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后有感
2025-09-28 12:56:28 责编:小OO
文档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后有感

张海芳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俗话说得好: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却燃烧了自己。我敬佩老师,也衷心的感谢老师对我的培育之恩。所以,我也想作为一名教师。

07年毕业以来,我在众多行业里选择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行业,并一直从事着班主任工作。虽然做班主任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艰辛,但却有着一种累并快乐的感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刻开始,上班变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在管理这个班级两年的时间里,总有间歇性的情绪在阻碍自己班主任的工作,解决的方式只能是:谁都会如此,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当频率不断重复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工作瓶颈的出现,只是我能做什么呢?当生活变得无滋味,摧毁的将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多么可怕。

读了郑老师的《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中充满着对郑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要知道,郑老师可是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啊!凡是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更何况两个班级、连续7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埋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如此有滋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仔细品味,并且不断的反思。从郑老师的这本发自肺腑的言谈中,我读出郑英老师之所以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有收获,是因为她乐于班主任工作、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细微处用心和不走寻常路。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熟悉的地方探寻美丽的风景。不仅要学会在细微处用心,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而且在必要时要学会惩戒学生,当然善用、慎用这把双刃剑。班主任开展班级常规工作时,经常翻翻这本书,大有益处。这本书详细收录了班级管理的妙招,被誉为“一线班主任的实用宝典”。

感触一:

     “名字”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刚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

    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xx后面的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ppt,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列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感触二:语言的艺术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某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孩子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一位教育的农人默默耕种在教育的农田里,郑老师是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丰富着自己的农园。我想在自己的农田里也借上郑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努力去耕耘着自己的农园!

感触三:变“疲于应付”为“工作艺术”

      “班徽是一件‘狄德罗睡袍’”“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因势利导整仪表”“安排卫生,要公平也要效率”“三处着力,给力班干部”“班会课怎么上才有效率”“让人震撼的家长会”“每个学生都想上光荣榜”“黑板还有其他用处”“评语应该这样写”……

    看着以上的一个个小标题,作为班主任的你我谁又会有免疫力不去读一读她的不走寻常路是怎样走的?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事,大家也在年复一年的做着,可也许你正做得心力交瘁。此时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头脑,让一些灵感的种子在咱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这些与众不同的班主任策略就是对症下药的“处方”,就是贴心的“小贴士”,谁都会忍不住决心在自己的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去试一试。

     作为班主任,的确非常辛苦,可能一天有做不完的繁琐工作,面对一批批、一个个的充满期待、疑惑和幼稚的脸庞,我们不仅要学会处理问题,更要未雨而绸缪,郑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教育不应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不应是头疼医头,而应是通盘谋划,于细处着眼,把功夫做足,才能成就班主任的智慧,我们才能从工作中寻得快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