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倾盆大雨 油光可鉴 水天一色
B. 窃窃私语 毛遂自荐 妙手回春
C. 倾国倾城 豁然开朗 青出于蓝
D. 滔滔不绝 画龙点睛 沦落天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C. 在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出生在长江流域。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涵盖了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C.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
D. 鸡犬(jī quǎn shēng tiān)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B、《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通过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著名作品《狂人日记》等。
D、《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
B.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
C.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业务水平。
D.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信念。
C、《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小说以宋江、吴用等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广阔的天地间,有一种生命,它们默默无闻,却顽强地生存着。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高贵的血统,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真谛。这种生命,就是——苔藓。
苔藓,是一种低等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通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在我国,苔藓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北国的雪域高原到南国的热带雨林,从城市的公园绿地到乡村的溪边石缝,几乎无处不在。它们或依附于树干,或铺满石面,或点缀在岩石的缝隙中,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生机。
苔藓的生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干燥的沙漠,还是湿润的雨林,无论是寒冷的高山,还是炎热的平原,苔藓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其次,苔藓的生长速度极快。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形成一片片绿色的地毯。最后,苔藓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它们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新宜人的生存环境。
然而,在现代社会,苔藓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苔藓的生存环境。许多珍贵的苔藓种类正逐渐消失,这无疑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巨大损失。
为了拯救苔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对苔藓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采挖和交易;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开展苔藓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苔藓,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苔藓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A.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具有观赏价值
C.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
D.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
2.我国苔藓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A.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B. 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园
C. 主要分布在乡村溪边
D. 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域
3.文章中提到的苔藓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A.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过度开发
B.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繁殖能力差
C.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观赏价值低
D.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生长速度慢
4.为了拯救苔藓,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A. 加强对苔藓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采挖和交易
B. 加大科研力度,开展苔藓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C.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苔藓
D. 以上都是
三、现代文阅读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阳光下的微笑
张华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屋子里,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坐在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他的父母因故外出,家中只剩他一人。小明家境贫寒,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时,一位老奶奶走进了小屋。她看到小明独自一人,关切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小明微笑着说:“奶奶,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老奶奶看着小明那纯真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老奶奶和小明聊了一会儿,得知小明正在参加成人高考。她鼓励小明要相信自己,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小明听了老奶奶的话,信心倍增,决心一定要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奶奶每天都会来看望小明,给他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小明也十分珍惜这份关爱,每天都会努力学习,不再让父母为他担心。
终于,成人高考的日子到了。小明带着信心和希望走进了考场。在考试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考试结束后,小明激动地给老奶奶打电话:“奶奶,我考上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老奶奶听后,也为小明感到高兴。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分析文章中“小明微笑着说:‘奶奶,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这句话中小明微笑的原因。
4.文章结尾小明给老奶奶打电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四、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今臣亡考,慈父见背,门户殄尽。惟有祖母刘,在堂,年逾六旬,耳目不聪明,飢渴之病,常在目前。祖母刘氏,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问题】
1.下列对“门衰祚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第衰微,福分浅薄
B. 家庭衰败,福分浅薄
C. 家庭衰败,子孙稀少
D. 家境贫寒,福分浅薄
2.下列对“朝夕继侍”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夜不停地侍奉
B. 早晚不停地侍奉
C. 一天到晚都侍奉
D. 一年到头都侍奉
3.下列对“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没有人养活我,但慈父还在
B. 虽然没有人养活我,但慈父已经离开我
C. 虽然有人养活我,但慈父还在
D. 虽然有人养活我,但慈父已经离开我
4.下列对“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母刘氏可能侥幸地度过余生
B. 祖母刘氏可能幸运地度过余生
C. 祖母刘氏一定侥幸地度过余生
D. 祖母刘氏一定幸运地度过余生
5.下列对“谨拜表以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敬意
B.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谦卑
C.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忠诚
D.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感激
五、写作题(60分)
题目:以“时光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感悟,探讨时光在人生中的印记,以及这些印记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和选择。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专)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倾盆大雨 油光可鉴 水天一色
B. 窃窃私语 毛遂自荐 妙手回春
C. 倾国倾城 豁然开朗 青出于蓝
D. 滔滔不绝 画龙点睛 沦落天涯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的三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选项B中的“毛遂自荐”应为“毛遂自荐”,选项C中的“倾国倾城”应为“倾国倾城”,选项D中的“沦落天涯”应为“沦落天涯”。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C. 在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出生在长江流域。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涵盖了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答案:C
解析:选项A中,“不仅……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改为“不仅……而且也”;选项B中,“通过……使”结构混乱,应该去掉“通过”或“使”;选项C表述正确,没有语病;选项D中,“不仅……还”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改为“不但……而且”。因此,正确答案为C。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C.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
D. 鸡犬(jī quǎn shēng tiān)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流长”应为“流长”,B选项中“青出”应为“青出于蓝”,D选项中“鸡犬”应为“鸡犬”。C选项中的“欣欣向荣”字形和字音都正确。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B、《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通过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著名作品《狂人日记》等。
D、《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选项A中,《红楼梦》的作者确实是曹雪芹,但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而非仅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因此,选项A的说法错误。其他选项B、C、D的说法均正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
B.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
C.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业务水平。
D.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答案:A
解析:A项表述正确,没有语病。B项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缺少主语,应改为“他是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C项中,“通过……使我……”缺少主语,应改为“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业务水平”。D项中,“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之间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信念。
C、《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小说以宋江、吴用等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红楼梦》的作者应为曹雪芹,但这部小说并非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而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的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C选项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应为罗贯中,但这部小说并非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而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D选项中,《水浒传》的作者应为施耐庵,但这部小说并非以宋江、吴用等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而是通过描写梁山泊好汉的反抗斗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只有B选项中的表述是正确的,《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小说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信念。
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广阔的天地间,有一种生命,它们默默无闻,却顽强地生存着。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高贵的血统,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真谛。这种生命,就是——苔藓。
苔藓,是一种低等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通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在我国,苔藓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北国的雪域高原到南国的热带雨林,从城市的公园绿地到乡村的溪边石缝,几乎无处不在。它们或依附于树干,或铺满石面,或点缀在岩石的缝隙中,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生机。
苔藓的生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干燥的沙漠,还是湿润的雨林,无论是寒冷的高山,还是炎热的平原,苔藓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其次,苔藓的生长速度极快。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形成一片片绿色的地毯。最后,苔藓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它们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新宜人的生存环境。
然而,在现代社会,苔藓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苔藓的生存环境。许多珍贵的苔藓种类正逐渐消失,这无疑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巨大损失。
为了拯救苔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对苔藓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采挖和交易;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开展苔藓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苔藓,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苔藓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A.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具有观赏价值
C.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
D. 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
2.我国苔藓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A.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B. 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园
C. 主要分布在乡村溪边
D. 主要分布在高山雪域
3.文章中提到的苔藓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A.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过度开发
B.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繁殖能力差
C.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观赏价值低
D.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生长速度慢
4.为了拯救苔藓,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A. 加强对苔藓资源的保护,禁止非法采挖和交易
B. 加大科研力度,开展苔藓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C.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苔藓
D. 以上都是
答案:
1.A
2.A
3.A
4.D
三、现代文阅读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阳光下的微笑
张华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屋子里,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坐在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他的父母因故外出,家中只剩他一人。小明家境贫寒,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时,一位老奶奶走进了小屋。她看到小明独自一人,关切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小明微笑着说:“奶奶,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老奶奶看着小明那纯真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老奶奶和小明聊了一会儿,得知小明正在参加成人高考。她鼓励小明要相信自己,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小明听了老奶奶的话,信心倍增,决心一定要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奶奶每天都会来看望小明,给他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小明也十分珍惜这份关爱,每天都会努力学习,不再让父母为他担心。
终于,成人高考的日子到了。小明带着信心和希望走进了考场。在考试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考试结束后,小明激动地给老奶奶打电话:“奶奶,我考上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老奶奶听后,也为小明感到高兴。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文章讲述了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在困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奶奶的帮助,最终考上成人高考的故事。
2.文章中“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小明,并营造出一种温暖、希望的氛围。
3.请分析文章中“小明微笑着说:‘奶奶,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这句话中小明微笑的原因。
答:小明微笑的原因是他乐观、坚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感激老奶奶的关心。
4.文章结尾小明给老奶奶打电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答:小明给老奶奶打电话时,内心充满激动和感激。他激动的是自己考上了,感激的是老奶奶的帮助和鼓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今臣亡考,慈父见背,门户殄尽。惟有祖母刘,在堂,年逾六旬,耳目不聪明,飢渴之病,常在目前。祖母刘氏,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尝恭承祖妣,训兹幼女,朝夕继侍,犹蒙矜育,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兄弟,终鲜友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问题】
1.下列对“门衰祚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第衰微,福分浅薄
B. 家庭衰败,福分浅薄
C. 家庭衰败,子孙稀少
D. 家境贫寒,福分浅薄
2.下列对“朝夕继侍”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夜不停地侍奉
B. 早晚不停地侍奉
C. 一天到晚都侍奉
D. 一年到头都侍奉
3.下列对“虽无人申养,慈父见背”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没有人养活我,但慈父还在
B. 虽然没有人养活我,但慈父已经离开我
C. 虽然有人养活我,但慈父还在
D. 虽然有人养活我,但慈父已经离开我
4.下列对“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母刘氏可能侥幸地度过余生
B. 祖母刘氏可能幸运地度过余生
C. 祖母刘氏一定侥幸地度过余生
D. 祖母刘氏一定幸运地度过余生
5.下列对“谨拜表以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敬意
B.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谦卑
C.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忠诚
D. 诚恳地呈上此表,以示感激
【答案】
1.A
2.B
3.B
4.B
5.A
五、写作题(60分)
题目:以“时光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感悟,探讨时光在人生中的印记,以及这些印记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和选择。
写作示例:
时光的痕迹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痕迹,这些痕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小镇上,那里有一座古老的小桥。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穿过小桥,去河边捉小鱼、玩耍。那座小桥见证了我童年的欢乐时光,也留下了我无数次的笑声和欢呼声。如今,那座小桥依旧屹立在那里,但它的两侧已经不再是那片熟悉的田野,而是一座座高楼大厦。每当我经过那里,我都会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时光的痕迹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更体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曾经,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每当遇到困难,我总是选择逃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在一次户外拓展活动中,我必须爬上一座高高的山崖。刚开始,我感到十分恐惧,但当我看到身边的队友们一个个克服困难,勇敢向前时,我决定不再退缩。当我终于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时光的痕迹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性格和勇气的。
时光的痕迹还在我们的选择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学毕业后,我面临了人生的重要抉择:是留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回到家乡发展。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那些在田野间奔跑的日子。最终,我选择了回到家乡,因为我意识到,那里有我割舍不断的亲情和友情,有我向往的宁静和美好。这个选择,让我明白了时光的痕迹是如何引导我们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的。
时光的痕迹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在回忆中感受成长的喜悦,让我们在挫折中学会坚强,让我们在抉择中找到人生的方向。正如诗人所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让我们珍惜时光,让每一道痕迹都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解析:
本文以“时光的痕迹”为题,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悟,生动地探讨了时光在人生中的印记及其影响。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1.开篇点题,引出话题。作者以小时候居住的小镇和古老的小桥为例,引出时光的痕迹在物理空间上的体现。
2.接着,文章转向内心世界,以自身经历为例,展示了时光的痕迹在塑造个人性格和勇气方面的作用。
3.文章进一步探讨时光的痕迹如何影响人生的选择,以作者大学毕业后的人生抉择为例,说明时光的痕迹在引导人生方向方面的作用。
4.结尾部分,作者总结了时光的痕迹是人生宝贵财富的观点,并呼吁读者珍惜时光,让每一道痕迹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整体而言,本文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是一篇优秀的写作示例。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