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成都温江可行性报告
2025-09-28 12:55:13 责编:小OO
文档
成都温江————竹轩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温江区域特征分析

1.1.1 温江区概况

素有“金温江”之称的温江位于成都市正西面,东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左右,南距双流机场21公里左右,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11镇4乡,总人口32.67万。1935年起为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地,后长期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2002年经批准,温江撤县设区,温江区正式纳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有机组成部分。

温江自然环境优越,居成都上风上水之位,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是温、郫、都(温江、郫县、都江堰)国家级生态示范第一县,它是全国的花木种植基地,有花木苗圃12万余亩,近1000余种,占全市花木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8.9%,有“西部花木之都”之称。另有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青水河交错纵横,如4条玉带一样缠绕温江城区,与光华大道、南侧人工河构成了三条东西向生态走廊。

温江历史悠久,属巴蜀鱼凫文化发祥地,川西文化保留较好,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鱼凫村的古蜀鱼凫王陵、宋代文庙等古迹,与新建的国色天香公园、金马太极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旅游区等度假休闲设施,让温江赢得了“成都后花园”之美誉。

在城市建设方面,自2001年区内提出“住在温江”战略思路以后,温江加快城市组团发展,主动对接中心城市的发展需要,推动城市发展由量态扩张向质态提升转型、由城郊型向城区型转变,努力建设独具现代园林特色的都市新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其优越人居环境,成为省内外居家购房者在成都置业的首选地之一。

   在经济发展方面,过去五年来,温江经济连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有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印务包装、机械电子四大主导产业。

1.1.2 区划

温江区辖11镇、4乡、182村,其中11镇有柳城镇、天府镇、金府镇、金马镇、涌泉镇、万春镇、永宁镇、公平镇、清水镇、和盛镇、通平镇;4乡包括玉石乡、寿安乡、镇子乡和柳林乡;如今建城区包括规划中的新城区、老城区(柳城镇)和西区工业园区。

              

1.1.3 产业结构及科技力量

温江区内拥有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工业实力雄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印务包装、机械电子四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目前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县市第68位,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前“十强”。

温江城内西南侧的大学园区聚集了西南财经大学分校区、成都中医药大学分校区等高等院校10余所。同时区内还拥有中科院成都分院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四川省食品研究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20余家,加上区内多所知名的中小学,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200余人,科技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地    位

原                    因

现代轻工业基地2002年温江有具规模工业企业66家,其中年产值和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34家(上亿元的9家),5家被列为全市重点优势企业,占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的10%。构成食品饮料、印刷包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温江还拥有国家级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省市重要的现代化轻工业基地和台商投资聚集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三家国家级开发园区之一。区内引进了统一、味全、泰国正大、五牛印务、红华实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目前还有更多的企业入驻温江。是成都市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花木种植与

交易基地

温江花木产业历史悠久,区内花木种植从汉代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2005全区花木面积12万余亩,占全市花木的二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花木从业人员三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目前已形成生产规模化、品种优势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企业化、信息现代化、产品市场化的总体特征。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花卉企业、研发机构和组织落户温江。是国家和四川省的“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花木产业化试点县”、“四川省省级重点花木市场”、“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农产品供应基地温江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以生产花木、大蒜和小家禽著称,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大蒜种植面积达4.7万亩,小家禽饲养量达603万余只,是成都市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1.1.4 人文

温江历史悠久,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源地,自西魏恭帝(公元555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川西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位于万春路报恩村的鱼凫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其次还保留有宋代的文庙,清代建筑陈家桅杆和成都平原唯一的一座剿匪纪念碑。此外,水文化也是温江的文脉,温江域内水系丰富,风光秀丽的温江公园依水而建,区内还有以水为主题的金马温泉度假区、鲁家滩风景区等。古老的川西习俗与文化至今随处可见,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特质和优势。

近年来,温江区借举办花博会的契机,以花卉、园艺、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沿老温玉公路及汪家湾一带,有集旅游、园林、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景点40多处。同时成都置信房产开发的芙蓉古城和国色天乡以旅游地产和娱乐地产的方式为温江旅游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1.1.5 对外交通

境内各级国、省、县道路连接成都、郫县、都江堰、双流、邛崃等。有成温邛高速公路、光华大道西沿线温江段,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温江段,城南过境路线等交通干线。

1.1.6 光华大道——城市快速走廊

城市快速走廊是中心城区与其外围城镇组团及中心城区外围各城镇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原则上只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考虑规划建设,其功能是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道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在承载城市交通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

光华大道起于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三环路,止于温江区柳城干道迎宾路口。全路总长13.6公里,双向8车道,其中道路中间有6米宽的绿化带,道路两侧各有一条1.5米宽的绿化带及3米宽的人行道。

2004年6月,光华大道破土动工,2005年5月底,成都通往温江的快速出城通道——光华大道全线贯通,成都至温江时间将缩短至不到10分钟,为温江区建设,特别是光华大道沿线片区的房地产开发带

1.1.7 教育卫生

温江大学城,规划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是成都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大学园区。蜚声海内外的西南财经大学,是大学城里的第一个万学,发挥着“金融财经巨人摇篮”的作用。另有四川交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四川化工大学、农业学院、西华大学温江分校、中科院成都分院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四川食品研究院、成都勘测设计院等教育科研机构30余家。

温江区人民医院、温江区中医院、服务科目齐备、设备优良、技术精湛、能实施大、中型手术。世界著名医疗机构——长庚医院也将落户温江,这无疑将极大的提升温江的医疗保健水平。

1.1.8  温江区房地产发展历程

2001年8月,“住在温江”成都房地产高层论坛在温江隆重举行。为温江城市规划与国际接轨,温江区出资300万元请来英国著名的规划咨询公司“阿特金斯”为温江新城区城市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2001年底,2.3亿元资金投向温江,主要开发区域集中在光华大道温江段,置信、森宇、建信、华新国际、银都、天祥等实力开发商纷纷到这里拿地。

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

2002年5月28日,温江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江房地产开发呈井喷态势。芙蓉古城、奥林匹克花园、森宇音乐花园、海峡新城等大型楼盘相继出世,“住在温江”初现端倪。

2005年5月31日,光华大道通车,一夜之间,温江城市价值飙升,地价明显补涨,土地成交价创下115万元/亩的新高,变化房价翻了一番。同年9月,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在温江隆重召开,温江价值名动国际。

2006年2月,“大城西”启动仪式在温江举行,人居环境、配套、交通、楼盘品质都已大大改善的温江正式宣布进入大城西范围。万科、和记黄埔、蓝光、宏信等国内外品牌开发商陆续抢滩登陆,在温江开始实质性开发,掀起了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1.2温江气候条件

温江区地势平坦,面积不大,各种自然条件在境内表现较为均一。按气候区划划分,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划分,全区均属平坝温和粮经养殖区。 

    全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5.0℃),极端最高气温35.4℃(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无酷暑;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5.1℃(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无严寒。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为12月5日,平均终霜日为2月27日。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降雨量充沛,平均达966.1毫米,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累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显的冬干夏湿气候特征。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冰雹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但夏季所占比例大,加上雨水多,对大春作物很有利。按现有光热条件,从当前农业技术来看,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

    造成上述气候特点的环流背景是:春季正值东亚大气环流调整时期,南北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因而春回大地较早但不稳定,有时出现对水稻播种很不利的“倒春寒”(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气流影响,雨量集中,加上日照多,气温高,是水稻等大春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但往往连降大、暴雨,造成洪涝。秋季高原低槽活动频繁,降温快,多绵雨,不利于中稻收割和晚稻的抽穗扬花。冬季受西伯利亚南下冷气团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但因盆地周围的地形屏障,冷空气受阻,故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暖,它既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但也为来年春天各类昆虫虫口基数加大提供了条件。冬季阴天多,雨水少,常出现冬干,如遇春季到初夏雨水过少,容易造成冬干春旱、春夏连旱,影响油菜、小麦生长及水稻播种、栽插。因全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都江堰自流灌溉优势,所以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如热量和光照不足的矛盾突出。

1.3书香园植物配置综合性公园 

  1 竹轩园规划背景 

   竹轩园成都市温江区海科路99段,周围为居民住宅区及市场,规划总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书香苑为改造工程项目,此公园拥有高大的乔灌木造型优美,长势良好。但公园过于陈旧且设施简陋,功能分区不明确,交通线路简单。所以我们将在原有高大树木不动的基础上合理的规划设计。 

   2 公园改造主题定位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曲水”的设计理念,结合公园整体绿化景观,融入形态各异的造型植物,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健身娱乐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成一座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分为轴线主景区、休憩园、芬芳园、儿童活动区、娱乐健身区五大部分。即满足了周围居民的活动需求,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3竹轩园的植物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植物的配植的好坏及植物本身的习性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林景观的效果。并且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习性,及不同季节的变化来配植园林景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