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 全
2025-09-29 05:04:59 责编:小OO
文档
史纲思考题答案整理

综述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正是由于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性质、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点?

答: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1)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病痛外国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找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主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薄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的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突出的矛盾。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争取民族和人民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任务是为了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赢得民族和人民,推翻帝国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局面,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制度,才能达到民主团结,社会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章 反对魏国侵略的斗争

1列强是如何野蛮侵略中国的?

答:鸦片战争后,列强相继染指中国。他们凭借其雄厚的实力,通过军事上发动战争、政治上加紧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逐步渗透等各种手段,使中国逐渐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2简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原因,首先,清和统治者的昏庸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和武器装备简陋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再次,武备废弛和战斗力低下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教训:第一,要充分完善武备和防务建设。第二,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第三,要有正确的军事指挥和旺盛的战斗精神。

3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结果如何?

答:鸦片战争前后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是器物上感觉不足而“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的时期;从甲午战争经戊戌变法至辛亥,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二阶段,是制度上感觉不足而进行政治制度变革时期;从辛亥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三阶段,是文化上感觉不足而从文化深层进行反思的时期。(原因自己由23-25页归纳总结)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建立了农民政权2)对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3)冲击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统治4)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局限性:第一,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存在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散漫性等阶级局限性,这决定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和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

第二,农民阶级没有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的世界观,更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第三,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正确的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未能将西方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的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2洋务运动所标榜的自强求富为什么不能实现?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顽固派势力的阻挠反对是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为洋务新政并非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是地主阶级进行的自救活动,这使得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其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严重的腐朽性(从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进行论述)

3如何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爱国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的潮流。

第三章 辛亥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1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通过手段推翻清王朝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即推翻封建的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孙中山称之为政治

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称之为社会

2如何认识南京临时的性质?

答:南京临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南京临时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权。执掌实权的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职志的党人,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参议院也基本掌握在党人手里。同时,他也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中华临时约法

3试分析辛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1)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2)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 3)推动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发生了积极变化4)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运动的高潮

4如何认识辛亥的失败原因与旧民主主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答:辛亥的失败原因1)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武力和破坏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是辛亥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详述见书58页一到三点)

辛亥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封建的长期统治和列强的野蛮侵略影响着旧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在其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呈现出缺陷与不足是必然的,它作为中国的一个阶段也不可能很快就认识和掌握中国进入近代后发展的规律,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

中编综述

1为什么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答:辛亥失败后中国继续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在这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之下中国经济凋敝丛生人民生活悲惨.

1)外国在华资本去的垄断地位

2)封建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

3)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书63——自己总结)

在三座大三的压迫下中国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下降状态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继续进行别无出路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1)地主阶级和买办的大资产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动阶级(第二问的回答方向:1不选择前两者的原因  2选第三者的原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民的开端?

答题思路1解释五四运动的特点2简答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根本变化第一,范畴的变化

第二,指导思想的变化

第三,领导阶级的变化

第四,斗争目标的变化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答:中国党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辩论

3)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4)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3为什么说中国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76页最后一段

4大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82页第二段

第五章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    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的实情不适合的。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红色政权必须执行“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如何认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  第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的领导地位。

     第二,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错误领导的行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第三,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第一次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如何认识古田会议在党和人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答:明确地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阐明了同党的关系,指出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而奋斗。

再次提出了红军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       

    党的建设强调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

    要求健全党的组织,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第六章

1.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深重灾难?

答:惨绝人寰的大、掳掠中国劳工、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大肆推行奴化教育、

2.如何认识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答:在8年抗战中,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3.为什么说中国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党坚定地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顾全大局,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开展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顶住日军疯狂进攻,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如何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第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因:   第一,中国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首先只有自强,才能真正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弱国打败强国的关键,在于有正确领导。

第七章

1.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答:原因:战后的种种丧失民心的,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大军进攻区,挑动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满。

作用:标志着新的人民大高潮即将到来。

2.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走不通?

答:直接原因:反动派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对坚持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实行;内在原因:中间党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形势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党的团结争取,促进了中间派别的分化,加速了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3.中国党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全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意义:它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河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综述

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四.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和人民的成果,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2.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

一.从争取经济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从赢得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政治。

三.从发展新民族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统一。

五.从自主、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六.从“小米加步”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第八章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族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一.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二.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其他各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族专政。

 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为什么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参考课本P162)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因为以往的社会变革,都是以一种新的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旧的剥削制度。社会主义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建立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后实现的理想社会制度,这是以往任何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

4.建国后人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调整编制

   二.组建军事院校

   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四.改善武器装备

   五.提高全军科学文化水平,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

第九章

1.中国党前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那些成果?

   一.明确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二.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三.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四.提出改革经济的任务和设想。

   五.提出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问题。

   六.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2.如何认识“大跃进”和“文化大”是探索中所犯的错误?教训是什么?

   认识:P192

   教训: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三.必须坚决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有序。

四.必须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

3.1956年-1976年建设是如何在曲折中发展的?

   从1956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正确的建军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建设在人才培养、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仍取得了显著成绩。(课本P198)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时期是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受到挫折的阶段,尽管如此,人民始终坚持党对的绝对领导,保持了自身稳定,保卫了。(课本P198)

第十章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三.从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中突破出来,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

   四.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历史进程:详见课本P207-P223

   基本经验:十个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二.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四.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五.把坚持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六.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结合起来

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八.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九.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一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成就: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    二.各项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三.高科技和国防科技以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标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六.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八.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九.民族宗教得到全面贯彻。

十.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   十一.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十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