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测试卷(1)
2025-09-29 05:08:24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    )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   )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3.人们往往注重经验和习惯,但有时成功则需要我们打破这种常规,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哲学。这告诉我们  (  )

A. 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B. 哲学决定人生

C. 哲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

D. 哲学是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4.下列对于哲学对生活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与人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

6.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   )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问题

7.每个人只有正确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形成真正的哲学。可见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  )

A.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

B. 世界观只有系统化、理论化才能上升为哲学 

C. 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体现   

D.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8.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  (   )

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    )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10.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曾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遥遥领先,我国近代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却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渐落后。这说明(  )

A. 只要具有科学的哲学思想,就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B. 科学的哲学思想可以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指导

C. 中华民族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11.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论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不同哲学派别辩论的焦点在于 (  )

A.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B. 方与世界观是否一致

C. 思维和存在谁为世界的本原    D. 是否辩证地认识世界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  (   )

①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②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④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1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8.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19.“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有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种观点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0.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1.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  (   )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3.“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    )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5.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真正的哲学能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6.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是法国和德国的导火索

27.武汉大学顾海浪在谈到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时表示,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终极目标是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支撑。这话表明   (   )

①哲学能更新人的观念,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科学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

①具有形而上学性        ②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④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里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这告诉我们(  )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31.(10分)“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就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32.(16分)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33.(14分)“到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法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1)这里所说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指的是什么哲学?

(2)为什么说是“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特别提示: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测试卷参

一、选择题

1—5 CCACC      6—10 DBABB

11—15 CCBDA      16—20 CDDDD

21—25 DDACB      26—30 CCCBA

二、非选择题

31.(1)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就是哲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混淆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知识是哲学产生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知识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5分)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哲学史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因而,只能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5分) 

32.(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6分)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6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4分)

33.(1)“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分)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不同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它的内容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是科学性与性的高度统一。 (10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