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
2025-09-28 00:36:20 责编:小OO
文档
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2007)

日期:2007-01-29 00:00:00   评论:条    作者:大丰台    责编:SouyaoArticleImporter

——增长势头强劲 未来潜力可期 

中国医药报 

【作者】陈臻 

  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特别是心脑血管血栓,

已成为危及中老年人生命的可怕杀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日渐老龄化,心

脑血管血栓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市场上对于预防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需求非

常大。目前,我国抗血栓药市场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并保持着近两成的年增

长率。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预见,我国抗血栓类药物的销售规模及市场增长率将

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如图1)。

  通过对历年各季度抗血栓药物销售市场增长率的统计发现,从每年的第四季

度到来年的第一季度,是抗血栓药物销售的黄金季节。其中,第三季度是销售高

峰,究其原因,与第二季度市场的相对低迷有关,同时也是终端市场对第四季度

用药高峰的预反应。这也很好地印证了秋冬季节脑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高这

一特点,由此使得抗血栓药物的销售呈现出规律性的随季节更迭起伏的特点。(

如图2)

  目前,临床上用于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血物药

物和溶血栓药物三大类。在抗血栓治疗上,由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这三类药物

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如图3)。

  据调查,2005年单品种销售排名前五位的药品,其市场份额合计超过销售总

量的80%(如图4),并且这种高集中度的市场销售特征将长年保持。

  ■同门“双雄”——抗血小板聚集药

  硫酸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钠两个同类品种的市场份额增长迅速。2004年,硫

酸氯吡格雷以18.04%的市场份额在同类品种排名中位居第一,2005年的市场份额

更是达到了24.49%的高度;而其同族兄弟奥扎格雷钠的份额也在平稳增长,2005

年的市场份额为14.81%,位居第三。2005年,两者在抗血栓药物市场中占据了约

4成的市场份额。综合抗血栓药物市场的总体增长率,我们发现,2005年抗血小

板聚集类药物的市场增长率竟超过了40%,远高于17.93%的市场总增长率。而在

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市场中,硫酸氯吡格雷和奥扎格雷钠占据了近84%的市场

份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数据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目前,中国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亿;2015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到2040年,将突破

4个亿。而据统计,65岁以上人口心脑血管血栓的患病率在20%左右。再以20%的

就诊率计算,估计从2005年到2040年,将有400万至1600万的心脑血管血栓患者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的功能,

防止血栓形成。由于此类药物兼有预防与治疗的作用,随着公众对血栓性疾病认

识的提高和防患意识的增强,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以硫酸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

钠“双雄”领军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其市场份额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高速

增长。

  由2005年的市场统计数据可知,目前硫酸氯吡格雷的主要品种有法国赛诺菲

-圣德拉堡公司的“波立维”,占有该药物市场86.63%的绝对份额;深圳信立泰

药业的“泰嘉”,以13.37%的份额占有剩余市场。

  目前,奥扎格雷钠的主要品种有辽宁丹东制药厂的“丹奥”,占有该药物市

场份额的32.08%;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的“晴尔”,占有27.03%的市场份额;

吉林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洲邦”,占有18.11%的市场份额;剩余不足

33%的市场基本由辽宁大连美罗大药厂、吉林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

同瓜分。

  ■“长江后浪”——低分子肝素

  抗凝血药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临床试用多为肝素类

产品。其代表品种有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钙。

  作为早期的抗凝血药品种,普通肝素在临床使用中

常伴发自发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而作为新一代抗凝血药的低分子量

肝素,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剂量依赖消除机制、血液半衰期更长、出血等不

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其市场发展在稳步增长。而作为曾经主要抗凝血药物的普通

肝素,其市场份额却在逐年萎缩。2005年,普通肝素的市场份额仅为2.35%,远

低于低分子肝素28.5%的市场份额(其中低分子肝素钠16.26%,低分子肝素钙13.

32%),预计短期内普通肝素产品将会被低分子肝素产品完全取代。

  由2005年市场统计数据可知,目前低分子肝素钠的主要生产厂家为法国赛诺

菲-安万特公司,占有该药物市场的39.21%;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公司,商品名“

法安明”,占有34.13%的市场份额;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齐征”,

占有6.86%的市场份额;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海普宁”,占有6.73%

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基本由浙江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兆峰科

大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共同瓜分。

  目前,低分子肝素钙的主要品种有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速碧林”,

占有该药物市场的59.85%;海南通用同盟制药有限公司的“尤尼舒”,占有12.7

9%的市场,位居第二;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博璞青”,以12.32%的市

场份额名列第三;剩余市场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67%)、安徽

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公司(“立迈青”,4.53%)等瓜分。

  ■潜力待挖——蚓激酶

  酶类溶栓药又称为纤维蛋白溶解药,可激活纤溶酶而促进溶栓。目前市场上

主要代表品种为蚓激酶,该品种多为胶囊或肠溶胶囊剂型,给药方便、价格适中、

临床使用量较大。2005年,其市场份额为12.24%,比2004年12.98%的市场份额略

有下降,究其原因,并非蚓激酶市场萎缩,而是由于2005年其11.2%市场增长率

低于抗血栓药物17.93%整体增长率造成的。由于溶栓类药物品种主要用于发病后

的治疗,其市场增长率与兼有治疗与预防效果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无法相提并论。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栓塞患病率不断升高,溶栓药物在今后

将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由于在临床上诸如急性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肾病综合征

等多种血栓类疾病的治疗表现出的良好效果,蚓激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通过研

究、开发、拓展其适应证的范围成为挖掘蚓激酶市场潜力的一个发展方向。由于

蚯蚓种类繁多,提纯得到的组分也不尽相同,目前,通过分离提纯获得其单组分

提纯物,以达到提高该产品的效果与品质,仍是挖掘其潜力的热点方向。

  由2005年市场统计数据可知,目前蚓激酶的主要生产厂家为北京百奥药业有

限责任公司,商品名“百奥”,占有该药物市场84.37%的绝对份额;江西江中制

药集团有限公司,商品名“博洛克”,以12.5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综上所述,国内抗血栓药物市场的主要统领者大多为合资、外资企业,这对

于我们的民族医药产业来说,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赋予了发展机遇。

一方面,国内生化类溶栓药物的研发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与此同时,作

为国粹的中药在血栓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领域里尚有可开发的潜力;同时,我国

今后数十年持续老龄化的社会状态,使得国内企业大可放手跟进抗血栓药物市场。

只要抓住机遇,对本土医药企业来说,就会增加胜算的把握。

  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更多更好的抗血栓类产品将会快速涌现。可以预

见,今后数年内,抗血栓药物市场必将揭开更加辉煌的一页。

   文/陈臻

  图1:2001年~2005年抗血栓药物销售规模与市场增长率(%)

  图2:市场增长率(%)随季节变化的情况

  图3:2003年~2005年三类抗血栓药物的市场份额(%)

  图4:2005年主要品种的市场份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