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用书香浸润心灵,滋养生命
2025-09-29 05:07:51 责编:小OO
文档
用书香浸润心灵,滋养生命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读书活动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文化则可以将人的灵魂引向深刻和崇高境界。

从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即:教育就是用外在的文化,去内化学生个体,在经历从有形到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长期积淀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主动活泼的发展。

那么,怎样汲取人类的优秀文化呢?最直截了当,最方便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让书香充盈校园,让书香浸润心灵,让书香滋养鲜活的生命。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我校多年来坚持开展读书活动,使办学质量稳步上升,现简介于下。

一、写入培养目标,彰显读书责任。

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我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确立了一个通俗易懂、含蕴深远的培养目标,这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能干的人!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去支撑,而“读书”,则是一堵“承重墙”!

就说目标中的“健康”,那不仅指向躯体的结实健壮,而且指心灵的纯洁高尚,包括崇高的思想,美好的感情,正确的审美,科学的思维,健康的心理,正当的兴趣爱好……这一切的养成,都需要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都需要读书!当学生们捧着一本好书潜心会读时,当学生们徜徉在书籍展开的美妙时空里,那就是和一个个高尚的人在读话,就是和一个高尚的灵魂在交融,就是在沐浴春风,吮吸春雨,就是在生长,在升华!

因此,我们在诠释学校培养目标时,在分解学校培养目标时,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博览、善读。同时,我们也将引领学生读书,作为一种神圣和不可懈怠的责任担在了校长和每位教师的肩上。

有了这份责任,就从源头上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套路,完善了相应的育人思路,提升了读书活动的质量。

二、纳入课程系统,建立阅读机制。

虽然,学校原有教育教学工作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秩序和格局;但是当我们认识到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后,便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全局上作了调整,采取了6条措施,将读书活动纳入了课程系统,名正言顺的使之成为课程家族中的正式成员,确保读书活动“运行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这6条措施是:

1. 有教材配备。

我们组织学校骨干教师,遵循“时空的代表性,内容的广泛性,体裁的多样性,年段的可接受性”这四条原则,从浩瀚的书海中,精心为各年级学生选书。经过努力,现在我校学生已做到人手一本为本年级选编的正规读本,还有一批指定的书目,使读书活动有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2. 有实施纲要。

为了保证读书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我校出台了多项文件,其中重要的有:

《“博览”工程实施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读名篇,背经典”的口号,明确了总的目标和年段目标,规范了阅读方式,并详尽的提供了各种实施的方法。

《关于阅读文本的分年级建议》。“建议”中制定了阅读名篇的篇目和进度,分类提出了阅读活动的组织建议。

这样,师生的读书活动既有章可依,又可在创新实践中尽显个性。

3. 有固定教时。

多年以来,我校持之以恒的将学生的读书时间列入课程表。学生的读书活动,课程表上有两类:

其一,每天拿出半小时让学生去读书。

其二,每周拿出两节课,一节上推荐或指导课,另一节上交流或实践课。

4. 有教研活动。

引领学生读书是一项新的教育实践,科学含量高,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开展教学研究。由于坚持团队教研活动,我校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市、区先后三次在我校召开现场观摩活动,我校有低、中、高年级四位教师在市、区上研究科和赛课,多个班级荣获上级授予“书香集体”称号。

5. 有考核管理。

针对各班读书活动开展的质量,我们坚持“四查”:查方案、查课堂、查进度、查效果。并将考核情况列为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内容。

6. 有评比条例。

为了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我们每月评出一批“读书标兵”,每学期评出一批“读书之星”,每年评选一批“书香班级”。

三、贴近学生身心,丰富阅读实践。

读书,往往是个体行为,而且是内在的过程。一个“个体”,一个“内在”,正是小学生读书的薄弱之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能力有限,特别需要发展!我们绝不可以满足于学生读了多少本书,而应该让“个体”和“群体”交流起来,让“内在”和“外显”结合起来,让学生互相学习,手脑并用,并得到教师可贵的引领,从而一天比一天会读书!

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学生读书重要,而组织学生读书后的交流和实践活动更重要!

多年来,经过认真地探索和总结,在阅读后的“交流”、“实践”两个环节中,我们有了一些成功的体会:

(一)关于精心组织学生阅读后的交流。

1. 要设计好交流的话题。

好的话题要有包容性,能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话说。好的话题要有发散性,能让各种倾向的意见都可表达。好的话题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热情。

2. 要把握不同的层次要求。

低年级学生只要求简单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简明说出自己的态度,初步地表达出愿望。

中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对作品的内容上,说说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并能在交流中获益。

高年级学生,则可在体验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相互争辩。

3. 要营造和谐而热情的交流氛围。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要让学生尊重别人,学会倾听;要敢于辩论,学会辩论,说话得体。教师要因势利导。

(二)关于精心组织学生阅读后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方式很多,如:作品诵读会(部分或全文)

作品故事会

作品想象性延续

作品情节剧

读书演讲会(即启示录:教我看世界,教我学做人,教我会生活,教我变聪明……)

读书笔记展评

办读书小报

将作品精化编成歌词填写在熟悉歌曲里唱出来。

……

事实证明,好的交流,好的实践可以放大或丰富学生的读书收获,可以发展学生的读书能力,并激发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本书的阅读。

四、师生共读共生,提升阅读品质

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读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体会有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读的书教师要共同去读,而且要努力改变自己,试着扮为学生的角色去读,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读书过程,更好地优化引领学生读书的过程。

二是教师自己要读利于自己生命生长的书。这样的读书,可以培养对书的亲近感,可以改变气质,丰富内心世界,萌发新的追求,让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

只有爱读书,会读书的老师,才能在引领学生读书过程中和学生产生情的交融,心的沟通。才能真正提升阅读的品质。

以上介绍,仅限于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欢迎各位指正!

2010年11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