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5-09-28 00:38:11 责编:小OO
文档
201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沏茶/休戚相关    愁闷/闷闷不乐     绚烂/徇私舞弊

B.慰藉/声名狼藉    应届/应有尽有     教诲/风雨如晦

C.肱骨/觥筹交错    蛮横/大发横财     绯闻/蜚短流长

D.虔诚/潜移默化    轴承/压轴演出     瓜蔓/轻歌曼舞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亲情是血肉之情,亲情是无私的,是不计名利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水相依,永不分离。父爱严峻得像高耸的山峰,而母爱温柔得像清澈的河水。

B.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青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奸诈,只有简单。这份经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秘,却恰恰令人震撼。

C.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D.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倔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年轻人如果胸无大志,目光如豆,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总有一天要被这个社会淘汰。

C.日本非法将中国的“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国庆长假已过,可一些工作人员托故续假,久假不归,若不严加惩处,必助长“慵懒散”之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B.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C.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

来直接表达的。

D. 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的之一是引导中国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     ,    ,    ,    ,    ,    ,

 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 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 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③ 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④ 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 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 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④③①⑥②                     D.⑤②④③①⑥

6.某大型超市每天晚上九点钟准时停止营业,停业之前都要通过广播提示顾客。请你写一篇

广播稿,在晚上九点时对顾客作提示。(4分) 

答:                                                                             

                                                                                       

                                                                                       

7.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守空巢。现在要拍摄一组电视片,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作公益宣传,请仿照示例〔镜头一〕句式,补写〔镜头二〕,使之连贯和对应。再用“画外音”的方式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简洁流畅,鲜明生动;每则不超过30字。(5分)

〔镜头一〕春天,阳光明媚,山花烂漫;雏鸟唧唧喳喳,鸟妈妈正给雏鸟喂食。

〔镜头二〕(2分):

拟写公益广告词(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8.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

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

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

10. 请结合文本概括脑部细胞运作“时间记忆”的过程。(25字以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旧信重读

黄静芬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山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为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写得厚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初恋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象征友人个性的来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喜亦悲的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是什么呢?童年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来好梦无数,仿佛伸手可及。然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晓得,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间、磨时间、杀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天,地还是那块绿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每缕皱纹都填满深浅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少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去留无意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刻骨铭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空心的,逝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信的时候。

11.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2分)

                                                                                      

                                                                                        

12.从全文结构看,第②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通过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上的对比,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分)

                                                                                     

                                                                                    

14.赏析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艺术效果。(6分)

                                                                                         

                                                                                        15.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的看法。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物已经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你的看法。(60字左右)(5分)

60字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①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夏五月,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穷遐方绝域:追寻                      B.亦复脱衣市易:交换

C.每朔望谒告出:农历初一                D.比至,果大服柴胡:接连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8.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       )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D.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3分)

                                                                                       

(2)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4分)

                                                                                       

㈡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1-22题。(7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 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2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22.请简要分析颈联写景的主要特色。(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3.孔子为什么认为季氏用八佾舞是件不能容忍的事?(2分)

                                                                                    

                                                                                   

24.以上章句中孔子强调了“礼”、“乐”、“仁”三者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君子生非异也,               。……               ,无以至千里。(《荀子》)

②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                  。              ,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④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⑤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报任安书》)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分)

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

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C(解析:第5段,已然与未然的错误,这些是科学家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并非已经出现的事实。)

9.D(解析:A项,第3段原文说的是“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张冠李戴,非人类的神经元细胞。局部与整体的错误,“全部”为“主要”。B项,第5段,不是神经元细胞能制造“时间记忆标签”,而是这些细胞含有“时间记忆标签”。C项,第4段原文说的是“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范围大小不同)

10.(1)加上时间标签;(2)过滤时间标签(3)提取相关事情 (每点1分)

11. “冰”比喻信件记录的情谊是纯洁而珍贵的(1分);“拒绝融化”是因为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不会被时间湮没,是永恒的(1分)。

 12.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通过重读信件引出下文美好生活的回忆及人生感悟的抒发(1分);与文章结尾“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一句相呼应(2分)

附【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即使节衣缩食,极力追寻遥远偏僻的地方(的古玩),搜尽天下各种用古文、奇字记载的文献。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以至欲罢不能。后来偶而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高宗建炎夏五月,皇帝有旨任命他任湖州太守,需上殿朝见。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唯独那些宗庙器具,可以背着抱着,与自己共存亡,(千万)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有时发烧后,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匆忙中哪里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此外更没有“分香卖屦”之类的遗嘱。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唉!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