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5-09-29 05:05:01 责编:小OO
文档
国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

李  娟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现状和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并给出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平台 机制

引言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行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2002年,国家科技部就长期困扰科技界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提出了“科技大平台”的设想;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国家部分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各省市、相关行业和企业也纷纷启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划工作。

1、创新平台组成

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总体架构中,创新平台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头,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平台是成果扩散的关键,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提供服务支撑,由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检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交易机构等组成,主要由发挥管理及环境营造的作用,由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此外,这三大子平台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进行自身创新活动的同时,也支撑着平台整体层次的创新。

1.1创新平台的主体

技术创新平台的主体构成要素为四大主体, 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部门, 这四者之间通过相互结网而构成一个有机体系, 即构成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主体结构。

企业: 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中的核心创新力量。企业是实施创新的主体, 企业能否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是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成败的关键。要集成各大集团研究中心的资源, 在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下, 实现资源的共享, 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

大学: 大专院校在创新平台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大专院校在创新平台中, 既可承担研发任务, 又可承担教学任务, 进行培训和知识传播。

科研机构: 由一些具有技术特长、能持续提供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研发部门参与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部门: 在科技部的领导下, 协调和集成相关科技资源,组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参与的网状层次结构。

1.2资源支撑体系结构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结构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主要由研究与开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与创新服务平台这三大子平台构成。其中, 研究与开发创新平台是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核心, 它具体包括创新资源整合平台( 主要有资金平台、人才平台、知识平台、信息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 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是整个创新平台的主体层次的创新平台; 创新服务平台是整个创新平台的保障, 为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和环境。国企技术创新平台的具体还分为三个层面的子系统,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在信息、网络等技术支撑下,由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装备、科学数据与信息、自然科技资源等组成,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有:科技项目推荐、融资策划与中介、联合攻关研发、企业难题招标、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评审、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与策划、咨询、商业计划制作、管理咨询、干部员工培训等。

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围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系统化和工程化的研究,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收集和调研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出建议;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人才为企业服务,培训企业所需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与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关联性及其共享性,单靠产业内部单个企业的力量无法有效完成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或者创新活动效益不显著。需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安排,来促使寻求产业的相关创新资源的聚集,形成一种具有共享机制的公共架构,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有效地使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就是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主要由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这些子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创新活动的实际需要,包括在产品构思阶段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各家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提供适当的交流分享机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些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在产品成型后,为企业提供产品性能的检测服务;在进行批量生产及后续的商业化过程中,为企业解决特定的问题,以及提供员工的技术培训等系列服务,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2、国企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机制创新。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目标,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是保证创新平台发挥建设效益和科研效益的关键。加强机制创新,要完善开放、流 动、共享、合作的运行机制。创新平台不是单纯哪一个企业、学科的平台,不但要面向业内开放,还要面向国内、国际开放,最大限度地吸引科研人员依托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学科融合,鼓励人员流动,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倡导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条件的可以面向校内外实行有偿服务;鼓 励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开展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作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完善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科研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的同时,应该着重健全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设置专职管理技术岗位,从考核、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个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保持管理人员的稳定,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满足科研活动的需要。

2.1科学管理机制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是团队项目,消费者的要求日益精细,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样的竞争要求无疑需要强大的团队,需要整个团队保持目标一致、科学分工、坦诚沟通、默契协作、有机互补。

为了在科技开发中保证沟通、协调和决策的高效,应基于矩阵结构的核心项目小组法组建产品开发团队,团队的成员包括各专业开发人员,同时也包括生产、采购、市场、销售、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他们分别在研发项目中承担不可或缺的工作。开发团队不仅仅保持科学合理细致的团队分工,同时将流程固化,角色标准化,考核及时化,并且积极进行团队文化培育,保持团队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内部沟通,保证了整个团队的很好运行。

2.2运行保障机制

在运行中,应本着“扶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区域需求与国家布局相结合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完善科研项目运行的、法律、规范、指南等,健全运行机制。

1.科技研发生命全周期的计划管理

通过对科研项目采用工程化管理模式,通过四级、五级计划的编制,达到对研发项目真正地全周期计划管理。

2.科技研发生命全周期的费用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科研费用管理规定,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规定,确保研发经费依法合规、科学合理、专款专用、核算。

3.科技研发生命全周期的质量控制

对研发设计质量,研制设备测试、监测走严格的把关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查;在文档管理、材料及时存档方面进行抽查和考核,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科技创新平台的最重要的保障机制。

4.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法转化应用为产品的专利毫无意义,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是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保障机制。

2.3考核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人才决定着科学研究开发的水平和速度,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使科技精英都积极地投入到国有企业中,使企业拥有一支懂技术、能创新、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贡献聪明才智。

科研团队激励是科研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激发科研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是提高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的关键,也是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过去的管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公正合理的价值回报体系,企业的工作进程及其结果是会产生问题的。管理实践中,研发绩效往往缺乏衡量标准,薪酬绩效机制过于简单,对员工绩效缺乏有效评估;薪酬调整、奖金分配缺乏依据,不利于员工工作改进和能力提升。建立研发衡量标准和员工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机制,保障研发组织和流程的有效运作, 已成为研发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增强创新能力。立足于高起点、高层次,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整个工作的核心。

许多国企团队往往由于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合理,整个团队缺乏共同目标,无法形成合力,使整个团队名为团队,实则各自为战;有的国有企业各个开发小组或者项目组产生畸形的内部竞争,形成不良的风气,很难产生合力;有的国有企业团队定义狭窄,开发部门只把自己部门内部定义为团队,没有从公司整体的高度拓展团队的范围,把市场、生产、采购、客服等上下游部门排除在外,导致产品设计考虑不周,为其他部门制造出很多多余工作。

因此,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今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如下:

1、平台定位要从企业需求出发

顶层规划和企业的迫切需求,是科技研发的源动力。国企科技创新平台需要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以及需解决的核心技术、整合的资源等。明确对企业发展的带动和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科研条件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获得的资助认证、培养和引进创新团队、形成的技术标准及专利、运行管理模式等。未来几年年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产学研合作计划、重点建设任务或面向产业提纲的创新服务。

2、利用平台创造交流机会

应在行业交流上积极创造条件, 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科技人才到国外同行业高水平企业、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做短期访问或进修,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参与相关研究机构及团队的课题攻关,促进他们与国内外的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同时在平台内设置客座研究岗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开展各类培训、研讨或讲座,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起点,增强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各平台间的学术沙龙,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完善平台下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应根据各个部门(职位)职责以及在流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创造的价值,设计各个部门以及职位的关键考核指标,建立研发衡量标准和员工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机制,对研发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保障研发组织和流程的有效运作,牵引形成高绩效研发团队和优秀研发文化的形成。通过激励、产权激励、评价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达到激励目标。

4、注重学科间交叉融合

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地依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技术集, 重大的创新突破更多地发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科研机构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 科技资源相互封锁, 以重大科研任务为共同目标的集聚在同一平台上的跨学科、跨学院的团队研究并不多,这就要求国企从优化配置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角度出发,有组织、有系统地整合现有学科资源,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以博采众长,建立全新的合作、运行、共享和交流机制,重点培育,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四、结语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凭条建设必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不与高校、研究所做重叠、重复研究工作。不断完善、调整和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改革、机制创立,加强人才培养,真正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建设面向企业的创新支撑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产业,2009,(3).

[2]李啸,朱星华.浙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3).

[3]李啸,朱星华.广东科技创新平台建没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9).

[4]薛捷.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9).

[5]李纪珍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若干重点问题研究[R].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报告,2010.

[6]李纪珍等.基于国家和地方互动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Delibera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I Juan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300461)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analysised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s also presented ,and several delibera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re give,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novation platform, mechanis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