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艺术市场
2025-09-29 05:08:5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艺术市场:从西往东看的潜台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4 10:24:35  

  

  一些对中国比较了解的西方画廊反覆强调,不要忘记中国的庞大与人口的众多。一个居住了3000名艺术家的村庄,在中国人看来习以为常,在西方艺术经销商的眼里则是难以想象的。西方艺术经销商很清楚,在茫茫的中国艺术家人口中,许多艺术家聪明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理念,并且灵巧地将之纳入自己的当代思考与创作中。这些审美标准与理念将遇到具备同样经历、想法的中国“消费者”的共鸣——即当下中国的大型收藏家及未来的中小型收藏家。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孕育具备这种能力的社会群体,其未来的潜力可观。因此,审美、思想与文化的同质性,必然将培养出一个相对并自主的本土艺术市场。  

  那么西方艺术商业机构的机遇在哪里呢?正是当下中国标准不一而嘈杂的现状所预留出的潜在操作空间。中国被摆在了国际竞争机制的前台。得以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西方艺术市场竞争机制中的“胜利者”,而这些“胜利者”还将受到进一步筛选,在经历艺术、美学、社会、历史的反覆审判后,直至留出可以被邀请到当代艺术核心价值体系中去的艺术家(名垂青史)。这种建立在残酷竞争基础上的价值筛选是艺术界永不泯灭的核心特征之一。  

  目前,这一筛选机制的绝大部分决策者仍是西方人。西方对东方当代艺术的解读往往从文化品的角度延伸出其当代艺术的价值。但显然,中国的当代艺术无法被简单的文化理由稀释。中国当代艺术家所特有的自我消解与客体消解式语言,既具备某种普遍性,又带有中国艺术家独有的特征。  

  上述论断仍过于学术化。换言之,巴塞尔也好,西方各大知名画廊也好,他们代理中国艺术家并将之推入国际流通领域,是为中国艺术家创造更多的竞争机遇,也使中国艺术家有机会搭上全球化的竞争列车。事实上,西方顶尖的画廊、博览会、博物馆等,已经位于艺术世界标准金字塔中的尖顶,并且在相对稳定的标准环境中运作。我们与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价值被西方艺术市场操作,不如呼吁多出现一些有识之士,把握长远利益,把中国本土艺术市场的性运作出来,同时更加关注那些不以盈利为目标但关注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艺术世界是一个信誉体系,追逐短期利益,在长远看来,必然是一种可惜的放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