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化学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025-09-28 19:41:46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科目化学教学年级九年级讲课人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深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学案,教师启发,能够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知道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采用学案形式,让学生通过学案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先是生教生、生帮生,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老师搭支架、启发等方法,协助学生解决。老师的角色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是引领者。从利用生活用品制作装置,到利用专业仪器组装装置,再到利用实验仪器成功制得二氧化碳,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制取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对组装仪器的注意事项有了逐步深入的领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流程教学主线(研究思路的形成)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思路→按照此思路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能够拓展延伸其他气体如氢气的制取

教学暗线:(实验装置的选择)

利用生活用品自制二氧化碳制取装置→专业仪器的组装→创新实验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探索法、激励法、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内容学生行为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温故知新】

第二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昨天已经给同学们下发了复习学案。哪位同学把你的答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同学们对照他的答案,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对照同学的答案,提出疑问,学生之间解决疑问。

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质疑的精神。

一: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小组讨论】

1.为什么这两个反应发生装置是不同的?

2.收集方法选择C的理由是什么?            选择D的理由是什么?

3.由以上两个问题,你能总结出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吗?

4.检验和验满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讨论后回答:

1.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

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

3.发生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4.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针对复习学案的内容,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旨在为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做铺垫。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就是:

反应原理(确定药品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检验、验满(利用气体化学性质)

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思考、回答

通过学案及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到方法的总结,再到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反应原理的确定【提问】

昨天同学们有没有完成家庭小实验:鸡蛋壳、苏打分别与白醋的反应?对比这两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差别呢?

学生回答:都看到了有气泡冒出,苏打比鸡蛋壳反应的更剧烈。

通过生活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对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

为什么鸡蛋壳、苏打都能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老师提供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苏打为Na2CO3),它们在构成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反应速率不同呢?

小组讨论,分析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讨论后得出结论:①都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都含有CO32-②反应速率不同是因为苏打为纯净物,且为粉末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及纯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培养学生能够从化学视角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做铺垫。

【教师提问】

因此同学们能分析出来为什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大理石而不选择碳酸钠吗?

学生回答:

苏打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能够由生活中药品的选择延伸到实验室药品选择。

四、制取装置的选择【播放视频】

播放两位同学分别在家中用自制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并分别选用鸡蛋壳、苏打与白醋制取二氧化碳的视频。

学生非常有兴趣的观看,感受对比实验中反应速率的差异。

化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为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归纳做铺垫。

【播放视频】

不仅这两位同学通过预习,利用生活用品制作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还有一些同学也制作了,通过视频来一睹这些科学小达人们制作功能各不相同的制取装置。

学生非常有兴趣的观看

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成就感。

【装置展示】

视频中的同学到讲台前给同学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说出这些装置在制作时的依据以及优点。

台上同学:说出制作装置的依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并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台下同学:和台上同学互动交流他们的想法及疑问,并提出装置可以改进的地方。(如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接近瓶子的底部,收集装置中的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注射器应该选择更大容积的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等)

通过生生互动,让书本的知识变得有生气、变得灵活起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交流、补充,灵动的思维在学生之间流淌起来。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优点、装置注意事项在活跃的氛围中就会很轻松的掌握了。

【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装置的展示及同学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总结得出:

①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②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总结回答:

①反应物状态 

固体-液体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能与水反应

通过学生的预习以及上一个环节的展示交流,同学们会很容易总结出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小组活动】

老师提供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烧杯、广口瓶、玻璃片、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橡胶塞、导管等),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老师提醒,要注意刚才交流中提出的仪器组装注意事项。

小组之间合作,组装实验装置,并和自制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

有了生活用品制作装置的铺垫,实验室仪器的组装会更加轻松。再次巩固实验装置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检验和验满方法【总结归纳】

根据预习,说出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回答并总结:检验是根据气体的特殊性质,而验满在已知气体的前提下,只要用简便的方法证明集满即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归纳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思考归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回答:1.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入固体、液体药品

4.收集并验满气体

培养学生合作分工、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实验】

利用刚才组装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
七、拓展练习【拓展延伸】

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同学们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装置。

选装置并说出依据

培养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能将知识运用迁移到其他气体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中突出“研究”两个字,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明了。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为了能够唤醒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课前学案,根据预习,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后我也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对于知识也会掌握的更深刻。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反应原理剖析,没有给学生更多思维拓展的空间。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契约作业

提供三种订单作业,让学生们选择。改变传统作业方式,使学生改被动为主动,会更有兴趣完成作业。选择作业,就意味着和老师之间完成约定,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复习学案

复习学案和预习学案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预习学案
学生课前

作品

学生课前已经具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基础,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探究能力。通过预习教材,可以利用生活用品自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