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物防”“技防”“心防”,构筑校园安全屏障
2025-09-29 05:06:07 责编:小OO
文档
“物防”“技防”“心防”,构筑校园安全屏障

作者:***

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年第02期

        摘要: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仅仅在思想上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乃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需要从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技能,以及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入手,构建多重安全防护屏障,切实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安全;物防;技防;心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因此,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水平,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环节。

        一、物防:营造校园安全环境,构建成长生命盾牌

        学校提供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符合规范,如:交通道路规划、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及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符合要求,这是学校安全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智慧安全校园建设,能有效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建设智慧防卫体系保校园安全

        为了探索智能化平安校园管理模式,建立高智能的安全防卫体系,我校从2012年开始尝试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智能化。学校将原来的门卫改造成智能警务室,配套了门禁感应系统、二代身份证和人脸摄录系统、校园车辆智能识别系统、保安巡逻智能监管系统、应急程序智能启动等高智能、全方位的安全防卫系统。这些系统不但对人员进出进行了无线签到管理,对保安的巡查路线进行了规范和记录,而且能有效排查和控制不良分子的骚扰。最重要的是这些举措采集到的数据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实证。

        (二)上下学公交化接送保出行安全

        为了杜绝黑车和超载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减轻家长接送压力,节省接送的运营成本,我校实施了公交化接送。为了使接送有序进行,学校对公交沿线需要接送的学生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安排,形成了包括行驶路线、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性等详细的运营方案。为了保证学生乘车规范,学校每天、每辆车都安排了随车教师,并按车设立了小车长、按站点设立小组长,由教师、小车长和小组长共同配合驾驶员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

        (三)打造“阳光厨房”保餐饮安全

        为了保证学生的餐饮安全,学校在软件上实施了“五常法”管理、色标管理的同时,全面实施“阳光厨房”建设,成为了宁波首批学校“阳光厨房”示范点。实施“阳光厨房”以后,学校在食堂各个操作区域都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实现联网管理、全程监控。学生在就餐的时候,能够通过餐厅里的电视机看到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而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随时查看食堂的运作情况。“阳光厨房”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餐饮安全监督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自律意识。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录像功能,也为食堂安全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二、技防:提高安全自护意识,增强意外自救能力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学校每年都开展应急救护技能比赛。活动不但使“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提供保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构建打下基础。

        (一)定期开展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

        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学习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护方法和技巧以外,培训导师还通过人体模型让学生展开模拟急救,学会一些实用的急救方法。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演练,学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现场救护知识,在生活中遇到紧急伤害,或者在同伴受伤需要救助的时候,他们能够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开展自救或者互救。

        (二)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一月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安全监管能力、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开展校园“防暴演练”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样的人和事可能会有危险是缺少预判的,没有预判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为了增加学生的判别能力、自护能力,我校定期开展“防暴演练”。演练当天,两名由保安扮演的“暴徒”进入了学校,“暴徒”拿出菜刀叫嚣着要冲向孩子。这时候,门卫拿出警叉与其搏斗。同时,学校广播提醒全校师生做好防范措施。而由7名小学老师组成的校园护卫队随后也带着防爆盾、警叉等防暴工具一同驱赶“暴徒”。在防爆盾和钢叉的阻拦下,进入校园的“暴徒”被逼入死角,接到报警的民警也及时赶到,最终被制服。“防暴演练”进校园,能够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且这种实景演练和现场观摩的形式更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三、心防: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一)全面实行中小学德育导师制

        班级德育导师团队由首席导师和导师组成。首席导师一般由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一般由1至3名任课教师担任。由首席导师统筹协调,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一位导师对多个受导学生的方式进行结对。导师团队要为每个受导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等,对受导学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现逐一登记并进行分析对照,帮助学生制订生涯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让每个老师参与,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德育导师制的初衷,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考证活动

        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干预技巧和能力,才能 “对症下药”,帮他们重拾信心,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考证活动,不但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将其作为担任德育导师的首要条件。目前,我们学校有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A证教师1名、B证3名、C证28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9%,是整个区持证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心理健康考证和培训活动,不但帮助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三)开展“珍爱生命”体验式活动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而选择跳楼自杀呢?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生于一个物质相对富裕的时代,他们对幸福没有对比,对苦难没有體验,他们对死亡也没有明晰的概念,亦无法和成人沟通,珍爱生命。因此,我们设计了“珍爱生命”体验式活动并每年开展。活动假设学生在一次意外中身体受到了伤害,学生的手、脚、眼睛或者耳朵在这次意外中受伤致残。孩子选择一种情况进行体验,如果双目失明的就带上眼罩,手受伤的就用绷带固定暂时不用,体验时间为1小时。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太可怕了,看不到东西、走不了路、写不了字,因为受伤原来很多自己喜爱的活动就不能参加了。大家都体会到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关心爱护残疾人的重要性。

        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打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不断提高和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在方法上创新,我们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霍连坤.浅谈学生中“心理孤儿”现象[J].语文学刊,2013(1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