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外墙保温施工现场常见质量问题
2025-09-29 05:05:33 责编:小OO
文档
外墙保温施工现场常见质量问题

  一、材料因素

  受市场利益的驱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企业自以为知道了外保温技术的知识,在对外保温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在经营中不是考虑如何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性能、如何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而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匆忙把一些不合格的外保温产品应用到工程中、导致很多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1、外保温胶粘剂:是贯穿整个系统中的核心材料,其性能关键是跟EPS板的附着力和系统的耐水、抗裂、耐候及耐久性。胶粘剂中所选用的主要成分纯丙稀酸树脂乳液及骨料中的硅砂尤为重要,对保证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安全年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丙稀酸树脂在胶粘剂中起到耐水、耐候的作用,丙稀酸树脂含量的多少起着抗裂作用,骨料中的硅砂起加强附着力的作用。

  目前外保温市场的胶粘剂使用的大多为成本低廉质量低劣的胶粘剂,其无法保证外保温系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为降低成本其树脂含量较低或不使用纯丙稀酸树脂。

  骨料中的硅砂采用的是未经处理的河砂和含铁的普通石英砂,含铁成分较高,易发生氧化反应,破坏胶粘剂中的树脂乳液分子,使其性能指标逐渐下降。是造成外保温系统龟裂、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胶粘剂应选用纯丙稀酸优等树脂乳液和不含铁的硅砂,才能保证外保温系统的安全使用年限。

  2、EPS板:对保温板的质量重视不够,未达到自然养生陈化六周时间,使用在工程上,造成收缩率高,使局部出现收缩和温差应力的不均,从而引起接缝之间产生裂缝。应对保温板的质量严格控制,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与密度密切相关,密度不宜过大。控制保温板的密度范围,基本上就可控制其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才能保证EPS板尺寸稳定。

  3、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抗裂增强抹面层中所使用的玻纤网格布,如廉价的劣质品,将直接影响到抹面层的抗撞击能力。耐碱性差,长期在抹面层中受到水泥碱性的腐蚀,使抗拉强度降低,出现抹面层龟裂和剥离现象。

  4、外保温饰面层:由于外保温系统在设计上有其构造的特殊性,饰面层也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不充许使用在建筑物理上不合理—即不透气的弹性涂料和涂膜坚硬易龟裂的无机涂料、以及在建筑力学上不安全的陶瓷面砖做为外保温饰面材料。

  二、设计因素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的时间毕竟还不是很长、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各种外保温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外保温的一些做法还存在着模糊的观念、不能很好地灵活掌握和运用、导致设计和施工脱节、无法有效地指导施工、以至于因为结点方案设计的不完善而导致外保温产生问题。以下几个在外保温中常出现的问题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外保温的饰面层设计外保温系统是非承重复合系统,饰面层不能选用建筑力学上的不安全的饰面砖做饰面材料,建筑规范规定外挂重量不得超过35Kg/㎡,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如外挂重量超过规定或超越了外保温系统的自重和安全系数,是个极大的工程安全隐患,其饰面层为钢性,不适合高层建筑的物理性的柔性摆动原理。外保温饰面涂层出现裂纹、开裂、剥离、起皮同样是常见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干燥收缩;

  二是温差变形。

  在外保温饰面层中,温差变形引起的开裂是主要的。其中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材料选择不当彼此不相容,各种材料之间的变形量不匹配造成的。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基本选择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来显示自身抗裂作用的涂料。通常温差和干燥收缩产生的应力是很大的,很容易将涂膜撕裂。而这些弹性涂料一般又不能涂的太厚,否则附着力下降,易揭皮。同时弹性也不能过高,否则耐粘污性、耐擦洗很差。更不能使用涂膜坚硬的无机涂料。无机涂料虽然保色性好,但延展性和柔韧性差。也不宜采用平涂方法,因采用平涂方法操作时,材料收缩的方向为一条线,故涂料收缩时,易把涂膜拉裂。应使用化学成分相一致、与外保温系统相融的具有亲和性、柔韧性、透气性、自洁能力优越、与外保温构造变形量设计相协调的外保温专用涂料,其变形方向具有多向性,避免了涂膜拉裂现象。

  1、(XPS)挤塑板: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XPS),由聚苯乙烯树脂连续挤压出注入催化剂发泡而成。挤压的过程制造出拥有连续均匀的表层及闭孔式结构良好的板材。这种结构的互连壁有一致的厚度,完全不会出现空隙,有良好的抗湿,防潮性能和高抗压、抗冲击能力,并具有吸水率和导热系数都很低的优点。因此近一段时期有应用量加大的趋势。但在已完成的外保温工程中开裂现象比较普遍,开裂和脱落程度也较为严重。挤塑板造成保温系统开裂和脱落有以下原因:与整个系统材料不配套、不相容。未经大型耐候实验验证,在国际和国内的保温行业没有标准图集是业界都知道的事实。挤塑板虽然具有良好的保温防水性,但由于其强度较高变形应力大、表面光滑、疏水,难以吸收粘结保温板的胶粘剂,与墙体的粘贴附着性差等原因,在外保温已经成熟的国外主要用于屋面、地面、±0℃以下的墙面保温。目前国内未经系统研究就用于墙面保温时,如不对材料性能严格控制并经大型耐候性实验验证,必然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

  挤塑板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为0.028w/(m.k),而抹面层的抗裂胶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m.k),两层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33.2倍,比聚苯板与抗裂胶浆的导热系数相差更大,因此更易产生裂缝。挤塑板比膨胀聚苯板密度大、强度高,由于自身变形及温差变形而产生的变形应力也越大,相对于每条板缝来说,相邻的两块板自身的应力变化是反向的,对板缝进行挤压或拉伸,造成板缝处开裂、渗水、透寒、久而久之造成耐候性附着性下降进而会产生外保温系统剥离、脱落,最后导致外保温系统出现崩溃的后果。

  2、(EPS)苯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是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在容器中加热注入阻燃剂膨胀出颗粒融合的互连壁蜂窝式结构、再经过自然养生和陈化过程制出的板材。由于聚苯板的隔热性和伸缩性能好,在国外成熟的外保温系统中主要用于墙体保温。

  EPS板的尺寸变化可分为热效应和后收缩的两种变化,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是可逆的。EPS板加热成型后会产生收缩。这就是后收缩。后收缩的收缩率起初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收缩到某一个极限值后,就不再收缩,因此EPS板形成后需要进行自然养护和陈化42天以上,才可保证EPS板的稳定性和保证EPS板上墙后不会产生后收缩。由于EPS板的伸缩性和弹性较好,融合的颗粒之间的缝隙能够充分吸收外保温胶粘剂,促使保证保温板与墙体之间的粘结牢固度和耐久性。纯丙稀酸乳液树脂外保温胶粘剂也有同样的共性。

  锚栓的设计在外保温系统中胶粘剂应承受系统的全部荷载,为防止20m以上的建筑物受负风压较大时产生震动,负风压较强的部位宜使用锚栓做辅助抗风压固定。许多外保温施工单位使用质量低劣的胶粘剂,误认为锚栓设置数量多能起到固定作用,其结果是过多设置锚栓反而是造成系统产生热桥和脱落的主要原因。锚栓不宜设置在板缝连接处,在600mmX1200mm尺寸规格的EPS板上,设置2支斜线对应的锚栓。建筑装饰造型的保温处理近几年建筑设计中倡导的屋面“平改坡”,为了加强顶层房间的采光效果、同时为了体现建筑物的立面形式和层次变化、多在坡层面上设置了造型。造型周围的装饰线条变化和墙体的转折比较复杂、而且在这部分墙体和装饰的线条的处理一般都采用现浇混凝土。因混凝土的传热系数较高、在该部分的围护结构进行保温处理的时候、常因保温方案处理的不完善、在冬季出现内墙面反霜、结露的现象、污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装饰线条过多、而在设计中这些线条又多以混凝土挑出、在做保温时因为用混凝土浇注成的比例关系已经确定、在其上如果在加保温层势必导致线条既定比例关系失调、所以为不破坏建筑的立面表现形式、只能放弃对该部分的保温处理、由于未对裸露部位的混凝土采取保温处理而导致室内出现返霜、结露现象。建筑造型与坡屋面的交接处如果保温处理不好也容易出现保温断点、导致返霜、结露情况发生。对于建筑的装饰线条处理应尽量利用EPS板保温技术、采用EPS苯板来完成对线条的表现处理。

  窗的节能节点设计在节能设计中对窗的设计位置只有一个原则,根据保温形式的不同而设置的位置不同。当采用外保温时则应靠近墙体的外侧。尽量使保温层与窗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减少保温层与窗体间的保温断点、避免热桥的发生。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忽视了外窗膀传热对耗热指标的影响、不对外窗洞口周围的窗膀采取保温设计处理。

  窗洞周边的热桥效应在节能建筑能耗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在窗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根部上口的滴水处理和窗下口窗根部的防水设计处理、防止水从保温层与窗根的连接部位进入保温系统的内部而对外保温系统造成危害。结构伸缩缝的节能设计结构伸缩缝两侧的墙体用老百姓的话讲也相当于山墙,是建筑各围护结构中耗热量较大的部位、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对这部分采取保温措施。在具体的设计中应在主体的施工过程中随时在伸缩缝中错缝填塞双层苯板、板间用木楔挤紧。这样、就相当于给这两侧的墙体做了一道廉价的外保温。

  女儿墙内侧增强保温处理对于女儿墙外侧墙体的保温在设计中往往都能够重视、还会将保温层延续到女儿墙的压顶、可是设计者往往忽视对女儿墙内侧的保温。女儿墙内侧的根部靠近室内的顶板、如果不对该部分采取保温处理、该部位极容易引起因为热桥通路变短而在顶层房间的顶板棚根处产生返霜、结露现象。对女儿墙的内侧采用保温措施还有助于保护主体结构、使得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作用都发生在保温层内、以避免女儿墙墙体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的发生。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的密封、防水和防开裂处理在保温层与其他材料的材质变换处、因为保温层与其他材料的材质的密度相差过大、这就决定了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的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极容易在这些部位产生面层的抹灰裂缝。同时还应考虑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防止水分侵入到保温系统内、避免因冻胀作用导致的破坏、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寿命和系统的耐久性。

  对于不同的节能建筑因其设计形式的不同、建筑功能的不同、所选用的材料和运用的外保温技术不同、所采取的结点设计形也应有所区别。对于每一个单体工程的不同部位、应具体部位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形式、所选用的外保温技术和材料做出相应的具体的完善的节点设计处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施工、保证外保温系统的工程质量。

  三、施工操作因素

  在引起外保温工程的质量因素中因施工操作员因而产生的质量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规范外保温工程施工操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严格质量监控、厂家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进行专业化的服务指导等,都是保证外保温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中的环境条件不得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施工,施工温度不低于5℃,5级以上大风和雨雾天不得施工,否则不仅养生时间发生变化,材料受到冻结后也会破坏产品品质,从而出现龟裂,耐水性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质量。禁止在雨天施工,待表面完全干燥后施工方可进行。

  2、基层处理基层表面不宜过于干燥,清除基层表面的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返碱现象。在旧楼改造时,彻底清除原基层的涂膜,原饰面砖的虚粘空鼓部分,过于光滑部位做打磨处理。

  3、水泥的混合比例不当产生的现象胶粘剂混合水泥的基本作用是缩短胶粘剂的固化时间,因为树脂乳液达到安全固化需要较长的养生时间,水泥只起固化剂的作用。能增加附着力的说法是毫无相关的。胶粘剂的主要成分是纯度100%的丙烯酸树脂乳液,渗入于EPS板融合的颗粒缝隙中,使其具有卓越的柔韧性和附着力,达到养生期需要相对较长的固化时间。所以胶粘剂加入水泥,是缩短养生时间,作为养生促进剂的作用。如超过正常的配比,树脂乳液成分浓度的降低,造成胶粘剂附着力下降会产生疏松及脱落的现象。

  4、外保温系统的脱落

  1)所用的胶粘剂中所含的纯丙树脂乳液和不含铁分子的硅砂达不到外保温专用技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或采用机械固定时锚固件的埋设深度不够和锚固数量过多,板缝间设置锚栓,锚栓分布尺寸不正确。

  2)粘结胶浆配比不准确或选用的水泥不符合外保温的技术要求而导致外保温系统的脱落。

  3)基层表面的平整度不符合外保温工程对基层的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要求、平整度偏差过大。

  4)基层表面含有妨碍粘贴的物质,没有对其进行界面处理。

  5)粘结面积不符合规范要求、粘结面积过小,未达到30%粘结面积的质量规范要求(不同厂家的产品对粘结面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6)采用的聚苯板的密度不足18kg/m3或过大、导致其抗拉强度过低、满足不了保温系统自重及饰面荷载对其强度的承载要求、导致苯板中部被拉损破坏。

  5、冬季内墙面返霜结露

  1)因保温节点设计方案不完善形成局部热桥而引起的。

  2)在施工时因聚苯板的切割尺寸不符合要求或施工质量粗糙造成保温板间缝隙过大,并且在做保护层时没有做相应的保温板条的填塞处理。

  3)楼体竣工期晚、墙体里的水分没有散发出来引起的。在经过一个采暖期后,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善。

  6、保温层粘贴时保温板的空鼓、虚贴

  1)基层墙面的平整度达不到要求,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最终效果。抹面层和饰面层的尺寸偏差,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基层的平整度决定的,因此外保温系统的基层处理的尺寸偏差必须符合规定。

  2)墙面过于干燥在粘贴保温板时没有对基层进行掸水处理、雨后墙面含水量过大还没有等到墙体干燥就进行保温板的粘贴,因墙体含水量过大而引起胶浆流挂导致保温板空鼓、虚贴。

  3)胶浆的配置稠度过低或粘结胶浆的粘度指标控制不准确,使得胶浆的初始粘度过低,胶浆贴附到墙面时产生流挂而导致板面空鼓、虚贴。

  4)当进行保温层的施工时,不是双手均匀的挤揉压EPS板面,而是用力猛压板的一端造成另一端翘起,引起另一侧的板面空鼓、虚贴。

  5)在粘贴EPS板施工操作时敲、拍、震动板面引起粘结胶浆产生空鼓、虚贴。还有保护层、面层、抹灰层的空鼓开裂,也常常是由于施工操作失控造成的。

  6)在施工中,没有准确的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对每块EPS板的粘贴胶浆涂抹高低不平、分布不均,会导致虚贴和空鼓。

  7)苯板块之间的高差,必须做打磨处理。粘贴EPS苯板时,要采用推揉挤压方式在上下20cm范围内操作。EPS板的尺寸过大时,可能因基层和板材的不平整而导致虚粘以及表面平整度不易调整等施工问题。

  7、锚栓结合粘结时的注意事项锚栓的设置部位必须相互对应。EPS板连接部位设置的锚栓应斜线对应,严禁设置在板缝部位。锚栓进入墙体的深度应达到总长度的1/3.外墙外保温施工应选用敲击式锚栓。

  8、玻纤网上涂抹粘结抹面胶浆先铺设玻纤网后涂抹面胶浆易造成抹面层剥离现象,应采用两道抹灰法,先涂抹一层面积大于玻纤网的抹面胶浆,随即将玻纤网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待抹面胶浆稍干硬至可碰触时,再抹第二道抹面胶浆。门窗洞口部位必须做加强网处理,沿口勒角处要做翻包处理。网布粘完后预防雨水冲刷或撞击,容易碰撞的阳角、门窗应采取保护措施,上料口部位采取防污染措施,发生表面损坏或污染应立即处理。施工后墙体表面在5小时内免受其它物体碰撞,保护层8小时内不能被雨淋,待保护层终凝后及时喷水养护,昼夜平均温度高于12℃时不得少于50小时,低于10℃时不得少于70小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