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物流发展趋势
2025-09-28 00:35:5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物流发展趋势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63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不过三年历程,但却以冲刺的速度飞跃发展。据世界银行2004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物流成本已占到GDP的16.7%,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角色。

张小姐是正在英国读研的中国留学生,今年夏天她毅然决定转读物流专业。“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物流虽然在中国起步时间短,发展迅速,但中国的物流专业人才却不多。”她说:“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在以后减轻就业竞争的压力,另方面,我也看好物流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的物流正面临着人才的匮乏,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一,缺口高达60余万。

人才的缺口主要原因是由于物流业发展的惊人速度,截至到2003年,经历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中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400亿元,预计在今后几年仍会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专业自考筹备组副组长高军介绍说,物流在目前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处于上升期间,绝对没有达到行业的顶峰。

物流,这个对于许多人尚且显得陌生的名字,一夜之间就成了中国产业新秀。

机会,一个接着一个

中国物流是一个幸运的婴孩,降生于一个成熟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的不断攀升,物流从早期单纯的人或物的位移至逐渐延伸服务领域而逐步发展形成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安排、订单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最后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管理,旨在协调与全过程相关的一切活动及其信息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即时生产,即时调拨,即时销售的适销对路而没有库存积压的工商业循环系统。今天的人们一提到“物流”两个字,往往指的就是“现代物流”它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以及信息管理网络化。

近几年飞速增长的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中国市场形成了对物流的巨大需求,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2000年,在市场的急切呼求之下,物流业逐渐出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资本在物流的纽带上便捷、快速的运转开来。与此同时,物流巨大的盈利空间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关注,原本接近于空白的国内物流业也顿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十五”(2001-2005)计划中,物流业被定位为支柱产业。沿海地区的省市纷纷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开拓领地,许多沿海城市都纷纷卷进了一场“物流中心”争夺战: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天津,已摆开要做北方物流“盟主”的架势,甚至意欲与携手。

而上海的物流业也不容小觑,每年产值均以22%的增幅迅猛发展。作为中国腹地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的上海,具有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物流中心的潜力。除此之外,处于与东南亚中心的珠江大三角(广东、、澳门),也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可形成为整个亚洲服务的大物流圈和经济带,也是“物流中心”的一块宝地。

广州、深圳两地对物流中心跃跃欲试。作为以珠江大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为依托的华南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广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广州的亿吨大港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枢纽网、珠江黄金水道及新机场的存在是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深圳的优势是与外的对接。深圳与水融的关系,使深圳今后定位在以与互补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行列。

据统计,未来5年,中国兴建及设立的现代物流中心数量将达30余家。物流中心的确立将会更好的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的分配,合理规划物流市场,大大提升物流业的运作水平。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无疑是中国物流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从奥运会的设备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始终需要庞大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撑,所以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给中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一个更为广阔和现代的市场正等待物流精英们前去开拓。

重新洗牌在即

2005年对物流业来说必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按照WTO的协议,中国物流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表示:“这将是该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将走上一个快车道。”

戴定一介绍说,中国的物流业是一个起点低、发展快的行业,是近几年中国经济领域中最活跃、最热点的一个行业。但他认为,物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物流业将面临更加深入更加务实的发展阶段,但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到来。而2005年WTO协议履行之后,整个物流业将对国际市场实行国民待遇,特别是中国已经和港澳签定CEPA协议,对港澳地区开放服务业。

从整个物流业角度来讲,物流业的开放意味着需求和供给的全面开放,按照WTO协议,在过渡期内,外商独资的物流企业目前不允许进入中国,中外合资的企业可以进入,但不能控股,而且不仅要经过审批,还有数量上的。但是,这一到2005年就不奏效了,将有更多的物流商进入中国,同时,这些物流商支持的制造商、经销商,都会以更大的步伐进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中国现在的物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物流的需求和供给将在2005年有一个台阶式的发展。

2004年6月27日,商务部正式对外颁布《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其中声明随着外商可进入中国物流采购领域,公司在华投资领域将大大拓宽,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将可在华从事服务外包、采购以及进入物流领域。同时《规定》还透露,这些投资性公司将可以持有国内企业的未流通法人股。这一规定放宽了物流行业的开放程度,为2005年的全面开放提前预热。

外资企业也对中国的物流市场报以浓厚兴趣。日前在上海开幕的2004年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上,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中外物流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参展商超过65%。展示范围包括物流运输业整条产业链的4大领域:物流、远程信息处理、内部运输作业和物料搬运、客货运输。德国邮政集团、全球货运、德国磁悬浮集团、汉堡港、不来梅港、嘉里物流、阿联酋航空、维珍航空、亚特兰大航空、英国航空,以及慕尼黑、巴黎、温哥华、马德里等城市的机场,都派出强势阵容参展。同时,例如UPS(全球最大的速递公司)、Fedex(环球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商)等也都逐渐为中国人所熟知。

据统计,200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近5000万标准箱,比上年递增3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据预测,到2010年,世界货物海运量近70亿吨,其中,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近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约1.1亿标准箱。目前,中国市场拥有近51万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了0.13%,即680家,占整个市场总额8%。

慕尼黑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顾问委员会第特霍尔德.阿顿说,“全球化是物流业最强大的动力。全球性的供应、生产、销售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果没有强大的物流服务做支持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国外物流企业抢摊中国市场的浪潮,使未经历多少风浪的中国物流行业面对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博士尖锐指出,中国物流业存在缺陷,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其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特别是要通过吸引非公有产权主体,进行企业创新,这是中国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王新奎也同样认为中国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有限的过渡期,建立以法人治理机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解决技术、人才,企业经营资源、企业间的联合和资产重组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完成对这一全国性的物资储运系统的全行业管理,迎来即将到来的物流大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