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后备人才管理制度
2025-09-28 19:42:03 责编:小OO
文档
百大集团后备人才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

1.按需配备原则:按照实际,结合岗位需要,确定后备人才配备需求。

2.入库分级管理原则:所有后备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管理,并按所属企业/部门管理权限不同设一、二、三级后备人才管理库。

3.动态管理原则:结合综合考核,年度综合考核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权责划分

1.各级管理者职责

①企业负责人为本企业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

②各级管理者为其管理团队员工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下属有辅导和教练的责任;

③支持下属积极参加人才培养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鼓励专业技能及经验突出者担任内部培训师、导师等培养人;

④对后备人才的能力及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培养意见并反馈给公司。

2.人力资源部门职责:

人力资源部门为后备人才培养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公司后备人才培养相关工作。

⑴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职责:

①结合培训制度及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建立全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及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②建立汇集全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库,建立后备人才管理档案;

③统筹安排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④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督导、考核成员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⑵所属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责:

①结合培训制度及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建立本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②建立本企业后备人才库,建立后备人才管理档案;

③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配合集团公司落实本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三章  后备人才选拔

第四条  选拔标准

1.基本标准: 

⑴业绩能力标准:具备与后备岗位责任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⑵素质能力标准:严于律已,热爱企业,具有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⑶入职满1年以上;

⑷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合格的。

2.其他标准:

⑴高管级后备人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至少两个以岗位工作经历。

⑵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本公司工作满1年以上,年度综合考核排名达到前15%以内的。

⑶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标准。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直接列为后备人才:

⑴经营业绩排名前3的;

⑵管辖部门获得公司集体荣誉表彰的;

⑶国家统招研究生学历的;

⑷个人荣获荣誉表彰的。

⑸月度考核连续2次及以上优秀,年度考核优秀的;

4.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取消后备人才资格:

⑴因人为因素考核不合格的;

⑵考核成绩位列后10%的。

第五条  选拔程序

1.部门初选推荐:每年年初先由所属部门负责人推荐初选人员报所属企业;

2.企业考察与考评:由所属企业进行日常考察与考评,考察期至少为半年以上;

3.年末评选上报:各企业结合综合考评情况,确定管理岗位各级岗位后备人才名单,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六条  选拔比例

高管层后备人才配备严格依照规定的职数,正职按1:2、副职按1:1,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管理者应达到1/3。

其他管理层干部储备比例不低于1:2比例。

第七条  选拔要求

1.注重实绩,以综合考核合格为基准,突出业绩与能力;

2.严格执行选拔程序;

3.岗位覆盖率达到100%;

4.梯队培养,一般按岗位级分类,低一级别为高一级别岗位的后备对象,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也可以跨级。

第四章  后备人才培养

第  培养原则

1.定培养方向,结合个人职业规划目标和通道设定确定培养方向。

2.定培养联系人,即导师,后备人才要指定导师或职业辅导人,负责培养、考评、反馈工作;

3.定到岗到人的具体培养措施。

第九条  培养措施

1.制定年度计划,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各企业的培养计划报集团备案;

2.组织培训。日常培训及开设后备人才培训班。其中一是由集团统一培训,按比例选拔关键岗位后备人才进入MBA班、经理(店长)研修班、“双百班”等培训班接受培训,二是各企业自主培训,可组织相应的后备人才培训班进行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

3.岗位实践:一是轮岗。结合公司岗位实际,按比例优先安排通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后备人才进行轮岗。其中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人员轮岗要形成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二是挂职锻炼。要根据本企业实际,针对中高层后备人员可申请挂职锻炼,提出挂职锻炼的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

4.综合考评。通过日常考核、重大事项考核、半年/年度述职测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等形式,及时掌握后备人才的思想、工作、能力情况,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人员考核成绩报集团公司备案。

5.建立档案。建立含推荐表、履历表、学习培训记录表、考核鉴定表等专项档案。

第五章  后备人才管理

第十条  管理措施

1.入库管理:建立后备人才管理库,录入后备人才相关履历信息、推荐理由、优先顺序、培养考核记录等。设一、二、三级后备人才管理库,即由集团公司建立并管理的含盖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为一级后备人才库;由各企业建立并管理的含盖本企业各级各岗位后备人才的为二级后备人才库;由部门/电器、超市旗下门店建立的含盖本部门/门店各级各岗位后备人才的为三级后备人才库。

2.动态管理。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按照选优汰劣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 补充,保持规定的比例。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补充/淘汰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3.晋升管理。公司竞聘或提拔任命,优先从后备人才中选聘。

4.督导考核管理。各企业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纳入年度督导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部门负责人要认真推荐后备人才,并对推荐人才的质量负责,此项工作将列为其年度考核依据之一。

第六章  附则

第九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修订和解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