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1届镇江市高三统考语文试卷_5
2025-09-28 00:38:26 责编:小OO
文档
2011届镇江市高三统考语文试卷

语文Ⅰ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木讷/按捺不住  调派/调理  倚仗/掎角之势  诘问/攻讦

B.曾祖/曾经沧海  削价/削弱  强迫/强人所难  刹那/古刹

C.辟邪/开天辟地  汤匙/钥匙  拉纤/纤尘不染  倾轧/轧钢

D.锒铛/不稂不莠  怃然/忤逆  粘贴/沾亲带故  苗圃/肉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为切实挽回干旱带来的损失,提高抗旱保收效果,在川贵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规避旱灾。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困难,在于其受到发展观念、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机制的制约,而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其深刻的机制性根源。

C.这项河道治理工程将通过清除引潮河大量的淤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而降低“臭流”发生几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D.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历届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精髓。

4. 请用“微霜”、“红叶”、“秋色”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语言连贯,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0-40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广陵太守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而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与袁绍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饮之。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洪终不服。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臣未枭                枭: 消灭

B.致之于刘兖州公山        致:送达,引荐

C.并勒所领兵              勒:率领

D.责以恩义                责:责任

⒍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臧洪“讲义气”的一项是(3分)

①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②乃设坛场,方共盟誓     ③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④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 ⑤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 ⑥使作薄粥,众分饮之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卓杀了汉灵帝,危及社稷,臧洪游说张邈起兵反董,张超和其兄长张邈等人与臧洪盟誓。

B.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

C.臧洪起初受到袁绍赏识,并任命担任青州刺史,任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

D.臧洪与士兵和城中居民死守城池,粮草已尽,又无援兵,臧洪与将吏士民同甘共苦,直至被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3分)

(2)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3分)

(3)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歌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歌做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逍遥游》

(2)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         。《蜀道难》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氓》

(5)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6)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7)不患人之不己知,           ▲            。《论语》

(8)      ▲     ,来者犹可追。《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对一条小路的怀念

梁化乐

多年前深秋的一天,在温州仙岩去清凉禅寺的路上,我和当地一位挑矿石的农民结伴而行。

    上山的道是石阶路,步步登高。石阶路的两边布满了水泥修筑的青白色的椅子坟。椅子坟一座接一座,形状大小都差不多,挤挤挨挨地充斥着台阶路旁的一点点壅塞得狭小的空间。坟前的小墓碑上镶嵌着墓主人生前的照片,大多都笑意盈盈志得意满。我一边走一边看,要不是有挑石人做伴,走在这样的路上,心里会觉得瘆得慌,生怕哪座墓门突然打开,伸出一只手拉住我的衣角,要同我聊点什么。

    “快了,越往上越少。”挑石人看出了我的不耐烦,轻声安慰我。

    果然,二三里上去,坟墓渐渐稀少,大片的橘树展现在我的面前,我长出了一口气。

    “活人也会被死人压抑。”我说。

    “天天挑石,一天两趟,已经没了感觉。”他说。

    “是啊,你一天同他们碰两次面,都成熟人了。”我开了句玩笑。

    爬到半山,台阶路消失,进入一条山间沙石小道。穿过一片天然的草群,小路拐进一片树林。刚走进林子,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挑石人有点不解,也跟着我停了下来。

    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蓦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这肯定是在我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条小路,今天以这样让我无比讶然的方式突然露面,这不禁让我心中惶惶。我做过无数次关于一条小路的梦:那条小路落满秋叶,落在深山之中,安详而静美。梦中的小路飘忽不定,不知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我在那条小路上悠闲漫步,细细体会着美对我的恩赐。梦醒后,总以为美在虚幻之中,现实中恐怕不会有吧。不像现在它来到我跟前。

    眼前的这条小路不过一米多宽,紧贴着一面长满苔藓的山崖。山崖上生长着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小树。在秋风的催促下,树们正抛撒着自己已经成熟的叶子,那片片树叶自由自在地飘向自己的归宿之地。

    小路任其缤纷的落叶落在自己的胸膛上,它坦然接受落叶的回归。虽有挑石工来回踩踏,但并无大碍。原来的沙石路路面已经看不见,路上只见片片斑斓落叶。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底层稍稍卷曲,色泽暗淡,那是先落的;上面的依然舒展,带着鲜润的光泽,那是刚刚从树梢飞下的。它们并不挤压,只是松松地铺着,已经有了一定的厚度。

    “歇得怎样了?快走吧。”挑石人说。

    这时,我才意识到挑石工还站在我身边,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了,你先走吧,我想再歇一会儿。”

挑石人同我道了别,然后独自沿着落叶小路往前走去。他的一双穿着草绿色鞋的大脚“嗵嗵”地踩在落叶上。他的步子很大很急没有顾及到脚下那些落叶。他要赶着去挑矿石,那是他的生计。

    挑石人远去了,小路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我的目光又落回到这条小路上来。小路上树叶的色彩深浅不一,依然绚烂。它们或深红,或深褐,或黄中带点绿,或绿中带点紫,的确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我弯腰拾起一片树叶,这片叶子从中心到边缘同时呈现好几种颜色,犹如苏绣的用线,深浅有致。变化之细微神妙,让我感叹不已。这些落叶,长在树上时生机勃勃,在风中吐纳,在雨水中沐浴,现虽已脱离母体回归泥土,却仍以最后的灿烂显示自己的绝望之美。

    或许它们并不绝望,绝望一词只是我的主观臆想。它们完成了自己从春到秋的使命,在秋风劲吹中潇洒飘落。它们在空中飞舞盘旋之过程,恰是对生的回味,对死的礼赞。一地落叶一地诗,千姿百态胜春时。美不胜收的仙岩小路,你让我心生无限敬畏。

    回想刚刚走过的那条布满椅子坟的台阶路,我对温州人的生死观,不禁暗自哂笑。花巨资建造椅子坟是对死亡的惧怕,是对生的纠缠,是旧观念的肆虐让我感到可叹可悲可怜。

    犹豫再三,我终忍不住从那些美丽的落叶上走过去。我不是挑夫。我怕惊扰了落叶们的飘零之梦。于是,我踩着路边凸起的石块,像在南雁荡山小溪上走踏步石一样小心地走过这约有百米的落叶小径。

11.在写小路前,作者花了较多笔墨描写椅子坟,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12.文中写挑石工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挑石工这一人物形象。(4分)

1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今天以这样讶然的方式突然露面,这不禁让我心中惶惶。”(4分)

14. 本文写了落叶小径,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的锅炉中蒸馏过的。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奥塞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士比亚并不醉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17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竟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一部《红楼梦》所写的完全是儿女情,作者却要把它摆在“金玉缘”这个神秘的轮廓里。一部《水浒传》所写的完全是侠盗生活,作者却要把它的根源埋到“伏魔之洞”。戏剧在人情物理上笼上一层神秘障,也是惯技:梅特林克的《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写叔嫂的爱,本是一部人间性极重的悲剧,作者却把场合的空气渲染得阴森冷寂如地窖,把剧中人的举止言笑描写得如僵尸活鬼,使观者察觉不到它的人间性。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选自《我与文学及其他》,有改动)

  15.“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6分)

  16.“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不可跨越的距离”包含哪些内容?(6分)

  17.文章题为“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如果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除了知识,更多的是宽容、感动和激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0年高三调研卷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章 见 其 文 叹 曰 子 谪 仙 人 也 言 于 玄 宗 召 见 金 銮 殿 论 当 世 事 奏 颂 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选自《新唐书》)

20.这里的“谪仙”是谁?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2分)

21.“其文”是诗人在天宝初年为送别友人而作的,想象奇特,色彩瑰丽,“谪仙”因此篇而得名,请写出这首诗的篇名。(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尤三姐——尤氏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仪态万方,又泼辣地捍卫自己的清白。蒋玉菡与她定情后,因误听他人传言,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的人,要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   

  B.沈从文《边城》以翠翠和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C.小说《阿Q正传》对辛亥的描写是作为阿Q主要活动场景进行正面勾勒的,深刻地提示了辛亥失败的历史教训:与封建势力妥协,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辛亥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

  D.《女神》在语言方面,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从远古神话到现代科技术语的运用,丰富了诗的词汇。用语时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使一切都染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为普通的事物都注入了新鲜活泼的生命。

  E.小说《家》中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3.简答题(10分)

  (1) 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原因。 (6分)

  (2) 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代表?(4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在目前存世的媒体中“年龄”最长的是有400岁“高龄”的报纸,会在新媒体的一轮轮冲击中,走向最终的消亡吗? 

  不可否认,在新闻时效性上,报纸比不了广播、电视,更无法与网络以及可以随身携带、在大多数时间和地点都可获取信息的手机报相抗衡。在视觉冲击上,亦不如电视及网络。在经历了广播、电视冲击后仍坚强屹立于传播界的纸质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在多重打击下,在一些地方现出颓势。 

  不过放眼全球,关于报纸的好消息还是比坏消息多。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第61届世界报业大会上,来自232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数据表明,世界报业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付费报纸发行量增长2.57%;如果加上免费报纸,世界报纸的总发行量增长3.65%。如果按平均阅读者推算,全球每天的报纸读者数量超过17亿。 

  与广播比较,报纸的优势是,分把钟便可把十几个版的信息大致一览无余,“一目十行”只有在纸质媒体上能做到。与电视相比,报纸不会受到机器和电源的,能够自如携带。与网络相比,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缺乏采写能力,网站发布的新闻只能依靠转载报纸或其他网站的消息。“第五媒体”虽然具有可随身携带,时间占有率高,深受年轻人喜爱等特点,但手机报的存在也与报纸有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面对新兴媒介百年来的三次强势冲击,报业并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从此走向消亡,而是越挫越强不断完善、整合自身,以崭新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24.依据第61届世界报业大会上的统计数据,分析报纸是否会走向消亡。(6分)

25.结合材料,概括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优势与劣势。(9分)

参及评分细则

1.C(A中诘问/攻讦,B中削价/削弱 刹那/古刹,D中锒铛/不稂不莠 怃然/忤逆 粘贴/沾亲带故中加点字均同音。)

2.B(A。规避旱灾的风险等,成份残缺;C。“降低”与“范围”搭配不当;D。“世界博览会历届”语序不当,应为“历届世界博览会”。

3. 书法  意象  体味(摄取)  蕴含的美(精髓)

4. 三词齐备(1分),情景交融(1分),语言连贯(1分),想象合理(1分),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字数少或超3个扣1分。

5. D  责:责备

6. B  

7. A  臧洪游说的是张超。

8.(1)张邈随即接见臧洪,与他对话,(张邈)大大惊异于臧洪的才能。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语”,对话, 1分;③“异”,以……为异,1分。)

(2)臧洪是天下讲义气的人,始终不会背叛本心的,只是恐怕会被袁绍控制,可能来不及赶到这里。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见”,被动句,1分;③“逮”,追上,赶上,1分。)

(3)如今你们白白承担这次灾祸,可以在城池没被攻破之前,带着妻子和孩子逃出。

(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1分;②“与”,1分;③“先”,在……之前,1分;妻子,妻子和孩子,1分。)

译文: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董卓杀了少帝,图谋危害社稷,臧洪劝广陵太守张超道:“明府(对长官的尊称)您祖先数代均在朝为官,而现在你们兄弟俩(指张邈和张超)均担任重要地方的郡守。今日乱臣贼子犯下滔天之罪而未被消灭,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的时候呀!眼下广陵郡未受侵犯,吏民富裕,若是大力号招,马上可得两万人马,凭著这个力量诛除,给天下人做个榜样,这才是义之大者。”张超非常赞同他的话,于是和臧洪一起到陈留郡,拜见其兄陈留太守张邈共同讨论这件事。张邈也早有这个想法,等到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道:“听说弟弟你担任广陵太守的时候,行政教化赏罚等的措施均不自己施行,而是每每交由臧洪来做。臧洪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张超答道:“臧洪才略智数均优于我,我非常器重他,像臧洪这样的人真可谓海内奇士。” 张邈随即接见臧洪,与他对话,(张邈)大大惊异于臧洪的才能。于是向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荐臧洪,刘、孔二人因而相当亲近重视他。于是设置盟誓用的祭坛,正当一起盟誓时,诸位刺史、郡守互相辞让,没人敢担任执牛耳的任务,于是大家共同推举臧洪。臧洪因而登上祭坛持盘歃血而盟,臧洪语气慷慨激扬,说到激动处涕泗纵横,当时在场听到这篇誓言的,就算是卒伍仆隶等人,没有不因此热血沸腾的,人人想着誓死报效国家。

张超派遣臧洪北拜访大司马刘虞,为刘虞出谋划策对付公孙瓒,臧洪到了河间,刚好碰到公孙瓒与袁绍两军交战,没办法继续北行。袁绍见了臧洪,也非常器重他,跟他交好。刚好那时青州刺史焦和死,袁绍派遣臧洪治理青州并安抚焦和留下来的部众。臧洪担任青州刺史的两年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曹操包围张超於雍丘,张超说道:“大概只有臧洪会来救我吧!”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张超道:“臧洪是天下讲义气的人,始终不会背叛本心的,只是恐怕会被袁绍控制,可能来不及赶到这里。”臧洪听到张超被围,果然赤脚痛哭,并率领所带领的,又向袁绍请求援军,请求将救张超,但袁绍始终不许臧洪前往救援。于是张超全家都被曹操杀光。臧洪因此怨恨袁绍,不再听袁绍的命令。于是袁绍兴兵包围东武阳,打了一年还打不下来。袁绍命令洪邑县人陈琳写信给臧洪,晓以祸福,责以恩义。臧洪回信道:你既然汲汲於功利而委质於盟主(盟主指袁绍),则我当效命故主且尽忠天子。你说我身死而名灭,我亦笑你苟活老死而无令闻于天下,真是让人悲伤呀!

袁绍见到臧洪的回信,知道臧洪决心不降,故增兵急攻。臧洪城中粮食已尽,城外又缺乏有力的援助。臧洪自己估计不能幸免,把部下叫来对他们说:“袁绍无道,图谋不轨,且不救援郡将张超。我臧洪於大义不得不死。如今你们白白承担这次灾祸,可以在城池没被攻破之前,带着妻子和孩子逃出。”臧洪的部属百姓皆垂泣道:“大人您与袁绍本来没有任何龃龉,今日为了郡将张超的缘故残困至此,我们这些下属怎麼忍心离您而去呢!”一开始还有老鼠和弓弩可吃,后来可吃的全部被吃光了。臧洪的主簿拿出了官府仅存的三斗米,煮成稀饭给臧洪吃,臧洪叹道:“我一个人吃有什麼用处呢?”于是把这三斗米煮成像白水一样的稀饭给所有的人吃。东武阳被攻陷後,袁绍把臧洪生擒住。袁绍素来亲近臧洪,用了很多布幔来布置现场,大会诸将来召见臧洪。臧洪始终不服。

9.(1)描绘了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2分)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的壮阔景象。(2分)

(2)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2分)诗人发愁是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但愿乘长风万里破浪,驰入茫茫大海,获得真正的自由!(2分)表达了诗人冲破一切人为羁绊,追求尊严和自由的理想。(2分)

10.(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寄蜉蝣于天地(3)可以横绝峨眉颠(4)夙兴夜寐

(5)春与秋其代序(6)万里悲秋常作客(7)患不知人也(患其不能也)(8)往者不可谏

11.写出了椅子坟权利地位的象征,人生的表现;(2分)照应文章最后“椅子坟是对死亡的惧怕,是对生的纠缠,是传统观念的肆虐”;(2分)作者批判了温州人的错误做法,升华了文章的对生死观的思考。(2分)

12. “挑石人看出了我的不耐烦,轻声安慰我”写出了挑石工关心别人(1分),懂得安慰。“天天挑石,一天两趟,已经没了感觉”写出了挑石工习以为常(1分)。“挑石人有点不解地也跟着我停了下来”写出了挑石工的诧异和等待(1分)。“他的步子很大很急没有顾及到脚下那些落叶”写出了挑石工是迫于生计,对周围和人生鲜有感悟(1分)。

13.小路是我穿过椅子坟后发现的,它的突然出现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我“讶然”;(2分)作者“惶惶”于梦中小路竟在此时不期而遇,“惶惶”于现实恐怕不会有的小路竟然在眼前,我“心中惶惶”,文章因此由记叙转向抒情。(2分)

14. “树叶的色彩深浅不一,依然绚烂”生命的终了同样绚烂;“完成了自己从春到秋的使命”完成使命是绚烂的前提;“在秋风劲吹中潇洒飘落”飘落的过程是潇洒的;“脱离母体回归泥土”是归宿;不畏惧死亡。(答出三点给6分。)

15.“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某种加工”是指时间上记载的是古代的事,如果时代较晚,则往往发生在别的国度。(每点3分)

16.①悲剧描写的内容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渲染,比人生的实际情况更凝练和感人。②悲剧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大都距离观众较远。③悲剧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气和伟大魄力。④悲剧往往充满神秘色彩,将自然寓于不自然之中。(答出三点给6分。)

17. (1)先从悲剧与人生的关系谈起,提出“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2)再说到“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3)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4)再说明艺术往往在不自然中寓自然。(5)最后阐明悲剧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答出一点给1分,答全给满分。)(注意:思路的顺序不能颠倒)

18.参考《高中语文阅卷规范》进行批改。

19.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20. 李白  浪漫主义(豪放飘逸)

21.《蜀道难》

22.  A C 

23.(1)答:晴雯之死原因:一是她长得太漂亮(2分),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2分),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2分)。

(2)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高老太爷坚决反对孙子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2分);他视家中男女仆人如私人物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2分),致使鸣凤投湖自尽。维护封建大家庭的秩序,是高老太爷意志的全部,小说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了批判封建的目的。

24.世界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新兴媒介的强势冲击,报业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强(2分)。报纸的优势不是其他媒体能够取代的(2分),报纸会不断完善自身(2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报纸不会走向消亡。

25.优势:与广播相比,报纸可以“一目十行”;与电视相比,报纸能自如携带;与网络相比,报纸的采写能力强,是网站消息的来源。

    劣势: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报纸比不了广播、电视;更无法与网络以及可以随时携带、在绝大多数时间和地点都可获取信息的手机报相抗衡;在视觉冲击上,也不如电视网络。

(合计6点,每点1.5分,四舍五入。)

附《高中语文阅卷规范》

一、关于网上阅卷: 

1.关于切块:每道题切一块,翻译、诗歌鉴赏等按照小题数给相应的得分点,翻译给3个得分点,诗歌鉴赏给2-3个得分点。作文给3个得分点,依次为基准分(0分到45分)、无硬伤加分(0分到5分)、发展等级加分(0分到20分)。网上阅卷必须进行双评,误差分设定尽可能最小,不得高于一个得分点的分值。没有特殊情况,步长值为1分。

2.关于分工:语知题每题至少由3位教师批阅,作文至少由一半教师批阅。

二、关于语知阅卷: 

1.主观题:1)3人承包1小题,先试后批,小组长复查;2)采点得分,尽量给分;若有错误,不倒扣分;3)就高不就低,不重复给分;4)掌握尺度,不帮他引申;5)超规定字数,每3字扣1分;6)引用原文整句不给分,抽取原文正常给分;7)在原文中将相关信息筛选全,不怕多;8)混答最高得一半分。

2.默写题:一空格内出现错、别、增、漏字,则本空不得分。网上阅卷不得设误差分。

三、关于作文阅卷:

(一)操作细则:

1.赋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13~20分(语言有文采,且立意深刻、材料丰富、文体结构等方面多有突出之处);无硬伤加0~5分。

二类卷:56~62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6~12分(语言较有文采,在另外三个方面有一方面较为突出);无硬伤加0~5分。

三类卷:49~55分。紧扣题目,基准分45分;发展等级加1~5分(语言通顺平实,立意正确,结构基本完整);无硬伤加0~5分。

四类卷:42~48分。基本符合题目要求,语言基本通顺,基准分39-43分;无硬伤加0~5分。

五类卷:28~41分。与题目若即若离,实质偏离题意,语言基本通顺,基准分25-38分,无硬伤加0~5分。

六类卷:27分以下。穿靴戴帽、生拉硬扯、另起炉灶,基准分22分以下;无硬伤加0~5分。

说明:1) 一、二类卷无硬伤加分以5分计算,其它类无硬伤加分以3分计算。2)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扣题、语言、立意、材料、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3)仿作套作扩写(所谓仿作套作:材料老套,在评卷时不断出现),在正常评分的情况下降类评分;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扩写作文题材料不得及格。4)凡是文章随意乱写、无章无序,不认真写作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5)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6)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和教师、同学以及本人姓名,否则扣3分。

2.如何打基准分?紧扣题目45分,一至三类卷都须紧扣题目;基本符合题目要求,39-43分,为四类卷;与题目若即若离,25-38之间,为五类卷;若毫无关联,一律不超过22分,为六类卷。紧扣题目包括三个方面:1)中心紧扣题目,2)分论点(小观点、各层次)紧扣题目,3)所选材料紧扣题目。偏题的表现不仅在于立意的偏,也在于材料的不切合文题。

3.如何进行发展等级加分?

(1)“语言有文采”包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2)“立意深刻”包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3)“材料丰富”包括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4)“文体结构等”包括文体、结构、有创新等方面。

关于“文体”:1)写记叙文要有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有2-3个细节描写,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如果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另加发展等级分。2)写议论文只要中心论点明确,有2-3个紧扣题目的分论点,论据分析合理,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如果分论点层层深入,引例鲜活富有特色,另外加发展等级分。3)写散文只要符合“形散神聚”的要求,有2-3个层次,即在发展等级栏内加3分;如果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另加发展等级分。

关于“结构”:结构完整、精巧、严谨。

关于“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发展等级可从以上诸方面考虑加分,最高可至满分。 

4.如何进行硬伤判分?主要从九大硬伤(标题标点字数句,审题文体结构清)中除审题以外的八个方面操作。1)无标题,扣2分,标题好不加分;2)无标点或以圆点替代,圈出,每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文章结尾处无标点或以圆点替代扣3分,标点好不加分;3)错别字,圈出,每1个扣1分,不重复计算,扣满5分为止;4)字数每少50字扣1分,超过3分将在总分内扣,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5)一处病句扣2分,并用横线划出;6)文体不分,对应文体的表达语言少于全篇的三分之二,扣3-5分;7)结构不完整,表现为结尾处无完篇标志,不得及格,其他情况适当扣分;8)卷面有明显黑团,每2个扣1分;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加1分。

因评分系统无扣分机制,因此单列5分,若扣硬伤分直接从5分中减,若不足从总分中减。

(二)几点说明:

1.关于题目理解

“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在解读时,必须把“绿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要言之,“绿色生活”有三个重要内涵:(1)热爱自然(情感层面);(2)护卫自然(实践层面);(3)顺乎自然(思想意识层面)。

对“生活”的理解:因“生活”的“面孔”之熟、含义之丰、范畴之广,故命题并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须明确:①“生活”是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②“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引申义虽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如果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③“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生活”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

对“绿色”的理解:这个题目中的“绿色”是一种隐喻。“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个方面的提示,特别强调了“绿色”的理念涵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

对“绿色生活”的理解:“绿色生活”, 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绿色生活”的写作必须将“绿色”和“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绿色生活”的写作难点在于:①人人有话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话。②大家知道是真理,如何说出个性化的真道理。③偌大的命题,如何精巧地切入和表现。④要谨防掉进“浅薄”和“平庸”的陷阱。

2.文体写作提示

●议论文写作:

①能扣住“XX”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XX”,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抓住“XX”确定中心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虽然观点正确,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比如观点与材料内在联系不紧密,只列举而不作有逻辑的分析;或者,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文章的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有新意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XX”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缺少论证等,可视为五类卷赋分。

⑥对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记叙文写作:

①文章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XX”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XX”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XX”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文章以“XX”为主体,故事情节生动,叙议得当,但主旨重在表达作者对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与“XX”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引发的感悟为大家共知,且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无引人之处,有叙述和描写但无精彩之笔,立意主旨无新意,整体上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XX”若即若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四、关于督查和统计分析:

1.保证作文阅卷质量,要拉开分数档次,增强作文的区分度。督查的三项数据:1)作文阅卷时间不得少于90秒;2)方差值越大越好,方差大说明分数差距被拉开,方差值小的5名需及时提醒,55分以上作文的数量不得低于10%;3)教师批阅作文的均分与作文总均分差不得超过2分。

2.学校、班级根据得分统计出学校、班级最强三项和最弱三项。公式=(班级小项均分-学校小项均分)-(班级总均分-学校总均分)/学校总均分*学校小项均分。即先计算出班级均分与校均分的比值,比如比值为0.9,那么班级小项均分与学校小项均分的比值也为0.9则不强不弱,超过0.9为强,低于0.9为弱。

3.作文专项统计:(1)学校、各班作文总分≤44分学生比率,(2)学校、各班作文审题合格(基准分满45分为审题合格)率,(3)作文无硬伤加5分人数。

4.以上两项统计数据请备课组长2天内发给各地教研员,教研员在3天内以电子邮件Excel附件方式发送到yuanj@zje.net.cn和yuanjian0511@yahoo.cn

附1: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2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空洞
 情感真挚情感真挚情感不够真实感情虚假
 40表达2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发展等级24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④材料丰富,论据充实⑦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⑩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⑤形象丰满,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⑥意境深远⑨文句有表现力(12)有个性色彩

 书写、错别字6分

书    写

错别字
 字迹潦草或书写格式不正确或卷面不整洁,扣1分

每1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材、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突出点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2:阅卷点作文分类赋分参照简表:

分类赋分构思选材结构语言
70~63

构思新巧、独到,立意深刻、有启发性材料新鲜、丰富,形象丰满、感人结构精巧、严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
62~56

构思较好,立意准确选材合适得当结构完整准确、恰当
55~49

构思平平,立意正确选材基本得当结构基本完整通顺、平实
48~42

基本通顺
41~28

构思低幼,立意偏颇材料与观点有明显悖离结构混乱不通顺、有明显语病
27~0

没有构思,立意庸俗选材陈旧、无聊无章无序低幼、粗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