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动物病料采集保存与运送的方法及相关法规讨论
2025-09-29 05:09:44 责编:小OO
文档
《尸体剖检技术》课程结业论文

动物病料采集保存与运送的方法及相关法规讨论

摘要:在防治畜禽疾病中,很多畜禽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单凭临床经验是难以做到确切诊断、准确用药的,因而往往贻误了病情。为此,通过从病畜或尸体采取病料,进一步做微生物和血清学化验,是当今兽医科学诊断的唯一可靠手段。只有查清病原才能更好地、有针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目地,同时减少临床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保护养殖户的利益。而病料采集、保存、送检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和防治工作的开展。因而正确地采集、保存、送检病料是基层兽医或养殖户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实用技术。

        家畜疾病的种类很多,有点是常病和多发病,,如白痢、黄痢等,比较容易诊断,有的表现出特异性的症状和病变,如水肿、气喘等,可以一目了然,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疾病是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甚至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病变,有的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疾病的复杂病变,而小区有缺发实验室诊断做进一步的检验。

1.病料的采集

1.2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物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材料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方法

1.2.1 细菌和病毒学检查材料

    取料时间的要求,在患畜死后即行采取,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超过6小时,但炎热夏天越快越好。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做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

   采集病料是应进行无菌操作,新用的容器和器械都要经过消毒,刀、剪、镊子用火焰消毒或煮沸(100℃,15-20分钟)

   玻璃器皿(试管、吸管、注射器及针头)要洗干净,用纸包好高压灭菌(1.5kg/平方厘米,121℃,20-30分钟)或干热灭菌(160℃,2小时)。

1.2.2寄生虫学检查材料

1、血液寄生虫(以血孢子虫)需送检血液及全血。

2、线虫(绝大部分在肠道,也有的在肺、肾等处)主要是挑拣虫体(要注意采集的部位),尽可能多采集一些

1.2.3毒物学检查材料

   1、要求容器清洁,物化学杂质,要洗刷干净,不能随便用药瓶盛装,病料中更不能放入防腐消毒剂,因为化学药品可能发生反应而妨碍检验。

   2、送检材料应包括肝肾胃肠内容物及怀疑中毒的饲料样品甚至血和膀胱内容物。

1.2.4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

   1、及时来取,及时固定,以免自溶出现死后变化,影响诊断。

   2、新切取的组织,应包括病灶和其邻近的正常组织两部分,这样便对照观察,更主要的是看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变化。

   3、采取的病理组织材料,要包括各器官的主要结构,如应包括皮质,髓质、肾乳头及被膜。

采病料要有目的地进行,首先要怀疑是什么病,就采什么病料,如果不能确定是什么病时,则尽可能的全面采集病料,取料方法如下:

1.1.1实质器官(肝、脾、肾、淋巴结):先用废刀(新刀火烧后易损坏),在酒精灯上烧灼后,用灭菌的刀、剪、镊子从组织深部取病料(约1-2平方厘米大小)放在灭菌的容器内。

1.1.2血液、胆汁、浓汁等流汁病料。心、胆囊病变,用灭菌注射器插入器官或病变内抽取,再注入灭菌的试管或小瓶内。猪死后不久血液就凝固,无法采血样但从心室内尚可取出少量(多数为血浆)。若死于败血症或某些毒物中毒则血液凝固不良。

1.1.3采血,是指加抗凝剂的血液,用无菌操作从耳静脉采血3-5毫升,盛于灭菌的小瓶内,瓶内先加抗凝剂(20%枸椽酸钠)2-3滴于5毫升血液中,轻轻振摇。

1.1.4血清,同上方法才出3-5毫升血液,置于干燥的灭菌试管内,经1-2小时后即自然凝固析出血清,必要时可进行离心,再将血清液置于另一个灭菌的小管内,冰冻保存。

1.1.5肠内容物和肠壁。用吸管插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入内容物置试管内,也可将肠管两端结扎后取出送检。

1.1.6皮肤、结痂、皮毛等。用刀、剪割取新需的样品,主要用于真菌、疥螨、痘疮的检查。

1.1.7脑、脊髓等病料。常用于病毒学的检查,无菌操作采集病死猪的脑或脊髓,冰冻保存送检。

2病料的保存

1.2.2寄生虫学检查材料

1、血液寄生虫(以血孢子虫)需送检血液及全血。

2、线虫(绝大部分在肠道,也有的在肺、肾等处)主要是挑拣虫体(要注意采集的部位),尽可能多采集一些,并把它保存在4%溶液或70%的酒精中。

1.2.3毒物学检查材料

   1、要求容器清洁,物化学杂质,要洗刷干净,不能随便用药瓶盛装,病料中更不能放入防腐消毒剂,因为化学药品可能发生反应而妨碍检验。

   2、送检材料应包括肝肾胃肠内容物及怀疑中毒的饲料样品甚至血和膀胱内容物。

   3、每一种病料应该在一个容器内,不要混合。

   4、专人保管、送检,除微生物检查新附带的例外,尚须提供剖检材料,提供可疑的毒物。

1.2.4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

   1、及时来取,及时固定,以免自溶出现死后变化,影响诊断。

   2、新切取的组织,应包括病灶和其邻近的正常组织两部分,这样便对照观察,更主要的是看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变化。

   3、采取的病理组织材料,要包括各器官的主要结构,如应包括皮质,髓质、肾乳头及被膜。

   5、选取的组织不宜太大,一般为3×2×0.5(厘米)或1.5×1.5×0.5(厘米),尸检取标本是可先切取稍大的组织块,待固定一段时间(数小时至过液)后再修整成适当大小,并换固定液继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是10%固定液量为组织体积的5-10倍,容器可以用大小适宜的广口瓶。

采病料要有目的地进行,首先要怀疑是什么病,就采什么病料,如果不能确定是什么病时,则尽可能的全面采集病料,取料方法如下:

1.1.1实质器官(肝、脾、肾、淋巴结):先用废刀(新刀火烧后易损坏),在酒精灯上烧灼后,用灭菌的刀、剪、镊子从组织深部取病料(约1-2平方厘米大小)放在灭菌的容器内。

1.1.2血液、胆汁、浓汁等流汁病料。心、胆囊病变,用灭菌注射器插入器官或病变内抽取,再注入灭菌的试管或小瓶内。猪死后不久血液就凝固,无法采血样但从心室内尚可取出少量(多数为血浆)。若死于败血症或某些毒物中毒则血液凝固不良。

1.1.3采血,是指加抗凝剂的血液,用无菌操作从耳静脉采血3-5毫升,盛于灭菌的小瓶内,瓶内先加抗凝剂(20%枸椽酸钠)2-3滴于5毫升血液中,轻轻振摇。

1.1.4血清,同上方法才出3-5毫升血液,置于干燥的灭菌试管内,经1-2小时后即自然凝固析出血清,必要时可进行离心,再将血清液置于另一个灭菌的小管内,冰冻保存。

1.1.5肠内容物和肠壁。用吸管插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入内容物置试管内,也可将肠管两端结扎后取出送检。

1.1.6皮肤、结痂、皮毛等。用刀、剪割取新需的样品,主要用于真菌、疥螨、痘疮的检查。

1.1.7脑、脊髓等病料。常用于病毒学的检查,无菌操作采集病死猪的脑或脊髓,冰冻保存送检。

3动物病料的运送

送检材料的包装和送运要求如下:1、涂片自然干燥,在玻片之间垫上半截火柴棒,避免摩擦,最外的一面倒过来使涂面朝下,然后捆扎,用纸包好。2、装在试管、广口瓶或青霉素瓶内的病料,均需盖好盖或塞好棉塞,然后用胶布粘好,在用蜡封固,放入保温箱中。盛病料的容器均应保持正立,切勿翻倒物件标本却要写好标签。3、病料送检是应托运或专人送检,并附带记的内容包括送检单位、地址、动物种类、送检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时间、剖检日期、送检者姓名及电话号码,并附上临床病例摘要。

4、

5、毒物学检查材料

专人保管、送检,除微生物检查新附带的例外,尚须提供剖检材料,提供可疑的毒物。

1.1病料的采集

1.1.7脑、脊髓等病料。常用于病毒学的检查,无菌操作采集病死猪的脑或脊髓,冰冻保存送检。

1.2.4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

4、送取病料时,切勿挤压(可使组织变形),刮抹(使组织破损),冲洗(水洗易使细胞和其他细胞解分水肿而胀大,甚至破裂

)。

6、当类似的组织快较多,一造成混淆时,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小瓶内,并附上标记(用铅笔标记的小纸片和组织块一同用纱布包裹),再行固定。

7、将固定好的病理组织块,用浸渍固定液的脱脂棉包裹,放置于广口瓶或塑料袋内,并将口封闭再用干棉花包好装入木盒内寄送。此时应将整好的尸检记录及有关材料一同寄出,并在送检单中说明送检的目的和要求。

4病料采集和保存制度

  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速度。为了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便及时制定和落实防制措施,减少经济损失,我站所特制订了制度。其内容如下:

  一、采集前应准备好经消毒的器械和容器。

  二、供实验室检验用的病料采集时要尽可能齐全,主要为内脏、淋巴结和局部病变组织等。

  三、病料采集的全过程都要注意无菌操作,器械都要经过消毒,做到一畜一套器械。

  四、一般情况下,采集病料的病例应选取临床表现较明显且典型的病例。

  五、采集病料最好选择濒死期或刚死的畜禽。

  六、病料的采取,须于动物死后6小时以内进行。

  七、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在解剖前,必须做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排除炭疽后方能解剖取样。

  八、盛装病料的容器在装病料后应加盖并用胶布或蜡密封,在容器外壁贴上标签,注明病料的名称、采取日期。

  九、天气炎热或不能马上送检的用作细菌检验的材料,可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作病毒检验的材料,可用5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并做到低温保存传递。

  十、认真填写好病料送检单。送检单上应详细记录痌料的来源、时间、地点、畜主、送检单位、发病动物的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等情况。

  十一、在解剖采样过程中必须穿戴工作服和手套,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十二、病料采集后要及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要进行彻底消毒。

  十三、运输病料时,外包装应印上生物危险标示,样品运送需要专人护送。

十四、病料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样品采集和处理规定》进行。

5注意事项

我们在产地检疫、屠宰检验、市场监督过程中检出的病畜及可疑病畜,为了进一步确诊是什么疾病,需采集病料送化验室检验,采集病料中应注意:

1、合理取材:不同疫病要求采取不同的病料,我们怀疑那种病就应该按这种病的要求取材。如果弄不清类似哪种疾病就该全面取材,或根据临床和病理变化有所侧重。有败血症病理变化时,应采取心血和淋巴结、脾、肝等;有明显神经症状的,应采取脑、脊髓;有黄疸、贫血症状的,可采肝、脾等,此外,还可选取有病变的器官送检。

2、如有多数动物发病,取材时应选择症状和病变典型、有代表性的病例,最好能选送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小家畜、幼畜、家禽等可选择典型病例、生前活体送检或整个尸体送检。

3、病料的采集应尽快,夏季在动物死后不超过4小时,拖延过久,则组织会变性、,影响检验结果。

4、剖检取材之前,应先对病情、病史加以了解,并详细进行检查。如可疑为炭疽时(如突然死亡、皮下水肿、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膨胀等)禁止剖检,可在静脉处切开皮肤,以消毒注射器抽取血液作成血片,立即送检,排除炭疽后,才可剖检取材。

5、除病理组织学检验病料及胃肠内容物外,其他病料应以无菌手续采取,器械及盛病料的容器须事前灭菌。

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病料,必须保持新鲜,避免污染、变质。若病料不能立即送检时,应加以保存,以免变质。无论细菌检验材料或病毒检验材料,最佳的保存方法就是冷藏。装送检材料的玻璃瓶须用橡皮塞塞紧,装于冰瓶中迅速送检,也可将病料浸于保存液中,细菌检验用的病料,可用饱和盐水或30%甘油缓冲液,病料也可浸于50%甘油缓冲液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