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25-09-29 05:05:06 责编:小OO
文档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霞光中心小学闫重信

霞光中心小学研究的《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课题,是高台县地方课程研究的一个县级课题。下面由我向专家和全体教师,介绍有关课题的相关内容。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具有着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三大本质特征。随着地方课程《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的实施,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丰富。

1.学生自我评价不高。表现为学生心目中的校本课程不属于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都略逊于国家课程。

2.学校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强。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校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了国家课程的附庸和补充,缺乏相对的性。甚至有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很不到位。鉴于此,不完善的评价机制阻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行和实施。

3.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冷淡。多年的教学环境中,学校课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认识深处,国家课程才是正统,地方课程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觉得学校课程开发是各浪费时间的过程,学校课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在课程的实施中,妨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进,教育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学校的特色。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给我们一种启示,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是一种动

态的,注重目的性、实践性、探究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生成的生本课程。

据此,我们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课程评价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加具有科学的体系,应该更多的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学校积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校本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它凸显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培养地域性,创新性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它在具有其他课程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

首先,它是以学校的自我评价为主。其次,由于校本课程是多样化课程,其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活动课程。第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可以放下一切包袱,认真解剖分析,真正找出课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第四,由于校本课程是教师及其他人员充分参与的课程,因

此,课程内在的质量及实施的效果和教师息息相关。第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结合我们山区教育的特征,我们通过校委会集体研究,觉得采用如下方法较好:

1.采用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本课题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按分工制定相关研究计划,边实践边研究,直止完成研究任务。

2.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寻求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的途径。

3.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和推广培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经验。

四、研究内容

我们相信“他山之石可攻玉”,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立足于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层面,探索义乌教育学校学校课程的评价研究,重点放在教学预案设计、教师引领和课堂三大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课业完成情况,计为课业学分;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计为成绩学分。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及保障

1.落实课题研究的责任制、合作制、专家指导机制。坚持县教研室的课程改革专家、学科教学专家,组成专家组,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进行具体指导。

2.实课题研究机制。我们坚持教导处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将教科研与常规教研活动合二为一,使正真的校本教研评价付诸于实践,知道学生本土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落实教师培训。通过坚持定期教师培训,抓好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培训,操作性课堂的评价等,为课题提供理论导向和方法指导。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学科教学观、师生观,掌握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科研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和学科理论素养,提高对教材的钻研能力,对课堂的能力,为顺利实施课题

研究提供保障。

六、课题研究对象、研究计划

本课题以霞光中心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辅。

从2009年11月中旬至2010年7月中旬,完成研究任务。原则上按照学年教学进度安排研究活动。

1.2009年11月,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做好对校本课程评价做好调查报告。

2.2010年1月,负责人闫重信做《校本课程评价研究》的报告,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的前期研究。

3.2010年1月,交流研究情况,汇报研究进度。

4.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研究,参与教师做好过程性资料。

5.2010年6月至7月,完成全部研究任务,教师写出相关研究的专题总结,课题组写出研究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闫重信,现年47岁,1985年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现任学校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实施工作。

成员:朱华明,现年27岁,2005年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在课题实施中负责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的相关研究和总结报告。

成 员:李大鑫,现年 30 岁,1999 年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 在课题实施中负责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做好各阶 段的研究成果。 成 员:赵玉霞,现年 29 岁,1999 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做好开题调查报告。 成 员:张雪英,现年 34 岁, 1999 年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 有一定研究能力,上好研究课,做好开题报告,整理好资料。 成 员:赵秀芳,现年 26 岁,2008 年参加工作,小学二级教师。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召开研讨会对课题组分析反馈,做好研究成果的 推广应用工作。 成 员:王 晶,现在 24 岁,2009 年参加工作,在课题实施中负责 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信息的收集,论文撰 写。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学校课程是一块神 奇的土地,是具有本土个性的领域,是充满了智慧的领地,老师学校 课程这块本土资源创造性地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 是一块新的实验田,愿我们参加这个课题实验和研究的全体老师同课 题一起成长,同学学生一起成长,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自我超越。 2010 年 1 月 16 日 6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