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2025-09-29 05:07:12 责编:小OO
文档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教学设计

授 课 老 师:黄蓉     地  区:衡阳市  学 校(通讯地址):衡阳市八中  

邮编:421007            电子邮件:xinren22@sina.com

学科生物教材名称: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名称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年级:高三学期:上期选修3

教学目标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指导思想教材分析: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在学生学习完现代生物技术之后所安排的一节全新的内容,教材安排的重点目标,是情感道德观的建立。因此本节内容所含基础知识很少。重在讨论,阅读等活动,重在心理与理性的思考。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最新的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应用之后,学生自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产生一定的主观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容易片面。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资料,以辩论的形式课堂进行讨论,非常符合学生爱动手爱参与的习性。又能有效的让学生从多方面来看待问题。兴趣为辅,课堂气氛很容易调动。难点主要在于控制课堂讨论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回归理性认识。合理,全面的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态度。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既要了解到克隆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带来的有关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语言、严谨的逻辑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随意的猜测、盲目的疑虑和偏激的态度。

教学思路   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为主导,教师只需要担当一个辅助的组织者。只要学生自己有进行充足的资料查找与阅读的工作。整个课程将是一堂热烈而又深刻的辩论赛。

   因为前一节课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中,已经是采取课前准备资料,课堂上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的形式,课后作业就是为这节课准备资料。因此分组,定论题都作为前一节课的课后作业课前完成了。学生基本上都很清楚程序,使得本节课也就不需要太多导入过程。

   关于资料的查找,最方便的当然是使用电脑。但是本校学生的住校制,让很多学生无法及时回家查找资料。图书馆借阅书籍,也有一定的人数,为了保障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有话可谈,而不是照书本宣科。本节内容除了采用常规的学生分组辩论,组长内部分工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另外准备了两段电影资料,随堂观看以做讨论备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辩论与教师引导
主要资源电影《逃出克隆岛》 《姐姐的守护者》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学案预设:

(1)什么是生物伦理?

(2)什么是克隆?“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有什么区别?

(3)为治疗不孕不育而出现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

课前全体完成学案。同时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六个小组。每两组分正方与反方收集一个论题的相关资料,以做辩论备用通过学案了解本节基础理论,同时明确各自资料收集的方向。
新课部分一、克隆

中心议题:克隆人来了,接受?还是拒绝?

引导辩论时提醒学生注意:克隆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对于人伦冲击也是非常的大,如何利用优点,规避缺点?

播放《逃出克隆岛》部分视频:

一位刚生下孩子的母亲,却连拥抱孩子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注射药物杀死。可爱的宝宝被抱走,送到了一对夫妇手中,这个妻子居然跟刚刚死去的母亲一模一样!

教师:很显然,这是属于克隆人的一个例子。只是最后的处理方法比较极端。这里的对与错,大家其实在前面都已经讨论过,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种方法,应该算生殖性克隆还是治疗性克隆?

小结:

治疗性克隆: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生殖性克隆: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我国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是中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学生围绕克隆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正反两面进行讨论克隆的利与弊,通过少数资料很快就能建立正确的观念

。加插资料,引导思考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区别,能有效提高学生思考的兴趣,更有利于理解概念中的区别,建立正确的观念。

新课部分二、设计试管婴儿

中心议题:设计试管婴儿,人道还是不人道?

组织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人道主义。

播放《姐姐的守护者》部分视频

剧情简介:姐姐凯特患上了白血病,白细胞偏少伴随畸形,各种并发症不段折磨着这个小女孩,于是为了姐姐,通过基因检测,就有了专为姐姐而出生的妹妹安娜。安娜从出生时捐献脐带血,11年间,入院8次,6次导管插入手术,2次骨髓移植,2次干细胞净化,还有多次副作用,出血,感染,淤伤。并且为了细胞成熟度,还要注射促荷尔蒙生长药物。服用反胃药,镇痛安眠药,很多都不是正常儿童能够服用的药物。而现在,姐姐的两个肾脏全部坏死,父母已经让医院做好移植手术准备,妹妹却向递交了诉状,要求停止父母这种任意处置她身体的事情继续发生。

教师引导:电影中是姐姐让妹妹向起诉,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换妹妹一个健康的未来。对于安娜来说,她的最大收获,就是牺牲了自己的小小健康,换来了姐姐的命。一切都是为了爱。他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各位同学不妨想一想,如果你是母亲,你是安娜,你是凯特,你会怎么选择?你愿意为了救人而捐献一部分骨髓么?

小结:

设计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施,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它不宜推广,并要严防滥用。

2、①捐献骨髓是指医生只是从你的骨髓中分离出一部分造血干细胞供移植。因为造血干细胞在人的骨髓中相对较多,而在外周血液中却很少。

②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更新能力很强,被分走的那部分,很快就会被“补齐”,因此不会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

③在医学公认的安全条件下,分离出捐献者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对捐献者造成意外伤害。

④捐献有限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是一种美德、一种欣慰和快乐,是一种高尚情操。

学生围绕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科学与人道冲突进行辩论视频资料的存在,能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设计试管婴儿在救治他人的同时,自身也是会有各种痛苦。从而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的从伦理道德来看待问题。而不仅仅是把设计试管婴儿的缺点看成是破坏性别比例的一种方法。
新课部分3、基因身份证

中心议题:你想要一张基因“身份证”吗?

观点总结:

(1)现在要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有不少基因还没得到确定。即使只是对个别或少数基因进行检测,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现在西方国家对某几种致病基因进行筛检时,接受测定的人也只是有这类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或这类疾病的高危个人。目的是使他们能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身体、适时手术等。

(2)有某种致病基因,并不一定就会患病。

(3)基因检测给受试者造成的心理负担或压力必须考虑到。

(4)将“基因身份证”上记录的信息和它的作用等问题弄清楚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它。

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谈谈愿不愿意拥有一张基因身份证学生通过辩论理解什么是基因检测以及“基因身份证”在现实生活中的利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探究拓展视野:是研究合作,还是基因资源掠夺?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基因资源现状、意义和讨论应对外来“侵略”措施,撰写报告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
自      我      反      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经典的课堂视频资料,弥补了学生自己找寻资料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播放,从全新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于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理,更有话,更有参与感。

整堂课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小结的形式,让学生信息提取、表达归纳、合作交流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前两个论题讨论所花时间会较长,第三个论题时间相对分配较少。而且没有课堂巩固练习的时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