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小结
2025-09-28 13:14:14 责编:小OO
文档
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小结

 期中考试结束了,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11人,80分以上的有2人,不及格有3人。我就教好语文谈以下两点内容。

一、要做一位好老师

要做一位好老师最主要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一节课四十分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应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做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分钟之中,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全班学生精神抖擞,双目有神等待着我开始上课,那种感觉简直是太美了!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课堂的四十分钟之后,我们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这样的重新思考与研究,是上一堂课的的终结,又是下一堂课的起点。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贯穿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 

二、要让学生自己赏识自己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因而在工作中也谨记着自己对孩子的赏识。然而我发现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有时候我们还应该让孩子试着去赏识自己,而不仅仅是活在他人的赏识中,也许赏识自己会比被赏识更加有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孩子们中间开展了赏识自己的活动。

记得我们曾经很重视评小红花,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效果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我们觉得好的孩子似乎更加好,而我们觉得有缺点的孩子也许会因为没有得到他人的赏识而带来反面作用,于是大家就处在赏识还是不赏识的中间犹豫、矛盾,既不能够看见错误而视而不见过分赏识,也怕不赏识带来的负作用。如何把握赏识的分量呢?

我觉得与其这样惶恐地把握分量,何不换个角度去赏识。也许让孩子赏识自己,会是一个转机。在这个学期中,我在每周五会选取一个时间,让孩子们夸夸自己,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表扬自己,想一想自己在这个星期中什么地方做得好,只要能够找到自己表现好的地方,哪怕只有一项,就能够得到小红花,但是在下一个周五的优点和上一次的要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得到,“我睡觉好”“我不挑食。”……理由很大,也很充分。大家都很开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发现有困难了,有了困难,就有了挑战,为了能够赏识自己,孩子们不断的努力,他们的理由逐渐缩小到“上课的时候,老师表扬我了。”“我帮助小朋友扣扣子了。”……随着孩子们对自己的赏识,他们的是非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行为习惯也不断的改善。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赏识不是仅仅去学一些做法或肤浅的形式模仿,而是应该在“赏识孩子”的同时,更要让每一位孩子赏识自己。换句话说,应该是把我们对孩子的赏识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赏识。让孩子自己懂得问题不在于我能做什么,而在于不要做什么。“我”也许不最美丽,但可以最可爱;“我”也许不最聪明,但可以最勤奋;“我”也许不最富有,但可以最充实......

赏识孩子,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总之,教好语文还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语文老师去研究,去探索。那样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都会有很多提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