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备课
2025-09-28 00:38:41 责编:小OO
文档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备课

              

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在学生成长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课堂是学生的人生也是教师的人生。但是现在我们的有效课堂只占35%,高效的课堂只占10%,如何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有效、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听了徐世贵老师的《课堂教学与指导艺术》的讲座,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我们的课堂低效无效的原因是备课不充分、不到位、不得法、不深刻,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有有效的备课,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

有效的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效备课的方法:(一)、备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感悟文本。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创造性使用教材。(二)、备透学生,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三)、备活教法,研究实施过程,活用教法;讲求情感;重视探究;整合手段。选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选择学习方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注重教学艺术。要通过有效的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整合教学手段。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备对教师,体现自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注重反思,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只要将我们的备课落到了实处,我们的课堂也就向有效课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小语界公认的四大天王——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支玉恒他们在备课中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中靳家彦执教四十余载,备课概括五字诀,即:钻、参、联、选、写。这五个字,既是备课流程,也是常态方法。钻即钻研,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进水。参即参考,除了教材之外,备课要参考大量的资料。大至原著、出处,小至一词一句,都要胸中有数,明明白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怎么可能呢?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要 “甚解”,除了“潜心会本文”之外,还应大量参考其他资料,而不仅仅是一本《教学参考书》。联即联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前后内容,联系学生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备课时就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这个班与那个班不同,甲生与乙生也不同。选即选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该学生钻研、思考的,一定留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该合作探究的,一定保证质量,不走形式;该教师讲授的,不要有顾虑,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要各展其长,相辅相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要恰当运用,都要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不能以点击代替对学生的点拨。写即写出教案。到写教案时,课已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课到生时是熟时”。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课都成竹在胸了,写还不信手拈来吗?至于是简是繁,形式如何更要结合个人实际了,没有必要千人一面,更不要搞什么标准模式一二三四。写教案是为了指导上课,而不是束缚手脚,生成创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靳家彦老师的这五个字是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的指导。

 “条条大道通罗马”。让我们的课前有效备课发挥作用,使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