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测试题
2025-09-28 12:52:22 责编:小OO
文档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测试题

作者:马亚楼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5年第08期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OH

        B.固体NaCI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2.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t、Q2均为正值):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Q1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 mol HCI气体时放出Q1热量

        D.l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3.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0(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0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4.已知: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图1可表示由CO生成C0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D.CO(g)与Na20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5.已知: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6.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 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 463 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7.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

        C.改变催化剂,该反应的活化能不变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8.已知: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I),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l:1

        B.l:3

        C.1:4

        D.2:3

        9.已知:

        H-H、0=0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1、490kJ·mol-1和463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2.5

        10.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3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0=0为500,N-N为154,则断裂l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

        B.391

        C.516

        D.658

        1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l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1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13.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和,则生成l(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

        14.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己知: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0(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5.用CaS04代替O2与燃料C0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

        ②

        ③

        (1)反应的△H=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 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4,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a._____.b.______。

        (3)向盛有CaS0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达到平衡,c平衡(CO)=8.0×,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_____。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____。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16.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的NaOH溶液50mL与的硫酸50mL置于图5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从图5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____

        (2)为保证该实验成功该同学采取了许多措施,图5中碎纸条的作用在于____。

        (3)若改用60mLO.25 mol·L-1H2S04和50mL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填“相等”“不相等”)。

        (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5)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从下列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6)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25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04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答案

        1.A 2.D 3.B 4.C 5.C 6.D 7.B 8.B9.D 1O.B Il.B 12.B

        13.5.52×103kJ

        14.△H=-165.0kJ·mol-1

        15.(1)4△H1+AH2+2AH3

        (2)a.反应②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lgK也增大

        b.反应①③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lgK也减小

        (3)99%

        (4)氧气 (5)

        16.(1)环形玻璃搅拌棒 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得足够高)(2)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3)不相等 相等

        (4)C(5)D(6)①3.4②-56.8 kJ·mol-1③abc

        点拨:(1)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由于在反应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根据装置图可知,存在的错误是小烧杯口未用硬纸板盖住(或大烧杯内碎纸条塞少了,未将小烧杯垫得足够高)。

        (2)实验中的碎纸条可以起到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的作用。

        (3)当改变酸或碱的用量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会发生变化,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而与酸或碱的用量无关系。

        (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越慢,热量损失的越多,所以为减少热量损失,应该是一次迅速倒人。

        (5)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A不正确;B和C的操作会引起热量的损失,所以应该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答案选D。

        (6)①根据标准数据可知,四次温度差分别是(℃)3.4,5.1,3.3,3.5,所以第二次的实验误差太大,舍去。因此温度差的平均值是3.4℃。

        ②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0.0275mol,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60+50)g×4.18J/(g·℃)×3.4℃=1563.32J,因此中和热△H=-1.56332kJ÷0.0275mol=-56.8kJ·mol-1.

        ③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相比偏小,这说明反应中有热量的损失,a和c正确。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会使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所以温度差减小,测定结果偏低,所以答案选a、b、c。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