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时,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及答题卷一并上交。
3、凡答案未写在答题卷上的均不给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5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B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D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
A.蔡澄清 B.李镇西
C.程 翔 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C
A.教学 阅读 评价
B.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
C.自主 合作 探究
D.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 )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35分)
二、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D
A.晨曦 妊娠 赈灾 海市蜃楼 振奋人心
B.凋谢 惆怅 碉堡 风流倜傥 稠人广众
C.飞镖 漂白 剽窃 膘肥体壮 虚无缥缈
D.湍急 瑞雪 喘息 不揣冒昧 惴惴不安
7.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嘉奖 誓死如归 奏效 越俎代庖
B.慰籍 历久弥新 整饬 弱不经风
C.真谛 既往不咎 小憩 举步为艰
D.体恤 提纲挈领 端倪 磬竹难书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 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网站遭受黑客袭击, 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 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困顿的人
B. 犹从辟书 辟书:招聘的文书
C. 作为雅、颂 作为:当做
D. 不自收拾 收拾:整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B. 少以荫补为吏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辄抑于有司 D. 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3.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
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
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
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
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4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⑵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3分)
⑶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①,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碧山,在今湖北省安乐县。山下有桃花岩,相传为李白读书处。
(1)诗人为什么对问者“笑而不答”?(2分)
(2)后两句写景,有何深意?(3分)
17.古诗文默写。(10分,任选五小题,每空1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5)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三国演义》卷首词)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林则徐)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他还告诉我们,这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么?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小城很安静。不是假日又不是四乡群集的赶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样拥挤,像许多既经历了岁月和沧桑又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边远小县城一样,城区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组成,宽敞的新街表达了这地方的发展,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则纪念着那过往的辛酸岁月。听说,凤凰人很珍惜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别是那些妇女对旧居更是充满依恋,一砖一柱令她们回味的事太多了。我住了几天,穿城走巷几次之后,也觉得为了扩建,拆去了有过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庙、充满商业竞争意味的万寿宫,以及那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还有什么特色呢?
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凤凰人珍惜旧城,还珍惜那傍城而过,河水清澈,多鳜鱼、鲫鱼、鲤鱼的沱江。春季水浅,江底大石块凹凸可见,浮游的小鱼也清晰可数,江上有小船,渔人在默默撒网,矫健又从容;听说,沈从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龄最后一次返回凤凰时,就是乘着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恋着的故乡山水,对江水的洁净深感欣慰;他去世后,凤凰人远去北京把他的骨灰迁回葬在沱江边上,他们知
道 沈 先生爱水,他生前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轻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
但我却觉得明丽的沱江给凤凰女子的影响更多,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与这长河是多么相似。
凤凰的朋友们同意我这看法,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万千苦难都能承受的凤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们还记得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当时人家不过六千户、 人口不到两万的凤凰城,却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仅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凤凰籍士兵就付出了伤亡两千八百人的代价。八年抗战,几乎家家有寡妇,户户有哀声,那艰难的年月,小城的劳作大多由这些善良、温柔的妇女来承担!
因为小城的军伍人家多(前,凤凰出了七名中将、二十七名少将,团、营、连、排长更是不计其数),既有荣光,也有灾难,特别是“”时期,不少家庭都再次受到冲击,温柔的凤凰女子又陷入了忧伤、恐惧之中……
尽管这小城有过花翎闪动、冠盖如云的辉煌时代,似乎那时候的男子不可一世,我敬仰的还是那些温柔、贤良的凤凰女子,她们才是小城的基石!
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似乎那些事,只是如同她们平日的描花绣朵的手工艺一样,虽然精巧艳丽,在她们看来却已习以为常了!
如今苦难的时代已经结束,凤凰也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年轻一代的凤凰女子也早已走出家门,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无论是雄踞苗岭大山中,高 四十二米 ,宽 八米 ,长 二百四十一米 ,被誉为全国石肋拱桥中的首位的乌巢河大桥,还是坝高 八十一点六米 ,发电量一万一多千瓦的长潭岗电站,那年税利亿元以上的凤凰烟厂,甚至遍布苗乡的学校里都有她们的身影。
离开凤凰时,一位苗族姑娘赶来送我,她家的庭院里种满了黄的迎春、红的玫瑰、白的山茶,她却把一盆虎耳草珍重的赠给我。虎耳草是湘西特产,生命力很强,这也是凤凰女子的个性吧!
18.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凤凰女子的主要性格特征。(4分)
19.作者认为凤凰女子“才是小城的基石”,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 (4分)
20.作者着力描写了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六、文章赏析(12分)
21.试从下面三个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
①简析《凤凰女子》在环境描写上的特色。
②简析《凤凰女子》在行文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③简析《凤凰女子》侧面表现人物的技巧。
七、写作(60分)
22.作文
题目: 感 动
注意:主题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卷答案
一、二、三题(42分,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D A C A D B B B A C B B C
解析:二、6.D (A项“赈”与“振”同音,B项“凋”与“碉”同音、“惆”与“稠”同音,C项“镖”与“膘”同音、“剽”与“缥”同音,只有D项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分别读:tuān、ruì、chuǎn、chuǎi、zhuì。)
7. B (誓——视 籍——藉 经——禁 为——维 磬——罄。)
8. B (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日前:几天前。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是不是第一人称。)
9. B(A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只用于人,不用于物。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D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一般用于人。)
10. A (B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错误使用了被动句,语序不当,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应为“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倍受新老顾客信赖的”。 C项中“予以否认”表达不明,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 D选项“扩大”与“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
三、文言文阅读
11.C (写出成为)
12.B (B.以:介词,凭借。A.而:上例,连词,表并列,却;下例,连词,表递进,而且。C.于:上例,介词,表被动;下例,介词,向。D.之:上例,结构助词,用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性;下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3.B (这里的“穷”主要指政治仕途上的困顿,但据文意,不能设限。)
14.C (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4分)
15. ⑴然而当时人无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向梅圣俞请教。
⑵虽然对梅圣俞了解很深,最终也没有举荐他。
⑶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旧稿)。
16.(1) “笑而不答”的意味全在“笑”中。其中既有对问者不了解自己的轻蔑,也有自己独得闲适的独特感受。
(2) 三四句写碧山之景,纯真、宁静、自然、和谐,让人流连忘返,这实则是对前一问的侧面回答。这样,不答而答,似断又续的结构更使全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从“碧山”与“人间”的鲜明对照中,可隐见诗人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的统一。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7.(1)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 (2)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3)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4)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5)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6)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7)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2分)
18.强韧,温柔,贤良(或“善良”)
19.(1)过去.风凰女子在万千苦难中撑持着家事农作。 (2)现在,风凰女子投身到各项建没事业之中。
20.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就是凤凰女子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更有力地揭示出凤凰女子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新社会新生活的美好。
六、文章赏析(12分)(例文)
21.①简析《凤凰女子》在环境描写上的特色
这篇文章在景物或环境描写上很有特色。
文题是写“凤凰女子” 而开篇却先写“雾”,写被雾遮没的景物.写雾罩传出的“鸡啼声”和“吱嘎响声”,最后才写到洗衣少妇的“捣衣声”和 “笑语声”,这样描写,既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又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效。从而引起作者的想像——“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但这还只是冰山之一角,到底怎么样?这便会引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看下去的兴趣。
接着,文章又插人沈从文先生对昔日凤凰的描述:“山高水急.地苦雾多”“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这既暗示了过去凤凰女子生活和劳作的艰辛,又与倒数第二段对今日凤凰的现代化建设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五段作者转入对现在凤凰城的描写:“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这些“古迹”实际上是凤凰女子沧桑岁月的印证。包含了凤凰女子的怀恋,反映了她们对历史和美的审视。
随后,文章由凤凰城写到傍城而过的沱江,无论是写“凹凸可见”的大石块,还是写“清晰可数”的小鱼,都突出了'河水的清澈,衬托了凤凰女子的温柔而又强韧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本文写景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凤凰女子。
②简析《凤凰女子》在行文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凤凰女子》以凤凰小城为背景,围绕凤凰女子组材.结构严谨有序,脉络清晰自然,经纬分明。具体来说。在结构上表现为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按时间顺序串句成文:先通过写现实中的凤凰洗衣少妇联想到战乱时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再通过写现实中的凤凰小城和城旁的沱江,回忆起八年抗战时的凤凰女子表现出来的坚韧,最后才写到新时代凤凰女子的精神面貌和在社会建没中的贡献等。全文基本上按照“现实——过去——现实”的结构行文,使文章井然有序。
第一,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在选材上比较散,既写到了过去凤凰之景,又写到了今日凤凰之景;既写到了过去的凤凰女子,又写到了今日的凤凰女子;既写到了凤凰女子,又写到了凤凰男子。文章联想和想象丰富,思路开阔舒展,但又始终围绕表现凤凰女子强韧、温柔、贤良这一主旨展开。
第三,注重过渡和照应。比如,“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这…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如结尾写凤凰女子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这虽然是虚写,但照应了开头对雾的描写。
③简析《凤凰女子》侧面表现人物的技巧
《凤凰女子》一文,虽然短短一千多字.却写尽了凤凰女子的神韵,而这与作者高超的侧面表现人物的技巧分不开。
首先,散文开头,作者将凤凰女子的美丽形象置身于清澈的溪水中,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如水般美丽灵动的初步印象;
紧接着作者就写了凤凰小城沧桑坎坷的历史和凤凰女子的怀旧情结,不经意中就将小城的强韧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赋予凤凰女子,凤凰女子的形象开始丰满;
行文中,作者又明确地用明丽的沱江水来比拟她们能承受万千苦难的优秀品格,并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如果说先前凤凰老屋树立了凤凰女于的筋骨与肌肉的话,那么沱江水无疑就给她们注入鲜活的血液,于是整个形象丰满充实了;
然而作者还不够,又用凤凰的男子作映衬,映衬她们的沉默无私,兼容并包,尤其在文尾用极富生命力的湘西特产虎耳草作为凤凰女子的象征,这乃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凤凰女子的形象已鲜活灵现,呼之欲出!
七、写作(60分)(略)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