了有助于更精确严谨的验证既有的经济理论外,还引发出许多新的计量课题,主要是围绕在微观数据本身特有的,而在对这些新课题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计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国外文献综述

使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的思想早在50年代末就开始形成,GLr以efld(1958)就利用1935一1954年的四个企业的PnaelData,采用最小平方虚拟变量模型对投资理论进行了研究"此后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由劳动力供给,个人选择行为等逐步转向于研究厂商的行为和金融与投资收益"尤其是Heeknlna与MFcdaden两位教授将微观计量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工具"。Hec拓mna(1974)在效用最大化假设的基础上,使用选择性数据建立劳动力供给模型,并基于已婚妇女的劳动力供给模型研究选择性偏差和对模型进行二阶段估计"随后,Heekmna(1976,1979)提出了处理选择性偏差的两阶

段法,或者叫做Heekit法,这己成为微观计量经济学标准/工具箱0的一种工具na(2001)给出了一种合理地计算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方法,他把评价!处理效应(MTE)和工具变量估计统一起来,并阐明如何利用一个稳健非参数选择模型去识别和估计MTE[36]"MFcdaden(1974)提出了条件逻辑单位模型,随后建立了嵌套的多变量逻辑单位和一般极值模型,混合逻辑单位模型和多变量概率单位模型,对离散选择模型的计量经济方进行了创新,并运用离散选择和计数模型分析了城市旅行需求!居民用电需求!老年人的家庭服务需求和损害自然资源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并采用健康问题创新和AHEADPnaelDaat模型中的财富创新,进行了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问题!从健康问题到财富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检验"。Huasmna一几ylor(1981)将PnaelDaat模型应用于超市的扫描数据,利用协方差约束对消费购买模型进行了识别与估计;Huasmna(1997)运用这些模型对消费者的权益由于产品种类的增加和新的产品的出现所产生的变化进行了估计,此研究引起了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细分产品模型的经济理论的讨论"。

PnaelDaat方法还用于其它数据结构,J.Cpapeellri根据1961一1966年期间的200种Aa级和Baa级债券PnaelData,估计了债券评级模型".JE.Biddie和D.S.Hmaemresh利用来自于1975年和1981年两年的239人的PnaelDaat,估计了睡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Geronimusnadkoreunlna(1992)利用多对姐妹数据,研究未成年生育对未来造成的经济后果"Ashenefetl:ndaKrueger(1994)利用整套差分方法估计了受教育的回报"eJ价yeM.Wooldrdige仿照Eide(1994)利用挪威管辖地区的PnaelData,估计一个犯罪率的分布滞后模型"GeronimusnadKoermnna(1992)以及AshenefletrnadK比eger(1994) 使用配对或聚类样本,通过差分或组内变量消去聚类效应,并利用PnaelDaat

方法进行研究问题"P即ke(1999)估计了一个线性概率模型,这个模型根据厂商是否采取明确制定的捐赠计划,来判断它是否继续执行即定的福利养老金计划"PnaelDaat对于分析也非常有用,特别是项目的评估,P叩ke(1994)研究了印第安纳州企业划区计划对失业贴补申请数的影响"。通常,在工具变量估计和推断方面的有限样本问题是产生于工具变量太多而且/弱0的情形下,"NelsonnadSILartz(1990),Boundetal.(1995)指出当工具变量缺乏对联合外生变量很高程度的解释时,或者当工具变量数目变得太多时,就会产生/弱0工具变量问题"对此问题,Satigernadsotkc(1997)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经验法则0"HbannadHuamsna(1999)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统计检验,通过比较/向前0和/向后0回归的估计来对问题进行检验"DnoaldnadNewey(1998)研究出了用来决定对最小化渐进均方误差的工具变量的选择一个估计"。Buchinsky(1994)将分位数回归应用到了美国的薪金体系研究中,首次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Hhan(1995)研究了自助分位数回归估计量"HuamsnanadNewqye(1995)用有关消费需求的半参和非参数模型来处理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并用此模型检验消费需求理论中的诸如可积性条件等的关联性;由于这些模型直接采用个人消费量的微观数据,使得经济理论直接应用于数据上"。

由于传统的逼近不能应用于变量非线性误差问题,Huasmnaetal.(1995)指出估计量已经发展成为多名义,且特别应用于消费者购买数据"Sehen一nach(1999)对完全非线性设定情形给出T统计量"Huasmnaetal.(1998)提出左侧变量可以对二元定性反映模型产生新的估计问题,变量误差的实现将会引起新的估计方法的改进"类似的问题在持续模型中也可遇见,AbervyeanadHuasmna(1999)给出了此情形下的一个估计"应用于微观数据的动态最优化模型也有了进展"RustnadPhelna(1997)设定和估计了一个动态规划决策模型,并将它应用到对健康保险和借款都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社会保险!退休金和劳动力供应的问题研究中"Heekxnna在JounralofEeonomerties2001(100)上阐述了计量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关系;MIT的Je盯Huasmna教授在JomualofEeonomerties2001(100)上对微观计量经济学自1994年至今在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撰文进行了总结;AxellnaonadHonoer(2001)对动态PnaelData模型的进展作了全面的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对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从事微观计量理论研究的学者以及从微观计量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的著作和文章也日益增多"李子奈的5高等计量经济学6,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所包含内容进行了介绍;田国强主编的5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6(2002)一书,艾春荣和张跃平在/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展望0一文中介绍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李东在/横截面时间序列(平行数据)模型及其新近发展0一文中讨论了横截面时间序模型及其近年的发展,还介绍了一些比较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及其平行数据方面的应用"在林少宫主编的5微观计量经济学要义)问题与方法探讨6(2003)一书中,林少宫教授讨论了微观计量经济学中的实验设计;唐齐鸣教授着重讨论了PnaelDaat模型中固定效应法在因果分析中的作用;艾春荣!宋敏研究了颇具微观计量特色的/最佳商品期货对冲比的半参数估计0等"刘乐平(2002)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最新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的微

观计量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前,PnaelData模型在理论尤其是应用方面取得较快发展"孙凤(2002)运用PnaelDaat模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数量研究;任燕燕!卞瑞玲(2002)描述了PnaelDaat模型的设定,指出了PnaelDaat模型的特点,概括了PnaelDaat基本模型的估计方法;叶阿忠(2002)对PnaelData模型的设定和估计进行了探究;任燕燕(2003)利用PnaelDaat模型设定的方法对中国20个省

市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进行了比较研究;戴洁(2003)用PnaelData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限价委托单簿状态与股票价格变化之间的规律,并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拉格朗日检验"。离散选择模型以及非参数和半参数模型也逐步进入了学者的研究领域"刘金全、张艾莲(加03)建立了货币作用非对称性离散选择模型,对通货紧缩环境下的货币传导机制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金安(2004)就LOGIT模型参数估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运用统计方法如何对效用函数的变量进行选取及比较不同形式的效用函数"以上可见,己被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的微观计量方法日臻成熟,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泛,而对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从所查的文献来看,大多还局限于宏观层面的定性分析,对策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多为统计资料的引用"定量研究的文献主要有吴学品!李均立等(2001)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海南省各市县农村住户结构特性!经济活动特性与经济活动后果进行分析"罗发友(2002)运用截面数据对农业生产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曹和平(2002)利用PnaelData对农民收入与家庭规模及土地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段庆林(2003)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国涓!唐焕文(2003) 利用PnaelData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李锐!项海容(2004)将农村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指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国内!外文献不难看出,微观计量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些大量的文献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微观计量经济学体系,而对于农民收入问题,从微观计量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探讨微观计量的发展脉络及主要内容,并将微观计量方法引入农民收入问题,无疑可更好地为研究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证分析方法,同时又有助于探讨和深化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再认识"

.

3、未来研究方向

《1》理论研究

微观计量经济学并非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个相对的学科,在/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微观数据为题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公报中,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集中于/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进行经验分析,指出/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原材料是微观数,基于此,凡用于分析微观数据或微观经济问题的计量经济方,都可以称为微观计量¹"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如:PnaelData模型,离散及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持续模型以及非参数和半参数模型等"相应的估计及检验方法的最新发展有矩法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拉格朗日乘数和条件矩检验!宏观经济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将从分析计量经济学和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背景谈起,在剖析Hec知mna和MFcdadne的理论贡献的基础上,对微观计量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和检验)深入探讨,进行归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微观计量的其它问题以及新进展加以分析,初步形成微观计量的系统的理论框架"

《2》实证研究

在梳理PnaelData模型的设定!估计与检验方法的基础上,考察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建立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PnaelDaat模型,分析农民收入的增长由哪些因素决定,以及各个因素的贡献,并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加以分析与思考"

(2)在对离散选择模型归纳分析,特别是对二元选择模型的设定!估计与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有了住在农村还是住在城镇的选择问题,建立选择(可供居住地是农村还是城镇)lgoistic的回归模型,对农民的这种选择与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加以分析预测,为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陈希孺.高等数理统计学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50-100

[2]李子奈等.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0-110

[3]袁卫.统计推断思想[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10-90

[4]茆诗松,王静龙等.高等数理统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40-50

[5]S.James Press, “Bayes statistics: Principle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19.中译本 廖文等译:贝叶斯统计学:原理、模型及应用[M]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2:100-200

[6]韩明. 基于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参数估计[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00 .

[7]Samuel Kotz, 吴喜之.现代贝叶斯统计学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30

[8]Berger J. O., “Statistical Decision Theory and Bayesian Analysis”.2nd e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5.中译本: 贾乃光译.统计决策论及贝叶斯分析.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40-60

[9]刘乐平,袁卫.现代贝叶斯分析与现代统计推断[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6):-6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