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住宅建筑外墙节点防水施工方案.
2025-09-28 00:36:31 责编:小OO
文档
××××××有限公司

××××××××××××工程

外墙节点防水处理

施工方案

××××××××××××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一、外墙螺栓孔洞防漏

二、外墙孔洞防渗漏

三、穿外墙管道防渗漏

四、外墙空调洞口防渗漏

五、外墙线条防渗漏

六、外墙变形缝防渗漏

七、外窗周边防渗漏

八、飘窗、空调架板等外挑板根部阴角防渗漏

九、女儿墙顶部防渗漏

外墙节点防水处理施工方案

造成外保温墙体渗漏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从设计、材料、施工到使用等各个方面,建筑外部节点防水构造处理不当是造成外保温墙体渗漏的主要原因。

一、外墙螺栓孔洞防漏

穿墙对拉螺栓 

1)水泥砂浆封堵  

做法说明:

本做法适用于±0.00以上混凝土结构外墙穿墙对拉螺杆孔洞的封堵。

穿墙对拉螺杆孔洞必须逐个封堵密实。

对拉螺杆两端(模板内侧)有锥形塑料垫块的,封堵前需逐个剔除塑料垫块。

未加设锥形塑料垫块的孔洞,封堵前先对外墙外侧对拉螺杆孔洞用机械扩孔,并将扩孔部分的PVC管、对拉螺栓除去。扩孔尺寸为:直径不小于50mm、深度不小于30mm。

工艺流程:

剔除塑料垫块或将T形螺栓孔扩孔——浇水湿润——内侧模板顶牢——外侧封堵——外侧刷JS 防水——外饰面施工

对拉螺栓眼封堵做法

构造做法:

1、剔除塑料垫块或将外侧螺杆孔扩孔

对每个对拉螺栓眼及T形螺栓眼进行清理,剔除对拉螺杆中使用的塑料垫块及未及时抽出的对拉螺栓、T形螺栓。对未使用成品塑料垫块的螺杆,致使对拉螺栓无法抽出,墙体外侧按要求尺寸用机械扩孔,并将扩孔部分对拉螺栓割去。扩孔深度不小于20mm、直径不小于50mm。

2、浇水湿润

对孔洞端部凿毛,清理孔内杂物垃圾,周边浇水湿润。

3、孔洞堵塞

从内侧用模板顶牢,从外侧用专业圆钢(直径为12圆钢用于对拉螺杆,直径为22圆钢用于T形对拉螺杆)堵塞1:2干硬性水泥砂浆(添加防水剂及膨胀剂)到墙体内侧并压实。

4、外侧刷JS防水

待外侧水泥砂浆干燥后(约24小时),在外侧孔洞及周边分多遍涂刷1.5mm 厚JS 防水,涂刷范围为150*150mm。

5、外饰面施工

按图纸要求施工抹灰、保温及外装饰层等。

质量控制点:

1、塑料垫块剔除或扩孔、孔端凿毛

2、孔洞清理并湿润

3、砂浆配比、外加剂、堵塞密实

4、JS 防水厚度及范围

2)聚氨酯发泡胶封堵

做法说明:同1)做法

工艺流程:

剔除塑料垫块或将T形螺栓孔扩孔——浇水湿润并干燥——外侧封堵——孔内打发泡胶——外侧刷JS 防水——外饰面施工

对拉螺栓眼用聚氨酯发泡封堵

构造做法: 

1、剔除塑料垫块或将外侧螺杆孔扩孔

对每个对拉螺栓眼进行清理,剔除对拉螺杆中使用的塑料垫块及未及时抽出的对拉螺栓。对未使用成品塑料垫块的螺杆,致使对拉螺栓无法抽出,墙体外侧按要求尺寸用机械扩孔,并将扩孔部分对拉螺栓割去。扩孔深度不小于20mm、直径不小于50mm。

2、浇水湿润

清理孔内杂物垃圾,周边浇水湿润。

3、内侧封堵

从内侧用模板封堵严实,保证发泡时不漏。

4、孔内打发泡胶

从外侧孔洞端部向内侧注入聚氨酯发泡胶,可打满孔洞,外侧预留20~30mm空隙,待发泡胶干硬后用水泥砂浆封堵。

5、外侧刷JS防水

待外侧水泥砂浆干燥、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在外侧孔洞周边分多遍涂刷1.5mm 厚JS 防水,涂刷范围为150*150mm。

6、外饰面施工

按图纸要求施工抹灰、保温及外装饰层等。

质量控制点:

1、塑料垫块剔除或扩孔

2、孔洞清理并湿润

3、砂浆堵塞密实

4、发泡胶密实度

5、JS防水厚度及范围

二、外墙孔洞防渗漏

混凝土外墙、砌体结构外墙(有保温)

做法说明:

适用于±0.00以上混凝土结构外墙脚手架拉杆、悬挑架型钢穿墙等孔洞的封堵。

小于50mm 的孔洞采用与穿墙T形螺杆相同的封堵做法;

50mm≤孔洞尺寸≤100mm 时,可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添加防水剂及膨胀剂)参照T形螺杆封堵做法分次堵塞;

当孔洞大于100mm 时,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堵;所有封堵必须保证密实。

封堵洞口的外侧涂刷1.0mm 厚JS 防水,涂刷范围必须大于孔洞周边50mm。

细石混凝土封堵做法如下。

工艺流程:

穿墙钢管或悬挑架型钢取出——基层凿毛湿润——两侧支模——浇注混凝土——两侧拆模——凿除凸出砼——外侧刷JS 防水——外墙保温及装饰面层施工

混凝土、砌体外墙孔洞封堵做法

混凝土外墙JS防水做法

构造做法:

1、穿墙钢管或悬挑型钢取出

取出孔洞内钢管及预埋件,并将杂物垃圾清理干净。

2、基层凿毛湿润

孔洞周壁凿毛,孔洞上口与模板接触部分混凝土入口处凿除50mm斜口,以便浇筑混凝土,出气侧凿除20mm斜口,以便将孔洞内空气排出,混凝土浇筑密实。浇水湿润周边范围100mm以上,连续养护48小时。

3、两侧支模

支洞口两侧模板,模板超出洞口上方50mm。

4、浇注混凝土

浇筑高于墙体混凝土等级一个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掺防水剂和膨胀剂),充分插捣密实。

5、两侧拆模

混凝土两侧模板在2~3天后拆除。

6、凿除凸出砼

拆模后,凿除表面凸出的多余混凝土,并修补好混凝土缺陷。

7、刷JS防水

在墙外侧孔洞及周边分多遍涂刷1.5mm厚JS防水,涂刷范围超出孔洞周边50mm。

8、外墙保温及装饰面层施工

按图纸要求,施工保温及外墙装饰面层。

质量控制点:

1、基层清理凿毛

2、浇水湿润

3、混凝土密实度及饱满度

4、JS防水厚度及范围

三、穿外墙管道防渗漏

1) 混凝土外墙(有保温)

做法说明:

适用于±0.00以上混凝土结构外墙。

管道垂直穿墙、梁时,应尽量在结构主体施工时通过预埋套管预留孔洞,避免后期钻孔开洞。套管可采用U-PVC或钢管,U-PVC套管表面应用砂纸打毛,以保证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对于小管径管道,其套管管径应比管道管径大两号;对于大管径管道,其套管管径应大于管道外径50mm。

穿墙套管其两端须与墙面平齐,套管预留时须按内高外低的原则设置坡度。

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套管两端要用胶布等密封好,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堵塞套管。

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以及保温层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柔性阻燃材料密实填充,且端面光滑,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柔性填料可选用聚氨酯发泡、沥青麻丝或石棉绳填充。

工艺流程:

内外饰面(保温层)施工——套管清理——安装管道——内侧堵塞——外侧堵塞——打密封胶——外保温与管道间封堵——外保温与管道间打密封胶

混凝土外墙穿管道节点做法

构造做法:

1、内外饰面(保温层)施工

为避免交叉作业,管道安装宜在内饰面和外保温及饰面施工完成后进行。

2、套管清理

在安装管道前,先清除套管内的杂物,钢套管应清除铁锈,并在管壁刷防锈漆,等防锈漆干透之后安装管道。

3、安装管道

安装管道穿过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管道的坡度及支吊架调整、固定好后方可进行封堵工作,注意管道与套管周边的缝隙要一致。

4、内侧堵塞

从内侧用沥青油麻丝填充套管与管道之间间隙,填充至套管2/3部位处。

5、外侧堵塞

从外侧用沥青油麻丝填塞套管与管道之间剩余间隙,并打密封胶。

6、打密封胶

在内外两侧管道周边打密封胶。

7、外保温与管道间封堵

在外保温层与管道间打发泡胶封堵。发泡胶应进墙面15mm,发泡胶应应用手蘸水或专用工具压入墙面内,不得切割。

8、外保温层与管道间打密封胶

在外保温层及饰面与管道间打密封胶。

质量控制点:

1、套管坡度

2、管道安装

3、油麻堵塞密实

4、发泡胶施工

5、打密封胶

2)砌体外墙(有保温)

做法说明:

适用于±0.00以上砌体外墙。

外墙为砌体时,为保证穿墙套管节点的防渗漏效果,在管道位置必须用预制混凝土块代替砌块。不得在砌体墙上直接开洞。

预制混凝土块强度等级C20,厚同墙厚,长、宽减去套管尺寸后均不得小于200mm,并符合砌块模数;预制混凝土块时须预埋套管,套管材质为金属或塑料,套管长度应为墙厚加外保温层厚度,预制混凝土块应标明内外,以免砌墙时出错。

对于小管径管道,其套管管径应比管道管径大两号;对于大管径管道,其套管管径应大于管道外径50mm。

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柔性阻燃材料密实填充,且端面应光滑,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柔性填料可选用聚氨酯发泡、油麻或石棉绳填充。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屋面保温层——找坡层——管口防水附加层——屋面防水层——抹灰——打密封胶——刚性保护层

砌体外墙穿墙管道防渗漏

构造做法:

1、预制混凝土块

根据管道规格确定套管、预制混凝土块尺寸,采用定型模板预制并预埋套管,套管应有内高外低的坡度。长度与墙平齐,预制混凝土块施工前应标明内外,以免套管坡度出现安装错误。

2、墙体砌筑

按要求进行外墙砌筑施工,并在穿墙管处砌筑预制混凝土块,注意预制块内外及套管坡度为内高外低。

3、饰面施工

为避免交叉作业,管道安装宜在饰面完成后进行。

4、套管清理

在安装管道前,先清除套管内的杂物,钢套管应清除铁锈,并在管壁刷防锈漆,等防锈漆干透之后安装管道。

5、安装管道

安装管道穿过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管道的坡度及支吊架调整、固定好后方可进行封堵工作,注意管道与套管周边的缝隙要一致。

6、内侧堵塞

从内侧用沥青油麻丝填充套管与管道之间间隙,填充至套管2/3部位处。

7、外侧堵塞

从外侧用沥青油麻丝填塞套管与管道之间剩余间隙。

8、打密封胶

在内外两侧管道周边打密封胶。

质量控制点:

1、混凝土块尺寸

2、预制混凝土块内外标志、套管坡度

3、管道安装

4、油麻堵塞密实

5、打密封胶

四、外墙空调洞口防渗漏

做法说明:

本做法适用于±0.00以上混凝土结构外墙。

在结构主体施工时预埋φ80 的U-PVC管,避免后期钻孔开洞。U-PVC套管表面应用砂纸打毛,以保证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U-PVC管两端须与墙面相平,按内高外低的原则设置坡度,内外高差20mm。

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U-PVC管,两端要用胶布等密封,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堵塞。

有保温或饰面过厚时,须在保温层和饰面施工前用小一号的U-PVC 管接长预埋的U-PVC管与饰面或保温层面平齐,接管应胶接或用牢固且不渗漏的可靠连接方法。

外保温与U-PVC管间若有缝隙,用打发泡胶的方式封堵,具体做法参照4.2.2 的做法。

工艺流程:

定位——固定——浇筑混凝土——U-PVC管接长——外饰面(保温)施工

空调管穿砌体外墙防渗漏

构造做法:

1、定位

按要求在模板上弹线定位,绑扎钢筋时应避开预留管位。

2、固定

放入U-PVC管并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控制坡度为内高外低,内外高差20mm。

3、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空调孔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U-PVC 管接长

用小一号的U-PVC管接长预埋的U-PVC管与饰面或保温层面平齐,接管应胶接或用牢固且不渗漏的可靠连接方法。

5、外饰面(保温)施工

根据外饰面做法施工外饰面;有外保温时,保温与套管间缝隙应打入发泡胶。

质量控制点:

1、空调孔管位置确定

2、空调孔管固定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

4、U-PVC管接长

5、外饰面(保温层)施工

五、 外墙线条防渗漏

做法说明:

适用于凸出外墙的腰线、空调板、雨蓬板及飘窗上部等节点防渗漏处理。

混凝土结构板的根部应做200mm高混凝土反坎,并与主体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完成。

板上部阴角处防水层下须作成圆弧形,其半径不得小于50mm,以保证防水层圆滑通过没有硬角。排水坡度为5%。

下图为无组织排水做法,如为有组织排水,则必须设置地漏。无论无组织排水还是有组织排水,板下部外沿三边必须作滴水线。

工艺流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坡——JS防水——保护层——饰面层

凸出外墙飘窗、雨罩、线条、阳台防渗漏

构造做法:

1、钢筋混凝土结构板

与根部砼反坎同时支模,一次性浇注。

2、水泥砂浆找坡层

阴角处抹圆角,半径大于50mm;砂浆最薄处不得小于15mm,向外找坡不小于5%。

3、JS防水

刷1.5厚I型JS防水,防水范围在墙根部位上返不小于250mm,水平方向外伸不小于250mm。

4、保护层

抹水泥砂浆保护层,保持找坡。

5、饰面层

按照外饰面做法施工外饰面,并在檐下三边做滴水线。

质量控制点:

1、反坎混凝土密实度

2、坡度达到5%以上

3、防水厚度及范围

4、滴水线施工

六、外墙变形缝防渗漏

做法说明:

本做法适用于±0.00以上外墙。

外墙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其功能、设置要求各不相同,实际工程抗震设计时,所有的伸缩缝、沉降缝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尽量做到三缝合一。

变形缝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处理,不得随意更改,以满足变形缝在功能上的需要。根据变形缝的类型,选择图示伸缩缝或沉降缝做法。

工艺流程:

缝口处理——填入填充料——抹底层灰——粘贴防水卷材——外保温施工——安装定型成品挡水板——打密封胶——外饰面层施工

外墙伸缩缝防渗漏

构造做法:

1、缝口处理

清理变形缝中夹杂的砂浆、砌块及杂物,凿平变形缝两侧的墙面,并在缝壁墙面涂刷基层处理剂。

2、填入填充料

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在缝内填塞弹性密封背衬材料,如聚乙烯泡沫塑料。

3、抹底层灰

外侧墙面抹底灰找平。

4、粘贴防水卷材

在变形缝口粘贴4mm防水卷材一道,卷材宽度超出每边挡水板100mm。

5、外保温施工

确认防水卷材粘结牢固后按设计要求施工外保温。

6、安装定型成品挡水板

安装定型成品挡水板,挡水板必须固定在墙体上。挡水板材质可为不锈钢、铝合金、镀锌铁皮。

7、打密封胶

挡水板安装完成后,在射钉孔及挡水板周围打密封胶。

8、外饰面层施工

按外饰面层做法施工外饰面。

质量控制点:

1、基层处理

2、防水卷材粘贴牢固

3、挡水板固定

4、密封胶施工

七、外窗周边防渗漏

外墙窗渗漏在外围护结构渗漏中占较大比例(约70%),外墙窗渗漏的结果造成室内墙面出现潮迹、变色,内饰材料脱落、发霉、腐蚀、生锈等建筑物的二次缺陷,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问题的成因

    由于建筑物外窗框大多采用铝合金、塑料及异型钢材制成,这些材料与墙体材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材料性能相差较大,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这些材料的相邻界面之间将会产生缝隙,如无有效的防水密封处理将会导致渗漏。

    通常工程施工中对门窗边框与基层墙体间的塞缝处理是用水泥砂浆或发泡胶进行填塞,门窗框边阴角用弹性密封胶进行密封。此种做法在施工中易出现以下几种质量隐患:

    1、门窗框边阴角接缝处没做开槽处理或开槽深度不够(图1a),使得密封材料的自由膨胀空间不够导致密封材料从相邻的基层脱落开来(图2b)。

        

  图1a                               图2b

2、窗边阴角缝打胶密封时界面处理不好,使得密封材料与基层虚粘,雨天时水可沿虚粘的结合部进入窗边缝,导致水渗入室内和外保温系统内。

      3、在外保温墙面窗角应力集中处出现裂缝,导致雨水沿裂缝渗入到系统内。

      预防措施

      1、内窗台要高于外窗台2cm左右以起到止水坎的作用;加设外窗台板提高窗台部位的整体防水性;外窗台向外坡度应≥20%避免倒泛水;窗檐、鹰嘴坡度≥20%;滴水槽宽、深应≥1cm。(图3、图4)

  

图3

图4

      2、门窗边框与外保温系统面层砂浆间形成的阴角应留有5-12mm宽的槽缝,缝内填充发泡聚乙烯圆棒(直径为缝宽的1.5倍),然后填嵌耐候密封胶。在施工密封胶前应对基面进行清洁处理,保证密封材料与基层的粘结质量。

     3、外保温系统面层砂浆的施工中必须在窗角部位用耐碱玻纤网格布进行加强处理,防止窗角出现斜向裂缝。(图5)

八、飘窗、空调架板等外挑板根部阴角

       做外保温系统前由于施工时疏忽对墙体根部阴角的清理不到位以致影响到该处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造成虚粘,或由于外挑板泛水坡度不够造成墙体根部阴角处积水,如果墙体根部交接部位是由不同材料组成时,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由于材料性能的差异,使得该根部出现裂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问题的成因

      1、墙体根部阴角清理不到位,使得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缺乏牢固可靠的粘结产生虚粘,在外界应力的反复扰动作用下在阴角处产生开裂。

    2、由于设计和建设单位的不够重视,在目前建筑的外保温系统施工中,大多数飘窗板和空调架板是没有做外保温系统包裹的,由于材料性能差异这些没做外保温的部位其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的形变与做完保温的部位不同,在外界温差应力影响保温的墙体交接处产生破坏裂缝。

预防措施

      1、从保温效果和防水处理双方面考虑,外挑板必须全部做外保温系统,保证墙体根部阴角处材料的形变相似,不致产生裂缝。

      2、外挑板必须有一定的向外坡度,保证根部不会积水。

      3、如果外挑板是不做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在此根部阴角处必须有柔性防水密封分隔处理。

      4、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必须严格清理根部阴角处,保证保温板粘结面积足够,不会因为外界应力的扰动而脱开引起面层表面开裂。

      5、在外挑板上保证一定斜度的向外泛水,且墙体根部小圆角处理都有助于外挑板面雨水的流出。

     6、加强不同材料面层间的变形协调性,在交接部位增加满足搭接长度要求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提高交接部位面层砂浆的抗裂性。

九、女儿墙顶部

      在无挑檐的女儿墙顶部,如无有效的顶部遮盖保护措施,在温差应力作用下引起的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的粘结界面裂缝将导致水渗入到外保温系统内,进而渗入墙体到室内。

     问题的成因

      1、不同材料界面间由于外界温度应力引起的变形裂缝。

      2、不完整的外保温方案(比如女儿墙内侧和墙顶部不做外保温系统),加剧不同材料相邻界面间的变形裂缝。

      预防措施

      1、女儿墙部位应设计完整的外保温方案。

      2、顶部应设计有向外侧一定坡度的盖板,在保护外保温系统的同时利于排水。(图11)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