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
2025-09-29 05:10:15 责编:小OO
文档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6.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课  型

案例分析型

知识与技能1、了解威胁信息的常见因素。

2、掌握病毒的概念、本质、特点。

3、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计算机病毒。

4、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过程与方法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及学会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

3、分析案例了解计算机犯罪造成的重大危害及如何预防其发生.

情感与态度1、对黑客、病毒、盗版软件等对信息安全有影响的人或事物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起针对信息安全“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思想。

重点(1)了解威胁信息的常见因素。

(2)掌握病毒的概念、本质、特点。

(3)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计算机病毒。

(4)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难点(1)掌握病毒的概念、本质、特点。

(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淡薄,针对这问题,本节课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

地点

多媒体计算机房
教学

时间

1课时

教学

模式

设置情景——讲授新课——案例分析——小结——作业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个案例,同学们应该还记得,我们提出了十多条方法来解决信息被窃取的问题,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人们越来越担心存储的信息遭受破华或被他人盗窃,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故障以及发出的信息是否完整、正确地送达对方等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节课主要学习信息安全问题。

认真听感受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案例分析案例一、美国NASDAQ事故

1994.8.1,由于一只松鼠通过位于康涅狄格望网络主计算机附近的一条电话线挖洞,造成电源紧急控制系统损坏, NASDAQ电子交易系统日均超过三亿股的股票市场暂停营业近34分钟。

师:一只松鼠带来的经济损失真是无法估计呀。现在请同学们分析,此威胁是来自哪些方面的,造成的后果如何?请同学们结合P131表6-1思考并回答,并完成以后的四个案例分析

阅读案例

思考回答

根据案例,了解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维护信息安全的习惯

案例二、美国纽约银行ERT损失

    1985.11.21,由于计算机软件的错误,造成纽约银行与美联储电子结算系统收支失横,发生了超额支付,而这个问题一直到晚上才被发现,纽约银行当日财务出现了230亿短款。

案例三、偷窃望上金融财产

    1978年美国太平洋安全银行雇佣的计算机技术顾问,通过银行内部计算机系统,将1000多万美元转到了瑞士苏黎士银行,存入个人户头,构成美国当时最大的盗窃案。

   曾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第六号、第七号要犯的盖里奥和奥尔托拉尼,通过计算机系统把意大利利布罗西银行的约9000多万美元一扫而空,致使意大利银行倒闭,银行总裁自杀。

案例分析案例四、偷窃密码和账户

    1996年,美国一名14岁的少年在家中进入因特网浏览时,找到了舰队金融集团发出的万事达信用卡的许多密码。在7月至11月这一段时间内,他利用密码盗打长途电话,并购买了3000多美元的电脑器材,只是当这位少年企图向康涅狄克洲的微库公司订购总值1.4万美元的3台笔记本电脑时,由于这家公司的防诈组对密码加以检查,才查出这些密码属于失窃的信用卡,于是报警,这位少年才落网。

  
案例五、私自解密入侵网络资源

    1994年4月,深圳市发生了一起计算机犯罪事件,案犯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到该市一家证券部的用户密码进入某用户的空白账户,在其上凭空增设可用资金110多万元,之后以每股5.45元的当日最高价买入10.32万股深保安A股,造成该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教学

过程

交流综合上述案例分析或根据自己的经验,小组讨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交流

讨论

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小结1、什么是信息安全?(归纳其特点)

2、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

3、信息安全的产品有哪些?(自学)

理解

做笔记

 
交流威胁信息安全的“最大元凶”就是计算机病毒,那么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是不是一样呢?

分析有何异同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在上网过程中遭遇的计算机病毒加以对比分析

上网

讨论

交流

通过与生物病毒对比,不难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的特点
讲授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状况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

   通过展示几种类型病毒的症状(冲击波、ARP攻击、木马等)、计算机病毒宣传的图片及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案例,引导学生计算机病毒的真正内涵

观摩、

思考

同学日程接触的几种计算机病毒,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小结通过前面的分析,请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起源、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结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  
探究活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活动一、查找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

活动二、上网查找近年来危害传播范围较广、造成危害较大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方法.

活动三、查找目前国内外比较出名的杀毒软件。

活动四、自己安装一种杀毒软件,学会及时更新病毒库,并对计算机进行全面的扫描.列出病毒的名称和处理方法.

请每个小组之间协作,讲查找的结果上传至教师机。

上网查找

小组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

明确“防毒甚于杀毒”的重要性

感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上网的习惯。
探究1、计算机犯罪的行为的行为有哪些?

2、如何预防计算机犯罪?

探究了解计算机犯罪的行为以及预防
作业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你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抵制计算机犯罪?交流

上网

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
教学

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围绕主题任务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和提炼升华的能力。 

5、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效果较好,但是学生评价方法及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教学评价系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